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2024/1/11 19:02:00
>>书评:《给教师的101条建议》读后有感

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教书育人是一门要求很高的艺术,既然选择了它,就要付诸实践,知行合一。怀着求学的精神,我阅读了美国知名教培体系负责人安奈特·L·布鲁肖的著作《给教师的101条建议》,这本书能够为新手教师的“教”和“学”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其中包括101个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让我对于未来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有所准备。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每个学生都应该拥有一个有能力、有爱心的老师,老师也会影响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只有努力做到亲近学生、真正关心学生、积极向上、就事论事...才能免于被种种问题困扰,做一个合格的老师。“亲近”学生。在课堂上,身体的距离就等于精神的距离。上课时老师应该一直在教室里前后走动,前排、后排的学生都要照顾到。此外,有学生说话或者不听讲的时候,只要轻轻地走近这位同学,而不是瞪他一眼或者斥责他。“问题学生”所引起的困扰就会极大减少。关注积极举动。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也会不遗余力地来争取他们想要的东西。对于学生良好的行为予以赞扬,说一声“谢谢你举手”或“感谢大家的合作”,会有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注意好行为的老师遇到的课堂纪律问题,要比那些只关注学生淘气行为的老师少得多。所以,凡事多关注积极的一面,少关注消极的一面,当学生知道你是那种努力从每个人身上寻找闪光点的人时,大多数的行为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真正关心学生。如果孩子们相信你真的关心他们,他们就表现得很乖。如果有学生在课堂上捣乱,比如捉弄同学,喋喋不休等,只要把他带出教室问一句:“你还好吧?哦,我这么问你,只是因为今天你的表现有些不太对劲,不太像平常的你。我想你一定是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所以才会这么做,对不对?所以我想知道你是不是有事,如果真有什么事,不妨讲给我听啊。”就是这样,下一步回教室接着上课。这样一举多得,既向这位学生指出了他的行为不妥当,同时又照顾了他的自尊心,而且你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出于对学生的关心,而不是恼怒和怨气,结果会是他再也不捣乱了。对事不对人。如果有位学生考试总是不及格,老师知道她其实是很聪明的,“我知道你很聪明,如果你再努力一些,上课再专心一些,你就能得到优秀,而不是不及格,你到底是怎么了?”这位老师话语中包含着讥讽和责备,他并未搞清问题的根源,却把解决方案强加给了学生。在同样的情况下,一个能解决问题的老师会怎么说:“这样的成绩你一定很难过。我知道你很聪明,是不是有什么事使你分心了呢?也许我能帮你。”这时候的焦点是问题本身,而不是这个学生本人,因而学生的自尊得到了维护。如果所有的老师都能真正认识每一位学生,也能够了解学生们犯错误的原因,了解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心中的烦恼,那么十次有九次我们会感到伤心而不是生气。启迪学生。学生走出教室时,“手头”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心中”有多少火花被点燃。他们不需要一味地被“灌输”,而是需要受到“启发”,激发出内心的求知欲,这就是为什么说老师就是那把学生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建立一个“我与众不同”文件夹。在这个文件夹里,老师可以放入学生的便条、感谢卡、感谢信、家长来信,还有在某一个特别的日子里令你感到特别激动,或者温暖的某些事情的记录等等。在你遇到了挫折,心灰意冷并开始怀疑自己价值的时候,把这些东西拿出来看一看,它们会再次确认你的价值所在,重新点燃你对学生和教育的热爱,你已经选择了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教书育人!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优生变得更优秀。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一个孩子都应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每一个孩子都想拥有一位有能力、有同情心又胜任工作的老师;每个孩子的尊严都应该得到尊重;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有可以挖掘和培养的优点;每个孩子都渴望成功;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爱和欣赏。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尽心尽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成功,这是我们的责任。 101个故事,101条建议,条条都让我受益匪浅,它将会在我之后的教育工作中提供许多帮助。今后,我会继续阅读教育著作,多思考多实践,让自己在阅读中享受教育的乐趣,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进步。
Barbara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标签:书评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用户公告
    请稍候,载入中。。。
    时间记忆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相册
    最新日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回复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好友
    站点信息
    请稍候,载入中。。。
       http://blog.sysuschool.com/u/Barbara/index.html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