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时 间 记 忆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请稍候,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请稍候,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请稍候,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美学讲坛争鸣记-----转帖
[ 2007/12/14 21:22:00 | By: nanguolvye ]
 

美学讲坛争鸣记

-                             -       --纪念一九五七年美学大讨论五十周年

 

 

 

                     王明居   2007-12-14 08:17 :光明日报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出现了美学热。这股浪潮也冲进了北京师范大学校园,时任中文系主任的一级教授、著名文艺理论家黄药眠先生,在美的浪潮中推波助澜,先后邀请我国三大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朱光潜教授、蔡仪研究员、李泽厚同志到校讲学。先生亲自主持讲坛,请他们各抒己见。讲坛上下,人人雀跃,彼此争鸣,探讨

学术,气氛十分热烈。我作为当年的学生有幸参加了这些活动。

 

  朱光潜先生身着蓝色中山服,走上讲坛。他年逾五旬,但精神矍铄,目光炯炯有神,带着浓重的桐城口音,表述他的观点。他说,解放前他是鼓吹美的主观论的,是唯心主义的;解放后他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抛弃了唯心主义,因而他的美学观点已转变到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来了。他引用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琴诗》来作为自己观点的“总结”,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他认为:说琴声就在指头上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说琴声就在琴上的是机械唯物主义。琴声,既来源于琴(客观条件),又来源于弹琴的手指(主观条件),是主客观结合的统一产物,因此,他给美下了这样的定义:美是主客观的统一。其公式为:物甲(客观)+美感(主观)=物乙()。这个公式也可以倒过来排列:美(物乙)=主观(美感)+客观(物甲)

 

  朱光潜的观点受到蔡仪和李泽厚的批评。他们认为:先生声称美离不开主观(美感)、美依附于主观(美感),这就等于说:没有主观(美感),也就没有美,实际上是把主观美感当成了美的源泉。这显然仍是在鼓吹美的主观论,坚持主观唯心主义。至于朱先生的公式中所列的“物甲(客观)”,也不过是遮掩其唯心主义美学实质的一块虚设的招牌而已。

 

  蔡仪和李泽厚都是主张美的客观论的。他们都认为美在客观,美感是美的反映。但他们又存在着重大的分歧。蔡仪认为:美的客观性表现在典型上,美就是典型。他还说,自然美存在于自然物本身,是不依赖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李泽厚则持相反观点,他认为:美和典型不能划等号,美的不一定就是典型的,典型的跳蚤,能说美吗?至于自然美之所以为美,并不在于自然物本身,而在于自然物的社会性。大自然离开了人类社会,就无所谓美丑。它之所以为美,就是由于它和人发生了特定的关系,是由于自然的社会性。因此,他对美作了这样的概括: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自然美是自然物的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他还把国旗、货币、机器等当作自然物,来印证这一命题。蔡仪批评道:这些东西本来就是社会物,而不是自然物,怎能把它们当成自然物,用来证明自然美是它的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呢?

 

  朱光潜对于蔡、李二人的观点也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认为他们所鼓吹的美的客观性,只强调美在物,而不在心,这就完全否认了人的主观意识的能动作用,而陷入机械唯物主义的泥坑。

 

  他们的争鸣,促进了我国美学研究的发展,活跃了学术空气,开拓了人们的思路。

 

  朱老知识渊博,学贯中西,辨析精辟,丝丝入扣,循循善诱,发人深思。蔡老作风踏实,学风谨严,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李泽厚风华正茂,英姿焕发,才思敏捷,谈笑风生,他那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形象,他那敢于标新立异的精神,使人久久难忘。

 

  听到他们的论争,读了他们的论文,连我这个美学门外汉也不由自主地要思索一番。的确,美的定义仿佛云山雾海,难以捉摸。它太活泼,太自由,太复杂,太玄妙了!正因为如此,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得出结论:“美是难的。”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说:“美的客观的定义是没有的。”德国文豪歌德甚至于笑那些追求美的概念的人是“自讨苦吃”(《歌德谈话录》)。但是,这些说法并不妨碍人们从各个角度去发现美的奥秘……

 

 
 
  • 标签:社会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