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2009/11/15 14:27:00
>>斗智斗勇的时代————读《三国演义》有感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逐分为了三国。而《三国演义》的故事也就从这开始讲起了……

  在《三国演义》中,描写了一个个政治骗局、一幅幅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场景。独霸一方的大豪强——孙权是一个早就在做皇帝梦的野心家,他设计杀掉关羽后,吴、蜀联盟破裂,形势不利时,就遣使上书曹操,“伏望“曹操”早正大位,遣将剿灭刘备,自己愿意“率群下纳土归降”。其实,这只是孙权设计的一个圈套,企图让曹操和刘备发生战争。同时,使拥汉派进一步反对曹操,所以这也正是陷害曹操的一种手段。再比如说,司马懿夺取曹爽兵权前,以“衰老病笃,死在旦夕”及其它种种假象麻痹曹爽,使曹爽感到“吾无忧矣!”然后司马懿突然发动攻击,一下致曹爽于死地。诸如这一类的阴谋诡计,在《三国演义》中是屡见不鲜的。

  不过,也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才会诞生出精忠报国、极有谋虑的人才。《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就是一个“忠贞”和“智慧”的化身,作者对他倾注了强烈的崇敬,真是用尽笔力、大肆渲染,让我们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神”。

  我看完这本书后,也总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诸葛亮的智慧。可是后来我发现有一些人并不这么认为,像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他批评《三国演义》“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而俗语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想这也说明了诸葛亮不是超凡的“先知”、不可企及的“天才”。妈妈跟我说过,在《三国演义》里有一半是真,有一半却是假的,诸葛亮形象的塑造,其实是概括了他本身的才智和集体的智慧、才能。

  《三国演义》写作方法很有特色,在现实矛盾的斗争中,作者用人物自己的言行,来表现他们的性格。诸葛亮出使东吴,揭开了多种矛盾冲突的序幕。曹操大军压境,东吴内部“主战派”呵“主降派”之间,开始了激烈的斗争。在两派各自陈述“战”“降”的利弊中,孙权动摇于两者之间。作者通过孙权“沉吟不语”、“低头不语”,以及数次反履,来写他的内心矛盾。从中通过孙权自己的言行和心理活动具体地刻画出他患得患失的的性格特征。不仅是孙权如此,还有周瑜气量狭窄,诸葛亮机警、雄辩、多谋略,鲁肃小心拘谨,黄盖、勇敢执着等等。这些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国演义》就是一个真真假假的故事,让我们后人读了仍然回味无穷。

c200908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标签:作文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用户公告
    请稍候,载入中。。。
    时间记忆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相册
    最新日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回复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好友
    站点信息
    请稍候,载入中。。。
       http://blog.sysuschool.com/u/c200908/index.html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