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2018/1/10 11:14:00
>>从“跨洋互动”评读后续写

        从“跨洋互动”评读后续写

背景介绍

跨洋互动是中国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共同建立的英语写作交流平台,中美学生都将自己写的英语文章上传到网站上,通过互评的方式给出对文章的建议,体现了在写中学为理念。跨洋互动目前已经进行了16期,笔者观察的是10期美国学生对中国学生11篇读后续写文章的反馈。

10期的读后续写指的是中国学生在读了一半的英文故事之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写出另一半故事。王初明(2012)提出读后续写任务,认为它不仅将理解和产出紧密结合起来,而且符合外语环境下听说机会较少而读写条件充分的特点,是一种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好方法。在笔者看来,读后续写使得学生可以模仿英文原文的语言,并且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内容。而跨洋互动则使得中国学生在与母语使用者的互动中得到较为准确的反馈,并且按照美国学生给出的建议不断修改作文,在修改中提升写作水平,而美国学生也可以观察到中国的二语学习者会倾向于在哪些地方犯错误,所以这个活动使得中美学生可以收益。

 

反馈观察

笔者本来希望可以从美国学生的反馈观察读后续写的效果,但是考虑到并没有对照组,无法客观地观察读后续写的效果,就此作罢。但是笔者从以下具体几方面解析美国学生对读后续写文章的反馈,其中指出了美国学生对续写文章的赞赏、批评之处,在此基础上笔者给出了一些注意事项,希望对今后续写英文故事的学生们有些帮助

、背景:

在一些反馈中,美国读者指出希望作者提供一些背景描写,便于读者理解故事。比如在21篇中,并没有关于点出故事发生的时间,中国作者描写的场景是似乎是发生在中世纪,有古堡、公主等,但是续写文章的中间突然出现了“helicopter”,使得美国读者疑惑不解。而中国作者在回复中提到,由于英语原文出于《读者文摘》( "Reader's Digest”),是在20世纪才开始出版的,因此并不可能是中世纪。而作者说道,她只是想要创造一个类似中世纪的世界(“ trying to create a world that seemed medieval”)。而作者如果提供一些必要的背景描写,就不会照成这样的困扰了

在第2729篇文章的反馈中,美国读者也建议给出更多背景知识,帮助读者理解人物性格。

由此可见,续写故事时,作者要注意提供必要的背景描写

、中心(focus

美国学生普遍认为因为续写的是小说,所以中国学生续写的文章中没有明确的中心句(focus statement),也不需要有一个中心句。但是美国学生都指出文章还是需要有一个中心的,比如第20篇文章的中心为主角复杂的性格、第21篇为发生在主角身上的事、第26篇为故事主角的悲剧性、第28篇为父子间的动态关系、第2930篇为父子间的爱。

并且美国读者强调整篇文章都要围绕着中心展开,在第20篇中,美国读者赞扬了中国作者对中心的把握,整篇文章都围绕中心展开。而在第26篇中,美国读者则认为作者要把花更多笔墨放在文章中心上,作者想突出悲剧效果,年轻人在续写的故事中并不是主角,但是作者给的笔墨却太多;国王公主作为续写故事的主角,是悲剧的中心,应该多加描写。27篇中,美国读者指出,作者的故事里年轻人的旅行,国王规则的改变,公主的坠落,当时没有侧重点,使得读者不知道那个才是中心(focus)。

可见在续写故事时,作者首先要确定自己故事的中心,并加以发展。

、风格:

    美国学生普遍认为续写文章与英语原文的风格应该保持一致。

23篇文章的英文原文中并没有很多的转折词,同样的中国学生在续写的文章中也没有运用很多转折词,一位美国学生认为这保持了原文风格的一致。可见,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虽然在本轮对美国学生读后续写的反馈中,多次建议中国学生多用转折词,这当然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是很好的建议。但是当涉及到文体风格的一致时,还是要把文体摆在前面。

同时,前文提到的这位美国学生还认为中国学生虽然在续写文章的开头很简洁,并没有过多的细节,但是这恰恰是跟英文原文风格相吻合的,并且也提供了为读者提供了足够的场景,不至于是使读者迷惑,所以是应该肯定的。

其他的美国学生也认为第23篇的作者很好的沿用了英文原文的tone,对此十分赞赏。

相反的,在对第24篇文章的反馈中,美国读者指出中国作者的续写和英语原文的风格不一致,在英语原文中,并没有很多的直接引语和对话,当时续写的文章中却有大量的直接引语和对话。美国读者认为风格的不一致使得续写的文章和原文读起来像两个不同的故事(separate stories),建议中国作者对此进行修改。

