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2021/1/16 16:12:00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之书评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之书评

 2020年11月20日 刘细谦

一、为什么要“明确目标”

说到“目标”,或者是本章的题目“明确目标”。我们还是要回到这本书的核心概念,“逆向设计”。什么是“逆向设计”,“逆向设计是以目标为导向的”“是思维模式”“在本书中主要是指单元课程设计”。逆向设计是以目标为导向的单元课程设计。那么,我们就要思考,什么是“课程”。这个词已经被用滥了,每个教育机构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包括培训机构,介绍自己的时候,都说我们有XX课程。但是,当我们说“课程”的时候,到底在说什么?

书中对课程的阐述是“课程是指为获得预期结果对学习进行具体规划,使之符合内容标准。课程是为了达到理想目标所设定的特定“运行路径””我们回到课程的词根。课程(curriculum)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它从拉丁语(currere)派生过来,意味“跑道”(race-course)。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简称学程。相比较于“运行路径”,我个人更喜欢“跑道”。“跑道”意味着课程是闭环,意味着完整的学习是一个闭环。如果我们跑一圈是一个课程,那么这400m的一圈是有非常明确的起点和终点的。每个运动员在跑道上目标明确,每个学习者在课程中的目标也应该是明确的。而课程与课程之间,或者说所谓的课程体系,又像是首尾相连的马拉松,每个终点又是起点。所以,课程是目标明确的学习进程。终点

二、为什么“大概念”最重要

可以说,基于“大概念”的教学就是信息时代的教学与工业时代教学的最大区别。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大概念”在文中的定义。

林恩·埃里克森的对概念的定义“广泛的、抽象的;用一个或两个词汇来表征;在应用中是通用的永恒的——从古至今;可以用共同属性的不同例子来呈现。”

书中的定义“为任何研究提供一个可聚焦的概念‘透镜’;作为理解的关键,通过对多个事实、技能和经验的关联和组织提供含义的广度;指向学科中专家理解的核心概念;需要‘揭示’,因为它的意义或价值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很不明显的,是违反直觉的,或者是容易产生误解的;有极大的迁移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能被应用于许多其他的探究和问题——跨学科课程(平行方面)和同一学科多年以后的课程(垂直方面),以及学校以外的情境。”

其实我本人是更倾向于埃里克森的阐述的,他的阐述清晰多了。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关键“抽象的”“通用的”“永恒的”。“抽象的”是一种思维、思维模式,是专家的思维模式;“通用的”能够迁移,迁移是专家思维的核心标志;“永恒的”是指有生活价值,还是能够将所学由学校迁移到生活。而这三点中,最核心应该是迁移。大概念是能够“迁移”的,这是专家思维的特性,是永恒的前提。

在讲这几点之前,我先说说我对“因为它的意义或价值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很不明显的,是违反直觉的,或者是容易产生误解的”,我举个例子,对于季节变化,小朋友们或者我们生活中的感觉就是太阳与我们的距离,太阳远了所以温度低,太阳近了所以温度高。而学习过地理知识的同学就能知道,这是因为地球公转。则就是大概念需要“揭示”的原因。

首先我们要明确大概念的“大”,指的是生活价值。适用范围比小概念广。(大概念)要能在生活中被用到,或者说有生活价值,只有这样,才有机会在日常的具体情境中不断地被运用,而每一次的具体运用都在提升它的迁移性。如此,才能成为永恒。

其次,我们来说说“迁移”,为什么“迁移”那么重要。什么是迁移,“迁移,即对理解的反映,是指能够熟练地解决核心任务中的真实挑战,所学内容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而且最重要的是,成功的迁移意味着学生在很少或没有教师手把手指导,或提供线索的情况下表现良好。”简而言之,迁移是指把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东西迁移到新情境的能力。

一般来讲新任务与原任务相似时,就称为“近迁移”;新任务与原任务不相似时,就称为“远迁移”。我们经常说的“刷题”就是“近迁移”,近迁移的思路是具体到具体;“大概念”是“远迁移”,思路是具体-抽象-具体。

为什么“大概念”是“远迁移”因为概念本来就是抽象的,所以对大概念的学习是“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理解“大概念”的表现就是“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也就是远迁移。远迁移,也就是论语中评价颜回的“回也闻一以知十”。

此外,迁移或者说概念组块也是专家思维的特征。

“在学习和迁移能力的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发现是,将信息组成概念框架从而便于更大范围内迁移。P17”“专家首先试图形成对问题的理解,这往往包含对核心概念或大概念的思考。初学者的知识不大可能围绕大概念来组织,他们最有可能通过寻找正确的公式和符合日常直觉的合适答案来处理问题。P49”

打个比方,我们的知识,零散的知识是超市货架上的商品,比如我们要补上大闸蟹,怎么补货最快?首先肯定是非常熟悉超市的结构,我们先找到食品区,再找到生鲜区,再找到活鲜,最后就能补上大闸蟹了。如果我们对超市的结构不熟悉,可能找到大闸蟹的水箱时,大闸蟹就已经死了。这就是组块学习,当我们以模块的形式思考,我们的学习速度,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如何才能组块,怎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联结起来,大概念就是。

三、找到大概念的方法

最后我来谈谈找到大概念的方法。其实,我真心觉得,“大概念”应该是大学教授们研究好的,而不是像我这样的一线教学人员去找的。书里有很多方法:

1.仔细研究内容标准

2.反复出现的名词强调大概念,反复出现的动词确定核心任务。

3.参阅现有的可迁移概念列表。

4.对主题或内容标准提出以下一个或多个问题:

1)为什么要研究?研究什么?

2)是什么让……的研究普及?

3)如果关于……的单元是一个故事,那么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4)如果……是技能或过程所暗示的“大概念”?

5)构成更大的概念、问题或难题的基础是什么?

6)如果我们不能理解……那我们不应该做什么?

7)……是如何在更大环境中应用的?

8)关于……的“真实世界”的领悟是什么?

9)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136029210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用户公告
请稍候,载入中。。。
时间记忆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相册
最新日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回复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好友
站点信息
请稍候,载入中。。。
   http://blog.sysuschool.com/u/136029210/index.html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