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舌尖上的中国?
[ 2012/6/6 9:55:00 | By: 瓜哥 ]
 

舌尖上的中国?

 

近日,央视拍了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经播出便火得不行,不但媒体一边倒地热捧,网络一波又一波地评论,收视率一次又一次创新高。人们开始疯狂地搜寻这些远离都市的美食,诺邓火腿、内蒙古奶豆腐、云南松茸……这部纪录片引发的蝴蝶效应还在继续。(524日中国新闻网)

我是肯定不会看的。更确切地说,我很反感这类节目。

据说,《舌尖上的中国》里面所介绍的美食,其食材绝大多数取自天然,不但远离污染,更远离各种化学添加剂、色素,都是真正的绿色无公害食品。我以为,这才是它赢得普通大众的关注和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吧。毕竟,我们可以不追求色香味俱佳的美食,但我们却不能不吃饭,不能不关注食品的安全,健康和无害。在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这部片子恐怕就面临着一个尖锐的问题:这个舌尖上的中国,真是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中国吗?美则美矣,但我们还应该看到在美餐之外,现实生活中还有一场由苏丹红三聚氰胺甲醛瘦肉精重金属硫磺皮鞋墨汁组成的“味觉盛筵”,让我们所有人都会产生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这个玩意儿究竟能吃还是不能吃。哪一个更现实更活生生,相信大家心中自明,这才是微博上疯传“舌尖上的另一个中国”的原因。我真怀疑编者就是不是活在当下,活在我们芸芸众生中,难不成他吃的也是“特供”?

由此,我联想到了卫生部曾发文,以专家的口吻告诫我们,老人倒地不要轻易扶,因为你可能干了一件坏事。专家说得当然对,是科学,可是,在全国上下都在为老人倒地不扶而纠结而感叹而义愤时,你怎么可能出台这种指导文件呢!这不是给大家添堵吗?还有那个捐赠马其顿校车的事,恰逢国内校车安全事故频发之际,怎不让人生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讥讽?

当然,引起大家一致称赞的是,《舌尖上的中国》不仅仅是一部美食纪录片,更是一部人文纪录片,乡愁纪录片,引起了天南海北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这部纪录片,从天寒地冻的东北查干湖,到四季常青的海南岛,可谓是走遍中国的江南塞北,当观众在荧屏上看见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自然倍感亲切,难掩激动而热泪盈眶,进而激发内心的思乡情愁。我想说,编导真是用心良苦,几乎是超越意识形态和地域、阶层差异乃至撕裂现状,呈现出被国人普遍接受的价值共识。只是,当午夜变成黎明,乡愁之梦远去,阳光还原现实时,我们看到的可能是故乡在消逝,农村在沦陷。前不久,某个村庄五名十多岁的少年溺水身亡,奶奶寻人施救时,全村竟没有一个青壮年在家,全都外出打工了。也许有人说,这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以我回乡的见闻而言,农村凋敝,社会基层组织瘫痪,生产力完全停滞,医疗与教育处在完全放任自流的状况,则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今夕何夕,故乡,在这个农村人口大流动大迁徙的时代,成了好多人心头不能言说的痛。是的,故乡她实实在在潜伏在我们内心中,我们也不妨想象那个中国的存在,但那是意淫,不是现实,说白了,这个舌尖上的中国并非真正的中国,而靠想象撑不起一个民族的明天。

其实我真正不想看的,是因为这片名一听就别扭。

赞美我们的吃文化并非始于《舌尖上的中国》,而是一直以来皆如此,如今只要一谈起中国文化,就免不了要谈中国的吃文化,似乎中国人都是饕餮之徒。不错,在尊崇“民以食为天”的我邦,吃的想象,堪称世界一流,环视全球,在芸芸众生中,我们在吃上绝对是出类拔萃,无人超越。我们太爱吃、太会吃,而且太敢吃,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无一不被我们捉了来制作成美味佳肴而大饱口福、大快朵颐。并且由此而发展出来的吃文化也博大精深,色香味形都还只是皮相,吃出诗意,吃出人生境界,则更是让番邦瞠乎其后。

但是,我以为,这并非什么荣耀的事,也不值得引以为豪,津津乐道,大肆广而告之,相反,不知道有多少人都非常反感这个字眼。我就读过王力、夏丏尊先生的大作,对这个字确乎有一种本能的反感。请冷静地、理智地想一想:我们引以为豪的吃文化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正是由于我们津津乐道的美食文化,因此像熊等珍贵动物被吃得到了快要绝迹的地步,江河湖泊近海里的鱼无论种类还是数量都被吃得急剧下降,吃得天空不见大雁湖泊不见野鸭。一句话,一些生物链被我们活生生地吃“断”了,庄稼地里的青蛙等益虫被吃得断子绝孙,洞庭湖因为蛇被吃光而田鼠为患,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还不说我们吃得野蛮吃得血腥,吃得令人瞠目、令人发指。不客气地说,这不是精致,这是变态;这也不是文化,是毒药。

不光如此,我们的传统节日也只剩下吃了,春节是团年饭,元宵节是汤圆,端午节是粽子,中秋节是月饼……吃,成了过节的核心,如果不好好地吃一吃,这节就似乎没有了意义。在中国,吃充斥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狂吃海吃中,宝贵的生存资源被浪费,人情债成了沉重的负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势利和世俗。民间如此,就难怪全国公款吃喝的开销一年达3000亿了。公款消费的确应该禁止,但在这一种文化背景下,恐怕谁都解决不了这个大问题。

我们的吃文化太多糟粕,给我们带来太多灾难和问题。我们实在不必推波助澜,用“舌尖上的”这玩意让人感知中国。如果非要不可的话,那么外人感知的必是一个负面的中国。早有学者指出,中国人在精神上无法长大,仍然处于口欲期,也就是婴儿期,这种病叫做“口欲期固结”。难怪我们可以领先西方很多年,但还是被别人超过并且丢下一大截距离。也是,一个精神侏儒如何能实现自我超越?

如果我们不能迈进“精神上的中国”这个阶段,还纠缠于舌尖,那么我们必将为之付出更大更沉重的代价。

 
 
  • 标签:舌尖 中国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时 间 记 忆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请稍候,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请稍候,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请稍候,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