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第一陈缘千字巨作——地球和月球是怎么来的?
作者:初三(4)班 日期:2010/9/10 22:22:00

地球月球是怎么来的

 初二(4)  陈 缘

 

——读199期《广东科技报》文《地球与月》

球由行星相撞产生

 

我们人类世世代代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养育着我们,给我们所需的一切,就像母亲一般。或许有许多人都知道地球已经是一个将近四十六亿绥德“老太太”了,可是地球又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的“外祖父”和“外祖母”又是谁呢?这恐怕还是个谜呢。

当我读到这篇文章的事后,首先被标题吸引了。再往下看,文中写道:“地球和月球是两颗体积和火星、金星差不多的行星相撞而产生的,……发生在距今大约四十五点三七亿年前。”读到这,我便开始联想,那将是多么“壮烈”的撞击呀!难道我们的“外祖父”“外祖母”就是那两颗行星吗?

不过,我却突然想起以前读过的一篇文章,上面列举了三种专家提出的假说,让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于是好奇心驱使我又翻出了那篇文章“第一种是分裂说,是由达尔文的次子乔治·达尔文提出的(生物学家儿子变成天文学家,还真滑稽)。他说在太阳系初期地球还处于熔融状态,地球曾经快速自传,因为转得太快,以至于有一部分物质从赤道区甩了出去,这就构成了月球。据计算,月球物质正好能填满太平洋。支持者认为,分裂出去的物质源属上地幔,铁捏丰度不高(相对于地和而言),因此可以解释为什么月球不想地球那样有一个铁核”。当我看到这时,不由笑起来:要是真是这样,那么地球母亲就还有一个守卫在她身边的孩子——月球了,我们就可以称月球“哥哥”了!可事实不是这样:“不过,这个假说遇到双重困难。一是分裂说要求月球轨道相对于地球轨道的秦艽(黄白交角),而实际上这个倾角达5.15·,还没有使人信服的理论来解释这一点。二是根据月系现状和角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算出46亿年以前的地球自转速率,发现并不是快到足以把地球物质摔出地球。惟一能支持分裂说的事实是,激光测距定出月球远离地球5厘米,因而在遥远的过去,地月间的距离比现在近得多。”我不禁感叹,没想到天文学竟是这么高深的科学呀!“角动量守恒定律”和“黄白交角”是谁发现的呢?这倒让我兴趣十足了,既然我们与月球不是兄弟,那么,月球还有地球到底还有什么关系呢?继续往下看:

“俘获说是月球起源假说中最富有戏剧性的学说,它认为月球是在另外的地方吸积面成的,但有一次,当它运行到地球附近时,不幸被地球引力场所俘获,以后就也没有挣脱开。此说还顺理成章地包解释了地球和月球两者间的化学差别。另外轨道方面,若注意到太阳系中的例子,例如冥王星之穿越海王星轨道以及阿波罗型和阿摩尔型小行星之穿越地球轨道,就知这一要求并不苛刻。所以,有的人甚至干脆认为月球就是被地球俘获的。”这倒是一个集想象与现实于一身的假说,不过这倒于科技报文中的说法有了差别,这是怎么回事呢?于是我又瞄向了下一段:

“同源说认定地球和月球脱胎于太阳星云中的同一块凝聚物质,由于各种各样的理由,地球的吸积过程比月球的相应过程进行得更快。在地球形成伊始,原始星云里的金属粒子早已凝聚成,故而它一开始便以铁为主要成分,同时又分凝出一个铁核。而月球则靠剩余物质——主要是非金属物质集聚形成,自然缺少铁。这对黄白交角、地球转速没有要求,可它显然对太阳星云中的地月系形成区情况要做相当多的规定才行。”

读完整篇文章,我不禁感慨:虽然关于地月形成的说法各有千秋,却都有不足,至今还没有一个学说有完美的论证并得到公认。虽然报上说地球与月球是两行星相撞形成,可是我们仍没有认定“公理”“定理”一样去认定它。我们尚且需更多的资料,甚至可能需要新的起源说。或许我们的母亲地球和守卫着月球的身世将永远是个谜。

科学就是这样,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发现,才有我们今天一个有一个骄人的成就。可是,科学世界就如真理的大海,人类的发现只能说是大海中的一片狭小的海域,或者说只能是沙滩边的海水,由于真理的大海,我们发现的实在是太小太少了。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人类才被科学海洋的神秘魅力所吸引,而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 团体:2009届初一年级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