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我们的幸福哪里去了?
[ 2011/9/13 20:50:00 | By: 瓜哥 ]
 

我们的幸福哪里去了?

——民办学校老师的幸福感

 

最近,国家和地区领导人频频提及“幸福”这个词,要给人尊严感和幸福感,要建设幸福XX,仿佛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咱们一夜之间已跨越温饱和小康,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了。不过,依据我看新闻的经验,只要将新闻反过来解读,大概就是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况,叫得越响亮,越说明它是当今社会的稀缺资源。比如说幸福感,我一直觉得,在现代社会,这是一个十分奢侈的字眼,各种媒体都在讨论幸福感,晒自己幸福的不多,反而大家都在思考一个尖锐的问题,当代社会为什么幸福感普遍缺失?

当今中国,能够说自己很幸福的,大概为数不是很多,当然小孩子要除外。特别是说到教师这个群体,能够真正体会到幸福,对自己的生活与现状十分满意的,估计会更少。一位著名学者曾说过,知识分子并不需要大富大贵的生活,但必须让他们活得体面,有尊严,而现实情况是,在经济上,老师绝对是“弱势群体”,虽不至于生活在社会底层,至少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没能感受到体面和尊严。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没错,但宏伟的史诗背后,绝不都是春风得意的人。老师这个职业,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清贫而寂寞的,也不光我们,“寰球同此凉热”。至于少数教师如鱼得水,游刃有余,那他只是将这个职业当作了工具或者跳板,甚至副业,这又是一个新的话题了。少数人的成功不具有典型意义,也不能改变这个行业的大多数人的处境,更不可能改变这个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

其实我很不想说老师也分三六九等,大家已经都是受苦人了,何必还要自相残杀呢?据说楚王在云梦泽(也就是洞庭湖)打猎,结果把弓给弄丢了,楚王说了一句“楚弓楚得”,非常洒脱地回去了,孔子也比较赞赏楚王的大度。只是我觉得,楚王身份不同,这份洒脱用在他身上当然合适,他根本就不会在意一张弓之失,更不会介意是谁捡到了,反正“率土之滨”,莫非吾臣,但具体到我们每个人,恐怕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人生活蒸蒸日上我们是无法感同身受的,按人之常情来说也许要反过来,那是对我们自身现状的无情嘲讽,“邦有道,不富且贵,耻也”。再大度也得有一个度吧,杜甫那种“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宽广胸怀和思想境界太高了,我们都无法模仿。因此,即使在同一片蓝天下,公民办学校老师生活的些微区别还是让我们感叹唏嘘不已的。

说到民办学校的老师,不知为何,这个称谓总让我想起了师范毕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在农村接触到的民办教师,甚至像电影《凤凰琴》里的几位山村教师的形象,为一个茫然的前途而苦苦挣扎,或者干脆成了悲壮的殉道者。年轻无知时,总以为自己与他们无缘,没想到历史竟如此吊诡,当初的堂堂正规军竟然也变成了今日的游击队,真让人情何以堪。

按说我们本该是最幸福的一群了,我们充分享受了这个剧烈变革的时代带给我们的好处,我们终于可以自由流动了,不管是从闭塞的农村来到代表现代文明的大城市,还是要求更高的待遇,或者仅仅为了追求一种更纯粹的人际关系,我们来到了广州,脱下了干部制服,变成了农民工。为逐梦而来,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乎!但蓦然回首,我忽然惊觉,我的微笑,我的幸福到哪里去了?

说起民办学校,早些年确实风光过。拜市场经济大潮所赐,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蓬勃兴起,实现了教育需求和市场投入的双赢,我们这些老师中的大多数也是在这种情况下从内地流入的,以身份的丢失换取环境的改变或者生活条件的改善。但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公办学校的大力投入,眼看他们起高楼,眼看他们装修得金碧辉煌,眼看他们地盘一个接一个地扩张,以低廉的收费大量吸纳优质生源,借体制之优势办得虎虎生威,风生水起,民办学校于是风光不再。谁都知道,生源是一所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没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你就只能变成死水一潭。公办学校是政府宠儿,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不断蚕食鲸吞本属于民办学校的市场份额,比如外地户口也可以报读公办学校,而民办学校是市场主体,只能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如何是公办学校的对手,于是民办学校市场急剧萎缩,好些曾经意气风发的民校在霸道的政策面前立刻气息奄奄,生存艰难,甚至关门大吉。学校的命运其实就是老师生活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曾天真地以为,人才终于可以自由流动了,我们终于可以寻找自由发展的空间了,毅然决然地抛弃一切,追逐自己的梦想,但“十年一觉扬州梦”,我们惊叹,还是社会主义好,还是穿上党的制服好,当初的选择还是过于草率了。

