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的理念很美好,父母是孩子第一责任人,如果与学校多加沟通,与学校共同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那当然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但现实是不少家长自己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没有意识去学习教育相关的知识,甚至认为孩子上学了就完全是学校的责任,教育的任务就交给老师了。而且即便政府有相应的政策措施做指引,但也很难执行,所以,“家校共育”在实践过程中效果不太理想。说到底,最终还是落实到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而现实情况是家长又往往是与班主任联系会更多一些,科任老师也自动认为与家长沟通是班主任的事。所以,班主任的沟通能力应该算是所有职业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了。
我认为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两个关键词:理性、共情。
保持理性,是顺利进行沟通的前提。
无论班主任和家长哪一方先发起沟通需求,沟通的内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信息类,如:各类通知,像参赛通知、报考信息、学校规定等,家长对其中的信息有疑问;一类是学生问题类,如:学生违纪,学习问题,心理偏常等,需要家校沟通。
无论是哪种情况,教师保持理性,是最基本的要求。现实情况就是明明在班群里发通知时说得很清楚,但有些家长就是不看,不按要求操作,要么还要在群里发出疑问,要么还要老师单独私聊作出解释,而班主任杂事繁多,遇到这种情况,往往情绪容易上头,说话难免带有情绪,于是给家长一种这个老师脾气太好的印象,后面再要开展工作时,可能就不会那么顺利了。比如,我发出一条这样的通知:6月28号下午4点在讲学厅召开志愿填报指导家长会。到时一并领取《志愿填报指南》和《专业目录》两本书。如果想提前领取填报志愿的书的,也可以在明天(6月26日)上午10:00~11:30到学校图书馆一楼找我领取,注意时间节点,其他时间我不在图书馆。
然后紧接着就有家长问:“老师,在哪里领书?”又有家长问:“下午过去拿可以吗?”还有家长问:“老师,能不能帮我快递过来?”
还有,我在家长群发出一个学生籍贯地核对的通知,通知里面明确说到核对户口本上“籍贯”这一栏的信息,结果三分之一的家长不看通知,还有好些家长直接回复“无误”。最后还是我一一跟这些家长私聊,要求他们拿出户口本翻到那一页,拍照给我看,才将信息更改过来。
说实话,面对这样的情况很难做到没有情绪,这就像是在课上讲过无数遍的知识点,下课还跑来问的那种学生,做老师的会很有挫败感,进而腾升起愤怒感。
但如果摆正心态,坦然接受这种家长的存在,耐心做出解答的同时,要通知全部家长,强调仔细和及时阅读学校通知的重要性。
而关于学生问题的沟通,那面临的情况就更为复杂了。比如,有家长发信息给我说教室空调太冷,孩子频繁被冻病;有家长说孩子的宿管老师蛮不讲理,导致孩子住得很不愉快;有家长说晚自习教室吵闹小孩申请回家晚修;还有家长说孩子在学校受到同学霸凌了……类似的事情可太多了。
这些学生本身在学校这边表现如何,一般而言,大部分家长反映出来的问题都没有家长所描述的那么严重,所以当家长愤怒地质疑时,说实话,也很难保持平和的心态面对。
但只要秉承一条:先调查、了解,再评论、沟通。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像上面的情况我都会先回复家长,请稍安勿躁,我先去了解具体情况再沟通。
与家长共情,是顺利解决问题的保障。
天下父母爱子之心是一致的。在孩子遇到上文中提到的那些情况,站在家长的角度也确实很难保持平和的心态,而且父母都有一种本事,就是孩子遇到委屈时,会自动脑补各种细节,最后无中生有,将这种委屈扩大几倍,找班主任沟通时就会带有情绪。而作为班主任,首先就要与家长共情,理解到家长的这些情绪产生的原因,再解决问题,就会顺利很多。
如上文所说的空调问题,我会先去问问班里负责空调遥控使用的同学,要求他在教室温度降下来后将温度调高到26度,再与那位家长和学生说讲台上还有一个遥控,要是自己觉得冷,完全可以自己调控温度;宿舍那边的问题,我分别与宿管老师、同宿舍的学生以及学生本人都聊了一下,最后证实学生本人违纪并且不服从宿管老师管教导致发生冲突;教师吵闹的问题,在我与学生本人沟通过后了解到,也只是在上课那个节点教室没有安静下来,学生想回家晚修最根本的原因不是教室吵闹的问题,而是心理压力过大,想逃离教室这个环境以逃离学习;校园霸凌那个问题当时确实让我紧张了,我找到相关学生做了调查,并且向学校申请了查看监控,最后证实是所谓被霸凌的同学先挑起的事。
我在先与家长共情、安抚家长的前提之下,在去做细致的调查,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与学生沟通,学生一般也会表达真实的心声,在调查的过程中及时将相关情况报给家长,并且表达我本人、年级以及学校对这类问题的重视,家长在感觉到自己孩子遇到的问题被重视、自己被尊重之后,问题解决起来就会顺利很多。
我认为教师这个职业有一个最本质的能力要求,就是“沟通”,拥有强大的沟通能力是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而理性、共情是提升沟通能力的法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