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2012学年海珠区高一语文期末考试作文评卷说明
[ 2013/7/9 14:04:00 | By: 瓜哥 ]
 

2012学年海珠区高一语文期末考试作文评卷说明

 

本次作文题为“守护心中的绿树”,按说这道题不存在审题的难度,评分细则中也有详细的说明,这里不赘述,大部分同学理解没有出现偏差,得分也基本正常,平均分39.92,也算是说得过去了。但本次作文还是暴露了不小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注意。

一.先说点务虚的话。作文既可以当作一个纯粹的考试与得分问题,也可以当作是个体生命的体验过程。如何让学生爱上作文,而不是当成学习的负担,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个人的生命和成长体验,比如选材来自现实,多些生活气息;比如议论少些假大空的套话,注重细微的分析和推理,多些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与琢磨等等。评卷中,我发现了不少这样的问题:

1.故事一看就知道是编造的,矫揉造作,缺少生活气息,缺少真情体验,“为赋新词强说愁”。

2.不动脑筋思考,为作文而作文,有现成的模式套用,缺少实质内容,甚至牵强附会。

一看就知道,这些学生写作文时其实自己内心也很痛苦很纠结,他们体会不到表达自己思想、“自说自话”的尊严感,体会不到写作时精神自由遨翔的畅快,也体会不到读书与成长的充实。试问,以这样的精神面貌,如何能爱上语文,学好语文呢?

二.从写作技巧的角度看,有以下几点值得老师们关注。为了方便大家讲评,从文体的角度分类:

(一)记叙文。本次作文比较适合写记叙文,这一点也很切合高一学生的实际,但记叙文也有不少技巧是可以训练的。

1.选材。选材是记叙文成功的重要前提,比如有同学选取父母争吵、“我”做和事佬的素材,这个就很好;还有同学选取社会上种种不公与不堪,写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最终选择,这个也很好,丑陋的世界,不堪的生活,更显守护的可贵!写中国式过马路,环保,助人等都可以,可以说题材相当广泛。但还是有同学将绿树理解为“坚强”,“坚持”,这个就太……至于写公交车上我忘了带卡,陌生人为我刷卡,我也糊涂了——这里有守护吗?

尤其是如何虚拟一个场景,这是记叙文写作很重要的得分手段,可以看出一个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构思化用能力。比如有同学取材于汶川地震,虚拟一个危难时刻老师守护学生的场景,有细节有形象,当然感人;而也有同学就叙述了自己看来的电视或小说中的故事,或者听来的故事,并且说明了,这就显得太老实了!为什么不能将它转化为自己的经历呢?要知道,记叙文是不反对虚构的呀。

2.剪裁,即详略处理。可以说这是一个老问题,题材不错,审题没有问题,但学生没有文体意识,信马由缰,写到哪就哪,没有重点没有强调,4号例文就是一个典型。这个就不再罗嗦了。还有学生叙述了一个很好的故事,写父母之间的互相问候,简单质朴,并且也作了提升,但同一篇作文里作为见证人的“我”表现就比较差劲,不是受到感染,而是从头到尾的自私冷漠,这就是对作文不够敏感,不懂协调统一了。

3.点题。对高中生来说,写普通的记叙文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纯粹以形象取胜的小说显然也不太适合应试作文,(当然了,这种文章不是不可以写,写得好了甚至能得高分,但它需要很强的观察能力、抽象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不是一般同学可以操作的。)因此夹叙夹议几乎成了记叙类作文的唯一可操作模式。评卷中,发现学生对如何点题升华还缺乏足够的敏感,总感觉作文欠缺了一点点。比如写童心未泯,却不会升华到守护童真、守护一颗纯真的心这个高度;有同学写挑夫放下西瓜救人,游客分买西瓜的故事,也不会升华到大家共同守护善良,共建和谐的高度;有相当多的考生写同学友谊,也有同学故事生动,但不会点题,不知道记叙中不断点题的技巧。结果就是文章很浅薄,立意不深刻,得分当然不高,太可惜了。

(二)议论文。有很多学生愿意尝试写议论文,这也没什么坏处,但议论必须有文体的规范,如格式、语言、材料等,不能写成四不像,而在本次作文中,有相当多的这类现象。恕我直言,孩子们初中就把作文的习惯搞坏了。

1.材料必须确凿无误,这是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改卷中发现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例子,比如哥白尼为科学献身了,项羽为情自杀了,(这小孩估计狗血电视看多了!)还有战神巴顿花很大气力救一个小孩……

并且必须紧扣观点。比如有学生说到善良,举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例子;说到做人诚实,举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例子;有同学说善良,举李连杰创办“壹基金”,说托尔斯泰写小说,毕淑敏写散文,后两个一看就不行,不如写托尔斯泰关心穷人,解放农奴,至于毕淑敏如何善良,我就真不知道了,我很好奇,光读她两篇散文,就能评价她善良?你的底气从何而来?还有同学一谈起腐败就激情澎湃,一发而不可收,完全忘了“绿树”如何守护。还有不少学生写北京地坛小学015惨败于俄罗斯少年队,我想了好久,却不知他们如何没能守护心中的绿树?