具体说来,生活的辛酸大致可以数来如下:

首先身份歧视。民办学校的老师大部分都来自全国各地,我们抛弃了原来的工作,脱离了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熟人社会,尤其是户籍悬挂,成了漂流在外的二等公民。苏轼说“此心安处是吾乡”, 尤其老师是比较敏感的人,我们真心希望拥抱这个城市,希望在此扎根,成为新客家人,但一个社会的惯性还是让人体会到生活的无情与冷漠,来到这个流动人口多过本地人的城市,异乡异客,暂住证居住证等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们,本地人享受的社会福利有很多我们都无法拥有。前不久在增城新塘发生的族群冲突看似和我们教师无关,但一个外地人在本地感受到的不便与不快,我们一样强烈。更要命的是,好多人和我一样,故乡回不去了,这里又无法融入,成了永远的江湖漂流客。在工作上,民办学校的教师的失落感尤其重。各种政策性的歧视无处不在,不管是学校招生政策的倾斜,办学设施的完善,还是对老师对学校的评估表彰,我们和公办学校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有人曾形象地抱怨:他们是黄埔系,我们是杂牌货;他们是中央军,我们是地方民团。这种有形无形的歧视,几乎是无处不在的。

其次是待遇。工资与福利当然不是幸福本身,但它却是幸福感的重要前提。身为饮食男女,我们也无法免俗。十多年前,有位老师曾专门做过一个这两种体制的老师的幸福感调查,得出的结论竟然是民办学校的老师幸福感要胜过公办学校老师。记得有位名校的老师曾说过,看到我的学生,我有成就感;但看到工资单,我只有严重的失落感。看来工资多多少少在决定幸福感的强弱。我们的确有过幸福的时光,但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传说了,近几年广州市公办教师的工资待遇涨幅直追公务员,而我们民办学校教师的待遇却几乎没怎么动过。也是,学校都生存艰难,涨工资肯定就是奢谈。这真是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民办学校的教师尤其是那些生存艰难的民办学校的教师,他们的生活条件就更是可想而知了。更由于物价飞涨,我们对生活条件一日不如一日的感受也更强烈。长安米贵,居大不易,房价蒸蒸日上的今天,想拥有属于自己的蜗居似乎都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我们本是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连教师新村这样的福利也没有资格享受。生存艰难本是当今社会共同的感叹,只是到了我们这群人这里,切肤之痛更是深刻。尤其是我们这群人,还有好多夫妻分居,家人离散,一直处于不正常的生活状态下,没有相应的损失弥补,如何能保证一个人起码的幸福感?

在我看来,最大的失落感还是来自自我实现的需求。作为教师,相比于福利待遇,我们更看重的是被人尊重,是个人得到很好的发展,是事业有成,这比你干其他的活大把挣钱更有成就感,这是教师这个职业的游戏规则。而现实是教师的进修与晋升,职业规划与顺利的发展,这样的机会一般都是给了公办学校的教师。在各类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中,会有多少民办学校的一席之地,发言权?每次市区各极教研活动,看到他们聚在一起谈论这些眉飞色舞,满怀憧憬,当我是透明的,我无法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而说到一个老师的价值的体现,让更我们这些身在民办学校的老师无语。孟子说,人生之乐其一便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而大多数民办学校的招生只能捡拾人家的残羹冷炙,想从学生的身上寻找一个老师的成就感,实在是难于上青天!相反,民办学校本就生存艰难,更不能出任何事故,哪怕你面对的是有问题的学生,你都要确保教学安全运转。于是,老师们的压力更大,不光负责教学,还要加强管理,不光不能出事,还要出成绩。可以这样说,民办学校的老师工作都是超负荷的,心理压力都是巨大的。这样的亚健康情形之下,还要谈幸福感,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我曾在一篇短文中写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脸上没有了舒畅的笑容,心里没有了对明天的美好憧憬,在麻木中我漠然起身,通往未知的前方。我奔跑在旷野,大声呐喊:中国,我把幸福的钥匙给丢了!

 
 
  • 标签:老师 幸福感 民校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时 间 记 忆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请稍候,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请稍候,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请稍候,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