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风雨路
“来路上见识过雨骤风狂,此后的日子,再也不在乎它是天晴还是下雨。 ——题记
苏轼,一个一生富有传奇色彩的北宋文人 ,曾在笔下挥洒了这样一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他的洒脱,豪迈也让我们看到,每一个人都在走属于自己的人生路,并且随时伴有风雨。
苏轼的这个故事,倒也颇具诙谐,几人同行在竹林之中,一场猝不及防的雨淋湿了他们,面对这一情况,“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而春风吹醒酒意之时,山头斜阳已经照映下来。此时,这位大文人正被贬在湖北黄州。因此,《定风波》的不凡也就在于它告诉了人们一点东西——一场雨算什么?走点泥泞又怎样? 路,是要走下去的,“天晴的时候在阳光下走,下雨的时候在泥泞中也是走。”总会看到雨过天晴,总会有春风吹酒醒,山头斜照相迎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苏轼的仕途不顺时,文学成就却更无愧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称号,只是带上了更多思考人生的哲学,这也为中国众多文人所共有。
“雨来人不乱,是气度;雨中散步,是大气度;雨中散步还吟诗啸歌,是文士风雅大气度”。对于不是文士,也很难谈得上有什么大气度的我们来讲,却是否也应该秉持自然潇洒,风雨无惧的姿态,去迎接一些始料未及的风雨。既然不可预测,那就选择坦然接受。因为苏轼一生的不幸没有使他湮没于历史的潮流之中,而让今天的我们看到的是文才可与李白比肩的一代天骄。而词中的文士大气度,他体现在了实干之中——作为被贬之人流放到海南时,他传授给了当地人中原文化知识和更加先进的农耕方式,改进了当地人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一首一千年前古人的
佳作,和自己的经历,让我看到在受到不公待遇时,一般人会怀着愤懑不平去看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甚至宁愿伤及无辜,也总会因为一点鸡毛蒜皮而作气半天。相比之下,苏东坡的表现则是——“借眼前景物道心中坦荡,夕阳下回望走过的风雨路,一片安宁,经历过挫折的心境,依然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