总体来说,五中的学生在材料的积累和使用上比较突出,值得大家学习。他们的学生普遍在道德、责任、坚守等方面举例,比如托举哥,最美女教师,司机吴斌,救人郑益龙邱兴和,小悦悦事件,退休老师教师创办“志友会”,脑瘫而志坚的黄美廉,白血病患者小碧心,无手无脚尼克·胡哲……事例典型,时尚,层次也高,充分说明了他们平时教学的扎实。

2.模式可用。由于高一作文训练的重点不在议论文,大量学生不知道议论文的结构如何规范化,本次评卷就发现了大量只堆砌材料的作文,比较典型的是两个素材合成一篇,不讲同中有异,不分析事例背后的意义和价值。比如说到责任,就讲里根总统小时候,讲银行家弗兰克花30多年偿还债务的例子;说到信念,也举两个几乎完全一样的例子。更有甚者,举的两个例子完全不沾边,比如将巴塞罗那足球队坚持自己的风格踢球,和雨果坚持理想守护正义放在一起;将70多年前的抗战和“我”读书放在一起,将韩国的端午申遗和“我”抓小鸟玩放在一起,将官员贪腐和老人倒地不敢扶搁一块,让人生出奇妙穿越之感或者冰火两重天之叹。

这一点,试评时发现南武中学做得相当好,经过训练,他们的学生写出的作文至少从结构上看还是中规中矩的。当然这样说,不代表这个是今后写作训练的方向,相反有些问题还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评卷中我也发现了不少生硬拼凑的所谓分论点,包括5号例文也有这样的毛病。比如一位同学的分论点是“就是点亮心中的灯”,“就是学会感恩”,“就是学会宽容”,明显无法并列;讲如何守护,“一是无私奉献”,“二是保持天然纯真”,“三是帮助他人”,一看就可以想象这位同学的窘态;还有学生要守护这样的花,“白色的道德之花——陈贤妹”,“红色的孝忠之花——花木兰”,“紫色的诗词之花——李煜”,或者“亲情花”“友情花”“爱情花”等,真让我佩服学生的“急智”。

3.思辨能力。议论不能简单粗暴,更不能贴标签,得冷静地讲道理,以理服人。有同学举钟南山的例子,却不知道他如何守护,只好语焉不详。至于说傅雷夫妇自杀,这是守护“底线”还是“绿树”?事例不熟悉,对别人的选择缺乏逻辑推理,因而武断下定义、乱贴标签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个暴露的是部分同学平时读书不多,不会从文化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还有学生这样写:“守护恬静,使人心平气和,开出收获的花朵”,“守护恬静,使人宽容面对,开出友谊的花朵”。且不说有无离题之嫌,只看这两句,就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这句子联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写如何守护,就照搬《劝学》,要积累要专一要持之以恒,这都哪跟哪呀!

正如老师在“细则”里分析的,这道题的侧重点在于“守护”,在于守护背后的价值观与精神,但纵观本次作文,懂得这样去思考的同学真的不多,通常都是一正一反或两个正面例子,却不作分析,不会入情入理。还有部分同学不在“守护”上作文章,却在什么样的“绿树”上大动干戈,或者写“守护”之后有什么样的结果,这些其实都应该算是打擦边球,层次肯定上不去。也许高一还可以宽容,但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4.议论语言的规范,从引例与析例可以看出。其实从前面的分析也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分析,没有推理,当然就只好靠例子来堆砌字数了,于是一个例子很长很长,甚至不乏细节描述,结果文体变成了四不像了。一般而论,议论中的举例不是记叙中的描写,语言应力求简明扼要,在考场作文中不应该超过100字,所谓典型事例,就是大家都知道,无需你废话,通常一两句话就够了。更重要的是析例的语言技巧,如何将事例与观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100字左右的篇幅里充分支撑自己的观点,这个需要严格规范的训练。

还有部分同学的作文,讲的是心里话,但全都是大白话,甚至像在会场上作典型发言,空洞无物,既不见典型事例与分析,也没有个人真切体验,言之无物;或者想到哪就写到哪,瑕瑜互见,如同金庸笔下的觉远大师诵《九阳真经》,却夹杂在《楞伽经》中,让人直摇头叹气。这其实也是文体规范意识不够的体现。

关于教学建议,其实在前面我已经讲过了,老师们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制定有具体针对性的措施,我就不罗嗦了。

 
 
  • 标签:作文 教学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时 间 记 忆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请稍候,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请稍候,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请稍候,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