请稍候,载入中。。。
 
 
教学的导向性问题
[ 2015/4/2 9:19:00 | By: 瓜哥 ]
 

教学的导向性问题

 

今天听杨坤老师的数学课《二项式定理》。老师曾是我的拍档,更是我女儿心中的数学大神,有着我无可企及的威望,听他的课总是我在女儿面前炫耀的资本。我不是数学老师,肯定只能门外谈课,见笑方家自是必然,好在我树老皮厚,早已不在乎什么名声,给大家当当靶子也是一乐。

课前看教学设计,通过这个教学任务的达成,老师要求学生发现二项式展开之后的规律,着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我以为老师真正抓住了学生的思维“软肋”,即主动思维,通过观察自主发现问题与规律,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因为知识有限,我听的数学课不多,我觉得这种教学重难点设计的思想是很有针对性的。课前我甚至设想,通过2次方、3次方和4次方的展开式,老师启发学生发现其规律性,比如项数,次数规律,这个应该很容易,项数是n+1,幂的次数之和总是为n,唯一困难的是各项数前的系数的分布规律,如何探究,就看老师的智慧了,我也注意到了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安排了类似的环节,当然具体技术问题我不懂,无法评述。

可是,我有点失望了,因为老师讲课时直接引入了排列组合的公式求系数,根本没等学生思考和讨论。我以为,这个地方是整节课的核心和关键,它直接决定了这节课究竟是一节知识运用课还是一节思维训练课。老师直接引入这个公式,就是把它当成了知识传授与应用课,学生只需要运用这个知识点来解答相关问题,来证老师的绝对正确;而想让它真正成为一节思维能力的训练课,就必须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把观察探索发现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小组合作讨论、师生共同交流的形式,通过不断试错的科学思维方式,最终自然引进排列组合这一知识点解决系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达成老师课前设定的教学目标。因为在我这个数学白痴看来,引入了这个知识点,推导出了二项式定理,后面的那些知识运用题其实都是小case,项多就是计算能力,而在美国人看来,计算能力根本谈不上数学思维。呵呵,这是黄全愈博士的观点。

我一再声明,我不懂数学,但教学原理应该是相通的,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实讲的就是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困惑,找到其思维能力形成点,并通过引导,让学生获得成长的体验与满足。从广义上讲,所有的学科教学立足点都应该是思维,而不讲思维不讲逻辑只让学生记住现成的结论的教学只能是“洗脑”。很坦率地说,这节课我没有听完,因为我觉得这节课的导向似乎出了问题,课堂上没有出现真正的思维高潮,学生没有形成思维的兴奋点,更不用说情感的满足。在我这种感觉派看来,就是挠痒痒没挠到要害,总是不过瘾。有时我甚至脑洞大开,学生不爱学习,不求上进,其实我们老师也有责任的,因为我们没有让他们在课堂上感受到逻辑的力量,思维的乐趣和发现自我、实现价值的快感。

呵呵,班门弄斧了,请大家批评指正。

 
 
  • 标签:教研 听课 
  •  
    Re:教学的导向性问题
    [ 2015/4/4 5:20:00 | By: jianhuile(游客) ]
     
    jianhuile(游客)“学生不爱学习,不求上进,其实我们老师也有责任的,因为我们没有让他们在课堂上感受到逻辑的力量,思维的乐趣和发现自我、实现价值的快感”;这话说到关键处,我很赞同。但这所谓的“乐趣”、“快感”,又是“不考”(难测量)的啊。
    以下为瓜哥的回复:
    是的,从实用至上的观点来看,“不考”是教育的大忌,因为它意味着学生不用学也不爱学,所以我才说,让学生的本能快感从物质感官刺激转移到求知转移到老师们认同的价值观上来,才是一个老师的真本事!你知识有多渊博,反应有多敏锐,解题有多厉害,其实不是老师的本领,忽悠才是老师的本领,你让学生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甚至乐此不疲,这才是一个高明的老师。当然,这都是我近来有痛苦领悟,我做不到啊!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时 间 记 忆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请稍候,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请稍候,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请稍候,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