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2020/7/13 11:00:00
>>一种忧虑——谈学生的“理科迷信”

当代的中学生似乎已经无需被教育崇尚科学(但这里的“科学”只是狭义的科学),被本国工业化进程中塑造的大量唯科学论所挟裹的他们,还未清晰认识到自己身处在一个动态的、复杂的世界,诸多关乎眼前的功利甚至自尊的因素使他们深信——只有自然科学才是“高端的”,有价值的学问。

自从来到附中,我就隐约从高中部学生的思维当中发现了这一倾向,于是在印发阅读材料的时特意选择了一些相关的内容。如吴国盛的《什么是科学》,这篇文章从词源出发,探讨了science的拉丁文源头的含义及各西方主要语言在该词项中所寄托的内涵,从而较完整地还原了作为舶来语的“科学”在西方语境中涉指到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理性科学及其具体范围,最后指出了进入近代之后的中国为何会对科学一词产生片面、狭义的接受。这篇文章无论是行文思路还是举例都清晰完整,读来十分有收获。在讲现代新诗时我也谈到了,看似和“科学”无关的文学流派的产生、发展,其实很多都是当时自然科学流派在人文、社会方面的延伸,亦或是相反,人文社会的进步催发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但是最后从结果来看,学生并没有从这些观点中有所触动。

高一下网课期间的月考作文材料大意是“反驳学好物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点”。在讲评作文时,我希望从分析、驳斥材料本身的疏漏出发分析材料,于是问学生们“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本身的疏漏在哪,这时有一个学生“弱弱地”发言道“我觉得没什么问题”,紧接着就有许多同学附和他的观点。由此可见,此时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是比较单维度的,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既没有严密逻辑的支撑,也没有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始终停留在自己周边触手可及的生活中感知世界,所以我之前课上课下希望转变的,学生的认知问题并没有任何成效。尤其是面临分科选择的他们,被理科学科那种“能用获得的新知识及时解决问题”的技术震慑感所俘获,顺理成章地忽略了自己思维和认知、眼界的发展,直截了当地认为“觉得学语文没有什么用”的学生应该不止一两个。作为一个和学生年级相近的老师,我深知这种发展趋势对于一个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局限甚至是危害,但是高中学生已经比较沉浸在自己已经形成的世界观中,作为一个任课老师,深有爱莫能助之感,再加上快要去初中部任教,只能祈祷他们以后还能对150分的学科保持一定的敬畏感吧。

euphoria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用户公告
请稍候,载入中。。。
时间记忆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相册
最新日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回复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好友
站点信息
请稍候,载入中。。。
   http://blog.sysuschool.com/u/euphoria/index.html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