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时 间 记 忆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请稍候,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请稍候,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请稍候,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教育忏悔中的叩问和守望---转帖 
[ 2008/2/23 11:07:00 | By: nanguolvye ]
 

    教育忏悔中的叩问和守望

                                        作者    胡明珍

忏悔乃是以微茫个体卑微之躯去贴近宽厚的大地,以虔诚之心穿过自身的光辉与荣耀,以朴素之质去挖掘心底那隐秘的污垢之所,在无须任何外力强迫之中,把它们如其所是地一一彰显出来。《守望教育》中的这句话上我从容地找到了阅读刘铁芳教授这本书的金钥匙———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以忏悔的姿态来叩问教育、守望教育,而不是拿着空头支票对教育大加鞭笞,或者摆出拯救教育的姿态不可一世。

  说起忏悔,最有名的著述要属奥古斯丁《忏悔录》。这本书的原名是“Confessiones”,古典拉丁文本作承认、认罪解,但在教会文学中,转为承认神的伟大,有歌颂的意味。在日常生活中,忏悔有三大作用:第一,忏悔是认识罪恶的良心。第二,忏悔是去恶向善的途径。第三,忏悔是净化身心的力量。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正是在这种忏悔的心态下,以一位学者的良知来审视教育,以一位实践者的情怀来推动教育,以一位引领者的力量来变革教育,以一位前瞻者的号角来歌颂教育。正如他所说:随着读书视野的扩大,我真的越来越多地感觉到自己的无知……我只有以卑微之身去接近那些耀眼的智慧之星斗,从中饮得点滴智慧的灵泉。

  教育的忏悔不同于一般人日常生活的悔过,它抱着心怀天下,兼济民生的公共关怀。所以面对教育的转型,他这样诠解忏悔:忏悔的姿态不是伟大,而是平凡;不是口若悬河,而是脚踏实地;不是作秀,赢得满堂喝彩,而是清静地独自直面自我人心,默默地叩问自我灵魂;不是让渡他人,而是拯救自己。……面对人性中的委琐、卑微、丑陋、灰暗、麻木、怯懦、贪婪、嫉恨、仇视。忏悔所要显明的绝不只是一时的歉意。真正的忏悔不是给人性高唱赞歌,而恰恰是承认并且担当人性之中的恶,从而时时警示、鞭策、反省自我,提升自我。在此意义上,忏悔乃是超越时代的,是人所共需的,透彻地说,忏悔乃是作为人必备的精神品质之一。

  在《守望教育》这本书中,刘铁芳教授用教育随笔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教育理想与信念;始终如一地用一种低调的言说姿态,从个人的切身感受出发,吟哦着含义隽永的五辑故事:行走在理想与现实边缘;我在,故我说;教育的人文幽思;重温经典;教化的困惑。在这类似于喃喃自语的五辑中,他对教育改革的目的进行了很深刻的思考,得出一些独到的东西:即把教育的主动权越来越多地交给教育的实践者,真正让他们成为教育生活的主体,而不是让他们充当教育权威的执行者或工具,从而充分地激发、解放每个教育实践者的教育潜能、创造性和教育的实践智慧。他对教育的理解更为简洁:也许,有时候是我们自己把教育的事情弄得太复杂、高深;也许,真正的教育其实就是平凡、普通。所以,我们把教育弄得越复杂、越神奇,越想故意而为之,越想弄得不平凡,我们就离真正的教育越远。那么,在今天这样一个花样迭出的社会里对于教育,对于人,对于世界,我们何妨不多抱一份自然、朴实与宽厚的情怀呢?他的这些话,其实是他本人在不自觉中担当了微言大义的代言人,超越了本体和现实的局限,具有不俗的气魄和过人的胆识。

  在美德教育的核心论述中,教授不断忏悔现代生命故事的缺失:童年的时候躺在妈妈怀里,听妈妈讲述那动人的故事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幸福。我们在妈妈的故事中成长起来,现在想来,故事不仅仅是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故事本身,我们也在妈妈的故事里得到了些许为人处世的道理。故事本身也传达某种知识的旨趣,让我们获得人生的启蒙,甚至长久以来,正是这种民间口耳相传的叙述方式让无数不能进入正规教育的人们获得人生的基本意蕴。有血有肉的故事,不仅让我们真实地触及故事中主人公的生命脉络,而且故事叙述的一声一色和伴随故事的展开而摇曳的灯光,构成一个由多重生命脉络交织起来的整体的生命故事场域。我们自然地沉浸其中,像春笋迎接乍到的春雨,全方位地触摸,被打动,不知不觉地孕育着、形塑着我们的生命方式。……正是故事,让我们的生命与故事内外的人物紧密连接,让孱弱的个体生命得以不断超越坚硬的技术性知识,在丰盈漫溢的生命故事之中,拓展个体生命的可能空间,敞开我们生命的道路。

  无论是他所深切眷恋的乡村教育,抑或深恶痛绝的听从教育,或者是为之尽情讴歌的故事教育,他始终牢记着维特根斯坦在思想表述中划定的一条可说与不可说的界限,遵循着柏拉图就教育提出的一种使灵魂尽可能有效地转向的技巧,所有的这一切,使他的忏悔皈依了教育生活的核心,在生命的宁静与自由、心灵的细微震撼中,触摸着生命成长的脉络,诉说着对已知的理解,坦陈着对未知的清醒和敬畏。

  面对现实,我们忏悔的最大理由是善待教育、懂得教育和改进教育。不管我们对教育如何思考、热爱和期待,关键要能够在找到思想上的错误时回头猛醒,在明白言论上的错误时警惕和收回,在发现行动上的错误时努力改变,在毫不留情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检束中完成心灵的净化,从而学会自由、独立地思考,以心平气和的姿态沉浸于与周遭的世界密切相关的真实教育场景之中。从这个角度说,《守望教育》给了我们一副清醒剂,使我们能够摒弃头脑中的那些简单机械的思维习惯,摆脱对现代化之类空洞名词的崇拜和迷信,从而在面对现实时,多一点平凡和朴实,多一点清醒和自觉,在叩问中神思清明,在回望中步履坚定,让优质和高效的教育永远春潮洋溢。

 

                           《中国教育报》20082218

 

 
 
  • 标签:教育思考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