可见,在续写故事时,要注意和原文风格的一致。

、写作思维

中美学生的写作思维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人写作意重合,不喜欢直接阐述主题,而是喜欢留白、让读者自己去细细体会。这难免给美国读者的阅读照成了困难。跨洋互动第10轮第21篇文章的题目是“reborn”,但是纵观通篇,除了结尾段有“After all ,I was reborn”,并没有其他的阐述。以至于点评的两位美国学生摸不准头脑,觉得作者的文章并没有对题目进行发展,不懂得“reborn”到底体现在哪里,两个美国学生都觉得作者明确提供更多和“reborn”有关的信息。而在中国学生的回复中提到,她在故事中提到主人公和妻子最后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因此她觉得这就是重生。但是作者在文章中并没有明确点出这一层关系,由此照成了美国学生的困扰。可见这里体现了中美写作思维的差异,这是作者在续写时需要注意到的。

、流畅度

根据笔者观察,对于如何达到“flow”,美国学生大概提出2点看法:

首先,使用转折词可以让文章流畅。美国读者认为在第2021篇文章中,有些跳跃(“jumpy”),建议要多些转折词。而美国认为第23篇的转折做的非常好,段与段之间的转折使得文章流畅(“flowed”),不跳跃(“ didn't skip around”),读者很好地跟上了故事,(make the reader follow along without any major issues.” 而第26篇文章则要多用转折词,使得文章更加连贯。

其次,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的多、合理、不突兀,可以使得文章流畅(“flow”),使读者很好地跟上故事的发展。几乎所有的美国读者都提到了细节一词,对于细节描写出色的文章,他们都非常肯定,比如第20篇的反馈中,美国读者提到作者的细节描写使得文章流畅(“flow”),读者能够很好地理解整个故事。而对于第27篇文章,美国读者认为故事有的时候发展的太快,更不上(a bit fast, hard to follow),这些时候就需要作者多加些细节发展了。

    可见在续写文章时要注意多用转折词,当然,像上面“风格”部分所提到的,如果英语原文的转折词不多,则与原文风格保持一致,不多用转折词也是可以的。这时候就要提供丰富的细节描写,才可使文章流畅。

、语言

 一方面,美国读者十分赞赏生动的语言,认为能创造有创造视觉效果的细节(“visual detail”)。比如第21篇中,语言生动是一大亮点,美国读者十分赞赏( the colorful language was greatvivid”),并且举出了一个例子I pant and puff, leaning my face closely against the wall and trying to breathe with the straw inserted in the only tiny hole in the wall.”美国读者认为这个句子十分生动,提供了视觉细节。

27篇的语言也得到了肯定,美国读者认为,形容词和副词用的多,运用俚语,并且用的准确,使得文章十分生动。

在另一方面,美国读者也指出中国作者不该一味的追求语言的复杂性,使用过多的高级词汇,语言的达意性更加重要。在第25篇文章的反馈中,美国读者提出虽然高级词汇可能使得中国作者更加像一个作者(does contribute to an author's credibility as a writer),当是过度使用并不与文章的叙述(narrative)吻合的高级词汇,比如文章中的指出作者用了大量的高级词汇如"august," "rapturous," and "ovation”等,则会使得读者分心、疑惑。再比如,作者使用的“lumbersome”一词让美国读者很困惑,并且坦言之前没有见过“lumbersome” 在哪里用过,可见这个词虽然复杂,但是确极少用,也不达意。

同时,中国作者想用 “keep up the dust”表示人们交谈时混乱的场景,但是这个短语却引起了美国读者的疑惑,并不明白作者想表达的意思,经过互动之后,美国读者建议改为认为这个短语并不表示人们交谈时混乱的场景,建议改为“chatting” or “gossiping”,反而达意。中国作者在互动中也坦言,她是特意使用高级词汇的,因为她认为如果使用简单的词汇和结构,会不符合她大学生的水平。只是,从美国读者的反馈中可以看到,过度使用并不达意的高级词汇,并不是高写作水平的体现。

可见,在续写故事中,生动的语言应该多用,而高级词汇应该慎用,在用之前应该考虑是否合适,应该先考虑达意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跨洋互动中,美国学生侧重于在背景、中心、风格、写作思维、流畅度、语言等五个方面的给予中国学生的续写文章反馈,提出一些建议,而中国学生根据这些反馈,以后在续写文章时则可以多加注意这五个方面,必然可以提高续写文章的质量。由此可见,跨洋互动为中国学生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他们可以得到高水平的英语母语学生的指点和建议,从而了解写文章的注意事项,从而可以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这样看了,跨洋互动的平台促进了二语写作的发展,使得中国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在写中学”。

 

Reference

王初明,2012,读后续写———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J],《外语界》(5):1-7

 

王初明、王敏,2014,读后续写的协同效应[J],《现代外语》第37卷第4期:501-512

chenym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用户公告
请稍候,载入中。。。
时间记忆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相册
最新日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回复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好友
站点信息
请稍候,载入中。。。
   http://blog.sysuschool.com/u/chenym/index.html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