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时常给我以鼓励和鞭策。这是我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对自身职业的定位。
我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也许显得缺乏理论支撑、欠缺系统性,但作为一名时时、事事与学生打交道的班主任,我对教育所秉持的观念却常常对学生产生或深或浅的影响。于是,我高告诉自己,必须对这些正在成长中的学生负责,成为他们“成人”路上的引导者。
“成人”,即“成长为人”。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成就人”,让学生从一个“初始状态”的人成为一个“完善状态”的人,;另一方面是“成全人”,让学生从一个仅有“出厂设置”的人成为一个拥有
“个性设置”的人。这样的学生,才能拥有幸福能力,才能感知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进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在这个过程中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
教师应该“成就”学生。成长中的学生就像一幅待挥毫的书画,有着诸多的可能性,等待教育者去创造。在他们认识世界、掌握规律的过程中,教师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传授独立生活所需的知识,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培养待人接物、做人做事的方法,掌握应对未来世界的技能。然而,爱因斯坦说过:“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
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学业的过程中,应该引导他们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引导他们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他们从不懂数字规律、不懂音韵之美的小毛孩,在与周遭人发生联系中逐渐认识世界、掌握规律,让他们从白纸一般的“初始状态”的自然人逐渐充盈知识、丰富人生,慢慢成长为拥有“完善状态”的社会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同时也学会独立面对这个世界。
教师也应该“成全”学生。现代学校被深深地烙上了工业化的印记,学生则成为流水线上的产品。已故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对此感叹:“跟蒸包子一样一屉一屉的,出来一个模样”。 在这样的情形下,教育就是书本学习,几乎否定了孩子们获取知识的其他途径,他们被相同的教育模式规范教育成同一类型的人。因此,我赞同斯宾塞的看法,他说“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教师应该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成全学生,让他们爱自己所热爱的,走自己想走的路,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教育,不应该是一种被强迫从事的艰苦劳动,而应该是充满乐趣的身体和心智成长过程。我相信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奇特的教育力量,因而我鼓励学生加入学生会、加入社团,我愿意他们腾出时间和精力去发展出了书本学习以外的能力。
中国人对教育的认识大多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途径”,西方人则更多地将教育当成是“生活本身”。我认为教师应该调和两种观念,让学生在为将来做准备的同时,享受当下挥汗如雨的拼搏,感受期望与失望,体验收获与喜悦。作为学生“成人”路上的引导者,请尽最大程度的努力去“成就”学生全方位的进步,以最宽容的心态去“成全”学生怒放的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