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评《教育通论》 郑金洲先生的《教育通论》,虽为通论,但是仍然不失翔尽的通过十个章节介绍了关于教育学的基础知识。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从较为宽泛的概念中一睹教育的风采。 细读郑金洲先生的《教育通论》,不禁感慨作者的专业基础知识的深厚、文笔的流畅和对资料的熟练使用。作者分十章节循序渐进的将读者带入教育学的芬芳花园。 前三个章节可以作为是进入园区的门票,使读者先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从而可以更好并且更精准的欣赏风景。这三章中,第一章什么是教育,通过对教育含义、要素、类型的分析,提供给读者关于教育的一般认识。第二章教育的演进和第三章中西教育传统,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呈现了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四章到第七章则是进入到“教育花园”的观景台,以一个宏观的视角去了解教育。第四章和第五章介绍了教育的心理基础和教育基础,揭示了教育的基本规律。第六章和第七章分析了教育的目的和制度。从客观到主观,全面而系统的阐述了教育的相关内容。 第八章和第九章的内容是从微观上去研究教育,就其中课程与教学,师生关系两个方面展开描述。 最后一个章节教育学与教育科学,探讨教育学的发展状况以及教育科学大家族的学科门类,是游者遍赏群景的回味余思,对其的一个总体认识。 作者的总体结构安排逻辑合理,内容连贯,由浅入深,有一气呵成之感。而作者在每一个章节的结构安排上同样的细心,正文之外,结尾处“小结”、“关键词”“讨论题”以及参考资料,不仅有利于读者对内容的掌握,也便于日后的自主延伸。作者对结构的掌握甚至于体现在每一小节当中,以当今的争议引入各家之言,以对问题的反思论证作者的观点,以教育历史事实说明教育原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另外,在内容上,该书的第三章中西教育传统也是较之其它教育学著作更值得赞赏的部分。详细介绍了中西方教育传统并进行差异比较,从而可以各取所长,互相借鉴,不断完善和发展。 当然,对于“教育”这么一个内涵丰富的学科而言,仅仅四百页是很难将所有内容覆盖,像是教育功能就没有进行阐述。而且为了更易于理解原理和理论,作者所陈述的有些案例言语过于质朴累赘,不够简练,似乎与其专业书籍的定位不太相符。 然而,在众多教育学的书籍中,《教育通论》不失为一本佳作。对于想了解教育学或者有志在教育学方面进行一番研究的同志而言,该书是不仅可以作为一本很好的入门级书籍,也是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自己对教育的一点看法,一、唐代大散文家韩愈的《师说》谈起。他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它仅仅谈及了作为教师的三项具体工作任务,遗漏了很多其它问题,比如“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 二、启功先生接受北京师范大学委托为该校拟写校训之时,他非常精到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答案即是八个大字的北师大著名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如套用韩愈的语式,可概括为“富学、范行”两句。可以看到,韩愈的三句话,侧重于教师的三大具体的工作任务,即:传道、授业、解惑。而启功先生的两句话侧重为师的标准。我个人认为,这两句话的重要性当在韩愈的三句话之上。 但问题在于启功先生的标准主要讲的是作为教师的外在标准,而对作为教师的内在品德却没有提及,大概老先生认为:既然投身教师这个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职业,其为师之品德是不须多言的了,所以老人家无庸置疑地大胆舍弃了。但对于我们每个小个体而言,还需要加上一句“修德”。 三、以上所述,无论是修德、富学、范行,还是传道、授业、解惑,都是把社会作为一个主体,片面地对教师职业者定要求派任务。但据我所知,作为一种社会分工、作为一个职业,教师的肩上承担着我们太高的期望和太重的责任,以至于有许多教师在重负之下被压垮了,比较引人注目的表现有改行和沉沦两种,其实还有一种不那么引人注目的表现,那便是勉为其难地支撑直至实在撑不下去造成人格、经济、家庭乃至方方面面都彻底破产,甚至被社会遗弃。与那些因沉沦犯罪而罪有应得的个别人相比,这些因无力支撑而濒临消耗殆尽的大多数实在是令人深深地同情和痛惜,也让我们不得不再进一步地深思:怎么了?怎么办? 可能不得不回到国家与社会对教师这个职业群体的责任上来。因为我们片面强调对教师提要求、压担子,但我们不知不觉中忘记了社会对教师所应该承担的责任。重视教育和尊重教师因为这些年来的不懈努力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共识,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句非常凝炼的口号:“尊师重教”。但是我感到我们的认识水平和我们的政策导向离实际效果仍有很大的距离,常常让人觉得这句口号是非常地空洞和飘忽:第一,我们可以发现“尊师”与“重教”在逻辑顺序上排错了,应当把“重教”排在“尊师”之前,即并非因为要“尊师”才“重教”,而是因为要“重教”才“尊师”。第二,在“重教尊师”的口号和政策导向之下还缺少一个有效的中介使教育真正得到重视、教师真正得到尊重,正是因为这个中介的缺乏,使“重教尊师”的政策不得落到实处、不能取得实效。这个中介应该是什么呢?套用一个经济运行的术语,我认为应该是:投入!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在“重教、尊师”后面再增加一个能够避免使“重教尊师”的好政策流于空洞的新概念、新词汇:投入!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语词系统: (一):重教、尊师、投入;——对社会的要求; (二):修德、富学、范行;——对教师的要求; (三):传道、授业、解惑。——对任务的要求。 前列第(一)项重在强调社会对于教育事业特别是对于教师的责任;第(二)项重在强调教师对于完善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责任;如果有了这两方面的基础,则第(三)项中,对教师职业任务的要求将是很容易完成的。 以上是我对优化师生关系、提高教师素质和做好教育工作三方面事情的一点个人认识和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