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以前 初二(4)谢子晗 32 许久以前,我挺小的时候,曾在沪中某年迈的巷子里住过一段时间。这巷子是真的老了,老到铁窗的框锈得红了,老到灰白的墙皮也剥落了不少了。在这儿还能看到一栋栋五层没有电梯的民居中,立着几根老式的电线杆,一个一个间连接着密密匝匝的电线。麻雀飞来了一代又一代,谁要真能证明这巷子真的老了,我没它们有资格。 那时我住底楼,有个不大的院子(当时当地叫天井)在阳台外,阳台靠近院子的那一侧窗下摆着一台缝纫机,比我大三岁。它仅有的朴素装饰是一块紫红色的绒布,我就喜欢趴在那上面,看看那院子里多了什么,少了什么,再想想待在阴凉下的龟,它吃食了吧?就这样从太阳在顶空照着院子,到余晖跳进屋子,再伏到我脸上。 看什么呢?什么这么好看呢?外婆有时这样问我。院子,院里的井,院墙上的灌木,院外的树,还有楼上人家垂下的过长的的绿萝藤。往往这些不是我说出的,顺着我的目光停顿略一二秒,外婆总能心领神会。那些美妙的事物被我俩同时收入眼帘,再任由它们流进心底,游遍全身,最后还经指尖发梢飘出一缕缕充满整个屋子也有不少溢出了院子。 还不止。园内有口井,在居中偏东南的位置。并非那种轱辘,木桶的井,这口井上有盖,盖上有把手,一压便能出水。我能较为轻松地从井里取水,这是外公的功劳。井的上方有个棚,井的旁边有个老式木柜。棚是外公搭的,柜是外公修的,我也常趴在缝纫机上,看着他拿着工具在院子里“叮叮当当”。 外公曾改过一个篮子,把它钉在靠窗的这面墙外,当作花坛,在我经常待着的位置刚好能清清楚楚地看见。花坛里总是各种各样的草,从未见一朵花,很长一段时间内,“花坛”被薄荷强占了。只要有点从外面往屋里吹的风,我就会在窗边贪婪地嗅那淡淡的清冽的独属于薄荷的气味。就着“花坛”中新鲜的颜色,我整个小小的世界都好了起来。 下雨,特别是下得不大,但每一滴雨都十分明了的那种雨,是很不错的。雨打在棚上,打在院子里用不知名石头铺成的地板上,打在龟的壳上。我挺喜欢那些声音,澄澈空明,洗去了无数看与看不见的地方的尘埃。雨再打上绿萝藤,从最顶端的那片叶子滑落,滑落至下片叶子,重复,再重复。这时我只得在屋里做着对院中强烈的向往,合上的纱窗阻挡了我的视线,那些我烂熟于心的景物此时被分割,被窗框,被雨滴在窗上汇合而成的溪流分割。我就会想,这是我每天、每天都在看的吗?下了场雨,它们会变吗,是更净了呢,还是更轻了呢? 可是,我曾经的院子,我曾经的井,我曾经老巷,我曾经的屋,它们都不会变。它们都会年复一年地坚守在那里,年代的久远可能无法让它们感到时间的流逝。我的存在于它们而言,再多也只是一瞬间;但它们于我的意义,是用多么华丽的辞藻也无法还原,哪怕百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