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1日,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北京逝世。近日,作为一代航天老兵,曾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多年的姜居有,向记者讲述了他记忆中的钱学森。 少言寡语的大科学家 1966年10月27日,戈壁滩罗布泊上空的一声巨响,令世界为之震惊。中国自行研制的东风二号导弹携原子弹弹头,从酒泉发射基地起飞经过894公里、9分14秒的飞行后,准确命中预定目标,并成功实施核爆炸。罗布泊上空升起的巨大蘑菇云,标志着中国继美、苏、英、法后,成为世界上第5个能用自己的导弹发射核武器的国家。 作为一名年轻的航空兵,当年26岁的姜居有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据他回忆,时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的钱学森带着他苦心研制的“产品”,提前一个多月就从北京来到了酒泉基地。“他每天都到厂房里查看测试数据,晚上还要听取各方面汇总上来的报告,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高度繁忙的状态中。”姜居有讲,尽管钱老是位誉满全球的大科学家,但他为人谦和,从不摆架子。平时不抽烟,不喝酒,话也很少,“每次见到他总在思考问题,脑子里装的都是有关‘两弹’发射的核心技术。” 这位从北京来的大干部生活中从不搞特殊化,“一日三餐和其他工作人员吃的都一样,包括发射总指挥聂荣臻元帅也是如此。食堂从不给他们单独开小灶。” 整日奔波在发射井中 1969年10月底,此时的长白山林区已是冰天雪地。而就在这皑皑白雪覆盖下的林海中,中国第一代远程地地战略导弹——东风四号导弹,正进入到最后的研制阶段。当时,钱学森要解决的是如何攻克二级导弹在空中点火的难关。 姜居有介绍,当时的试验场处于一座被掘空的大山中央。“发射井里特别冷,钱学森每天都身穿厚重的棉大衣,坐上简陋的升降机奔波在发射井里。” 次年1月30日,东风四号进行了第二次发射试验。不久前,在西北试验基地进行的首次发射试验中,由于供气系统发生故障,导弹在空中自毁。“当时钱学森也很紧张,他坐在我的操控台旁,目不转睛地盯着显示板,观察导弹全程飞行姿态。”火箭两级分离后第二级准确击中目标,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钱学森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和现场的工作人员紧紧拥抱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