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积极的深思熟虑的和和有意识的努力才能促使学生产生归属感和关联感。好的教学活动的核心和根本在于建立师生关系和生生之间的互相关系。学生的行为表现与教师的表现直接相关。 二、步骤 (一)善于使用学生的姓名 1、在开学前或是第一天了解学生的姓名 2、在开学前两周的每堂课上,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叫出全班同学的名字。可以采用小游戏让学生互相记住别人的名字。你也要做到这一点。 先让两个人一组,互相提问对方两个问题,然后在班上介绍对方的信息;把两个问题写在黑板上;之前先说明,结束时会让两个同学复述全班同学的名字。你也要做到。 3、可以使用姓名标签、座次表、或者姓名卡片帮助记忆名字。 4、通过使用他们的名字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互动,至少一天两次。 (二)避免匿名和悬空的问题 1、悬空的问题指没有任何说明的问题,没有知道他们如何回答。这会导致总是四五个学生声音最大、反应最快,总是由他们喊出答案,教学只针对了他们几个;那些比较安静、自卑的学生不能迅速找出答案,于是退缩,产生了被抛弃感,不再尝试回答问题;由于老师没有把答案重复一遍,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依然不知道答案是什么。 2、对于提出的问题,让每个人都在纸上写出自己的答案,然后要指明让谁回答,或者采用举手回答的问题,或者结对子学习。 3、匿名的问题之学生被匿名了,“谁能告诉我.....”“有人......”“每个人都清楚了吗”“你们都明白了吗”等问题。 4、提出问题,老师应该叫出学生的名字回答问题,而不是“谁”;少数人的清楚、明白不等于所有人都清楚了,所以老师得自己去看、去检查。 (三)明智的选择和使用课堂用语 1、彻底避免使用“噢”“好的”“对吧”这样的口头禅 2、彻底避免使用“伙计”的说法,取而代之以“各位”、“同学们”这样的端庄表达 3、只要有可能,就尽量使用“合作”“感激”和“恰当的”“谢谢”“请”这样的词语。 4、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静静地站在教室前面和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进行眼神交流,直到每个人都保持安静。 5、为了使参加小组活动的学生把注意力转回到课堂统一教学上来,每次走到一个小组的学生跟前要求他们安静下来。 (四)避免给出让学生迷惑不解的指导语 1、给出指导语之前先向同学们说明,在老师陈述完以后会点两名同学用自己的话复述任务。 2、展示出指导语的内容——ppt、板书、道学提纲给学生看。 3、给出口头的解释说明,包括回答问题时能否有其他同学帮忙,回答问题有没有限制,如果不会回答问题该怎么办,比赛结果不分胜负怎么办? 4、口头解释完指导语之后,要求两名学生用自己的话重新说明指导语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复述。 5、让学生举手提出不懂得的问题,告诉他们任务开始就不得向老师或同学提问,即使他们提出此类问题老师也不会给予回答。——对不起,我不能回答任何问题,我相信你们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在说明过程中要表明老师对学生能力的信心,他们需要解决问题,不需要依赖你的帮助。 (五)用提醒和暗示促进学生的文明行为 1、课堂规则过于含糊 2、课堂规则缺乏连贯性,学生希望老师提出明确、清晰、有一定限制性的课堂要求 步骤: 1、每次活动任务开始之前都要提出期望学生做出的文明行为,迅速而又快捷。“杰克森....请你不要出声”“在挪动一直时请不要发出椅子摩擦的声音,谢谢”“别人在回答问题时请不要出声,谢谢” 2、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3、让学生再次说明你对文明行为的期望。 (六)增进课堂的互动 1、在50到60分钟内通过姓名和眼神与每个学生做两次互动 2、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之间的初始互动: (1)让第二个学生就第一个学生所做出的回答进行详细说明或者提问 (2)让第二个学生直接与第一个学生交流而不是与你交流 (3)把互动过程融入到班级性的互动中 (4)增进互动的时候,要注意害羞的和表现默然的学生,给其格外的关注。 (5)记住行为暗示 (6)感受和拥抱你班级的“心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