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蜗居》
一
我一向是一个后知后觉的迟钝的人(对于气温除外),对于近来热播热议的《蜗居》,我近乎完全没有印象,直到广电总局要员直斥该剧,甚至禁播,我才好奇,什么戏呀,何德何能,竟惹得大人先生“龙颜大怒”?熬了两个晚上,匆匆看完――我亦未能免俗,凡禁必追,尽管屡上当屡后悔――我不禁大失所望。以我这个经过大学中文系严格训练的眼光来看,情节拖沓,主题走样,还是中国特色中国水平的电视剧。那还禁个什么呀,不就是几句破台词吗?人家编导也不容易,总得找一两个噱头,来提高收视率吧。找来网上经典台词汇编,也不见得怎么露骨,生活中我们谁不是每天听每天讲(当然只限像我这等素质低下的人)呀,至于发这么大的火吗?怎么大人先生的肚量还停留在民国时代?
还是从电视说起吧。电视说的是“房事”――别想歪了――从字面上看“蜗居”二字,应该是像蜗牛一样蜷缩的居住着。几千年前的孟子就提出了“居者有其屋”的观点,千百年后我们仍然还在为房子心力交瘁。当名牌大学的天之骄子们信心满满的踏入社会,为事业为生活开始打拼的时候,房子是第一位的必需品,没有富爸爸的大多数人要租房子住,开始在别人的房子里憧憬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工作、努力攒钱、努力买房!但当自己的工资增长幅度和辛苦积攒幅度远跟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时,生活的正常状态一切都乱套了。平凡人的生活本就是柴米油盐,一地鸡毛,说出来都要让人难堪。当看到海萍给女儿打电话的时侯苏淳在一边焦急的看表计时时,我的心很酸很痛,因为他们演的就是坐在电脑前的你我真实的生活。更不用说还有糟糕的毕业即失业,找工作艰辛沮丧,看不到生活中的亮色……
而同时有钱人还真多真有钱,买房像买菜一样简单。看完了电视,我和郭海萍发出了同样的感叹,因为这就是社会贫富悬殊的严重事实。富起来的一部分人不仅没有帮助他人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相反却成为了虚高房价的帮凶,因为他们的炒房行为抬高了原始的房价,或是囤积着投机等着房价上涨。
电视情节当然还不止这些内容,但仅从这里即看出了它为何遭腰斩的原因:它太直言不讳了,把现如今的民生问题、现状原原本本的展现了出来,这些社会底层的人们呈现着大多数人的生存状态。《蜗居》就像是一份被张扬了出去的仅供内参的中国民生报告,让执政党、政府如鲠在喉,他们只想看到一片太平盛世的和谐天下,就如同他们报喜不报忧的宣传原则,为官之道。
对不起,我又要大放厥词了。文艺作品的创作要贴近群众感受、贴近生活现实、把握时代脉搏,这是我读书时熟知的文艺作品创作原则。试问:《蜗居》背离了哪一条?如今,电视台很多,各种各样的节目更多,可能够吸引观众的又有几部?相关部门为什么不去考虑这个问题,反而对一部电视剧斤斤计较?导演拍了这部戏,观众喜欢这部戏,从中找到了共鸣,这原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拍戏人和看戏人的的心态可能就只是发发牢骚道道苦水,可是有关部门却不许这样做!于是众怒之下,有关部门出来解释,说《蜗居》内容低俗云云。原来和谐就是只能粉饰太平,润色鸿业,不能有一句牢骚,我不知世上有无比这个更无聊的解释。
原来如此!
二
不过,看完了电视,我还是陷入了无以言说的悲凉。本来现实生活就够凄惨的了,够没有阳光的了,它还要让你更绝望,对生活根本就不应该抱什么幻想!
郭海萍夫妇应该就是我们自己的缩影了。为了让自己的后代不输在起跑线上,郭海萍们忍受一切,都要在一个大城市买房子,找到自己的归宿感,但是在为一套住房耗尽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积蓄和心力的今天,凭借她的那个经常加班又不给加班费的小公司和老实上班的老公,这个梦想太遥远。于是一次次的争吵,一次次矛盾的激化,爱情迅速死去,生活忍无可忍,这不正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缩影吗?为了一个虚幻的梦想,我们离开了故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打拼,凭自己的勤奋与智慧,忍受现实的扭曲与辛酸,编织未来。可电视告诉我们什么呢?别做梦了,仅靠你自己,门都没有。美国梦只能在美国实现,在这里你没有任何机会与可能,你出身的家庭,甚至你出身的地方,就已经决定了你的未来。为了迅速实现梦想,女人只好做小三,而男人,则注定要失去他们脆弱的爱情。蜗居,蜗居,原来就是要窝囊地居住,窝囊地活着――爱情死去了,只有钞票还活着。这,是不是一个让人窒息的答案?是不是它被禁播的真正理由?
故事里,为了剧情的需要,他们改变了生活的轨迹,在城市里坚实地站稳了脚跟,而现实中的我们能吗?我看大多数人跟我都差不多,在一个多元和多种选择的社会里,生活重压逼得我们没有选择,忍气吞声,忍辱负重,除了“忍”字以外,我们敢做能做的真不多。而他们让我们羡慕的转型又是如何做到的呢?一个天真纯朴而又忠厚善良的洋雷锋马克。老外的圣人德性究竟有多少真实性暂且不议,可这样的幸运又有多少人能遇到?尤其是连这个老外都是一个与他们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块的大贪官介绍来的,那这种幸运是不是比中六合彩都还要难?像郭海萍苏淳这种小人物是每日每时地大量存在着的,是真实的可以触摸的存在,贫贱夫妻百事哀,他们的苦难与挣扎,琐碎与争吵,就在我们周围,就是我们自己;而他们的幸运,天知道是怎么来的!不难想象,没有了所谓的幸运,明天能否继续都还是一个问号。特别是为了买房,还高利贷是必需的,坐牢是逃不掉的,生活的重重压力与家庭的破碎那是必然的逻辑。而这,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惨剧。
不知怎地,我忽然想起了蒲松龄的《促织》,主人公成名的一切苦难都是现实的,而一切幸运都是虚幻的。两者何其相似乃尔!所以看完了电视,浓黑的悲凉与厚重的绝望深入骨髓,挥之不去,我无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想起何作庥老先生说过的一句让人憎恶的大实话:“谁叫你生活在中国!”
是啊,谁让你生活在今天的中国,生活在一个社会急剧转型、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奉献牺牲的特定国度。只是我不知,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一个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