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登月并非可望而不可及
----读《广东科技报》第128期《中国人离登月有多远?》有感
初二(3)班 高恺
寒假期间,翻出上学期的《广东科技报》来阅读,我学到了许多有关科学的小知识。其中,有很多令我难忘的文章,《中国人离登月有多远?》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人离登月有多远?》告诉我们人类探月的活动主要分为“无人探月阶段”、“登月阶段”和“驻月阶段”,而在“无人探月阶段”,中又分为“卫星绕月探测”、“进行月球软着陆”和“从月面采样返回”三部分。我国如今正处于“无人探月阶段”,预计将于2020年前后完成“无人探月”,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人也将实现“奔月”的梦想。
读完这篇文章后,文章中有一段话一直在脑海中浮现:“随着我国大推力运载火箭技术、高性能载人登月飞船,太空对接、着陆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发展规划载人登月探测活动,进而开展‘驻(住)’的后续探测阶段,将不是一个梦想。”读完这段话,我心中为祖国感到自豪的情感油然而生。近几十年,中国一步步从不被看好的“东方弱国”逐步转变为生产总值名列前茅的“世界强国”而中国航空业更是一直排在世界领先的位置。从神舟五号载人升空,到神舟七号的太空漫步,再到嫦娥号实现对月球的的探测,中国航天业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也许中国能在三十年内实现“载人登月” 的伟大梦想。
月亮在我们心中一直是神秘与思乡的象征。在夜里,它犹如一盏明灯,悬挂在空中,给予人类无限的想象。在中国的古代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寄托了古代人们对月亮的好奇和想象。同样,在诗词盛行的唐宋时期,深沉而美丽的月亮更是经常成为文人雅士笔下的美景和抒情的工具,如《渡荆门送别》中的“月下飞天镜,云生接海楼”、《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所以,月亮一直寄托着人们对大地以外的世界的向往和憧憬。然而由于古代科技有限,月亮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1969年,这是一个世界航天史上有着里程碑意义的年份。在这一年里,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驾驶着阿波罗-11号首次实现“登月”,立即掀起各国的“航天热”。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对于中国航天业来说是如梦幻般的十年,这使中国人民再度燃起对“登月”的希望。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实现梦想的百年,在二十一世纪,上下几千年中华民族“登月”的梦也将成真,“登月”将不再是一场虚无飘渺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