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需要充满智慧的校长
2008-07-15 14:49
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 汤丰林
长期以来,农村教育似乎都是与滞后或落后联系在一起的。正因此,在追求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的着力点也就当然地集中于农村教育,集中于解决农村教育中面临的根本问题。我们在农村校长的培训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师资、生源和办学经费问题是制约当前农村学校发展的关键。
面对这些问题,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但毕竟农村地区人口基数很大,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完全靠政府肯定无法在短期内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提高学校的办学效能,无疑将是促进农村学校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学校效能能否得到提高,关键在是否有一位充满教育智慧的校长。
那么什么样的校长是充满教育智慧的校长呢?我们认为,这样的校长须具备如下三个方面的素养:
自我修养
领导学家们认为,领导者与一般人不同,他区别于非领导者的特征有六个方面:内驱力、领导欲望、诚实与正直、自信心、认知能力、商业知识。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同样应该具备其不同于一般教师的特征。这些特征概括起来,应该表现在三个方面:
定力 定力的核心应该是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校长首先是一个决策者,而决策则意味着作出正确的选择。正像美国管理学家库泽斯等人所说的那样:“领导者的主要贡献在于能够识别好主意。”校长在决策中不是凭直觉盲目下结论,而是在一定条件之下作出正确的选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学者提出了一个“界定选择”的概念,并将之定义为“在一定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行为主体对活动目标及其实施方案边界的优化判断”。这里所谓界定即客观条件的限制;所谓选择则是人对追求目标与实现目标方案优化判断的主动性。这就是说,校长在决策过程中,既是界定的,又是主动的。无界定,选择就会是主观武断的,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无正确的选择,界定就会成为束缚学校发展进步的枷锁。
可见,定力是显示校长教育智慧的核心要素。农村学校大多处于经济实力不强、家长文化素质不高的地区,校长能否立足于现实,抓住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机遇,作出有效促进学校发展的决策,无疑是校长智慧的具体体现。
魄力 魄力体现在一个校长是否有勇气承担责任、是否具有坚定的意志等方面。校长作为一个领导者,首先要确立这样的观念,那就是“工作本身是责任,而非权力的享受”。上海比乐中学唐关胜校长说得好:“校长要勇于承担责任,成绩功劳是大家的,是集体的,但有了问题校长要勇于承担责任。”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对校长而言,分内应该做的事是什么呢?有人说是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我认为,这其中不仅蕴含着校长对教育事业的一份责任感,对学校工作的一份责任心,更重要的是包含了一种担当、勇气和意志。担当意味着不推卸责任、不居功,校长要为教职工大胆开展工作搭建宽松而又安全的平台;勇气和意志则是校长在面临困难时的个性品质,要求校长在困难面前不退缩,挫折面前不气馁,要成为教职工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精神力量。
在农村复杂的生存环境中,校长要想办好一所学校,魄力显得十分重要,有时魄力甚至是他们能否当得了一个农村学校校长的必备品质。记得有位在京冀交界处几乎是“三不管”地区的一所农村学校校长这样描述他初上任时学校的景象:学校没有围墙,教室残破不堪,学生随意出入课堂,社会闲杂人员随意进校滋事。但他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出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坚定地站在危险和困难的最前面,靠自己的胆略和意志为学校换来了安定的教育教学环境。对教职工的培养更是如此,许多校长宁愿放弃自己的利益,也要为教职工的成长发展创造条件。
魅力 魅力体现了校长的影响力。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把一个领导者的超凡魅力解释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影响力。他认为,当领导者被认为具有非凡的品质来激发极度的忠诚、服从和信赖,当下属认同领导者并积极地加入到领导者的使命中,当下属由于与领导者的交往而越来越增强自己的自尊心时,领导者通常被认为具有超凡魅力。简言之,一个有魅力的校长,会对教职工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并使教职工产生更加积极的工作动力。
通过多年来与校长的近距离接触,我体会到诚信、勇气、沉着、爱心等人格特征是提升校长人格魅力的重要因素。诚信,意味着校长要诚实守信,不盲目承诺,要忠于职守、忠诚于自己的职业;勇气,要求校长要勇于承担责任,勇于开拓创新;沉着,要求校长在压力之下,要冷静与沉稳,要有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爱心,则要求校长对待每一位教职工都应做到一视同仁的关爱与帮助,这是一种真诚,而不是策略。
农村学校对校长的要求更高,因为资源匮乏、环境复杂、师资水平和生源质量不高,因此,校长能否得到教职工的认同,能否得到广大家长的拥护,能否使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的发展,其影响力至关重要。在一所名校,我们可能会陷入名校与校长谁成就谁的循环圈之中,难以验证“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命题,但在条件不济的农村学校,这句话却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
职业素质
校长作为一个领导者,从领导智慧的角度而言,不同时代应该有不同的素质要求。目前,校长的领导素质已不能简单停留在知识技能的层面,而应该触及到其深层的思维模式,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素质:
全局意识 校长是领导者,更应成为教育家。无论是领导者还是教育家,他们都必须建立全局意识,找到自己的思维坐标系。为此,校长至少要从这样几个方面去建立自己思考问题的坐标:一是把握国家和地方的教育政策与形势,依法办学;二是研究教育规律,按照教育教学的规律、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办学;三是认真分析学校所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条件限制。校长只有在这样的思维坐标中,才能建立适合于当地学生成长发展的教育目标和办学策略。
对农村学校而言,校长必须要考虑到城乡差别,要面对师资、生源、经费等方面存在的种种不足,遵循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规律,借助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国家倾斜于农村教育的政策优势,建立自己办好一所农村学校的思维坐标。
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是指校长建立本校的教育体系,从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到教育策略,都要考虑学校发展的生态效应,就是说,学校采取的每一项措施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要受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国家的教育政策、当地教育发展的要求、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文化环境、教师和家长的素养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正因此,校长必须要有开阔的视野、广博的知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特别要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
农村校长系统思维的要求更高,他们在办学中不仅要考虑到农村教育与城区教育的接轨,还应研究农村教育与城区教育的差异,特别要从中找到农村教育的特殊性,制订有农村特点的教育措施,以更好地探索农村教育发展的规律。
管理策略 校长只有具备了全局观念和良好的系统思维能力,他们才能生成有效的管理策略,而管理策略的核心则是执行能力。美国学者拉里·博西迪等人在《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一书中写道:“除非各级领导人物都能够切实地掌握和实践执行的学问,否则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彻底兑现自己的承诺,也无法真正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执行应该成为一家公司的战略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目标和结果之间‘缺失的一环’。从这个意义上说,执行是一名企业领导者的主要工作。”
那么如何才能提升这种执行力呢?柳传志认为要解决好三个问题:“首先,企业的领导者要让战士爱打仗,要用各种方法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其次,要让战士会打仗,要通过持续的练兵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素质;最后,企业决策者还要训练队伍作战的有序性。”其实,解决这三个问题的核心,就是校长的管理策略问题。
领导艺术
一个校长具备了以上个人修养和领导素质,那么他就会在自己的学校领导和管理过程中,展示出精湛的领导艺术。在实践中,校长应该从如下三个方面提高自己领导的艺术性:
织梦想 梦想,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愿景,它是全体教职工强烈地想要实现的理想,并且这种梦想,要成为教职工心向往之,充满激情的追求。纵观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家,无不都是编织教育梦想的卓越人才,甚至有一批伟大的教育家,将自己的梦想变成了人类共同的教育理想,如杜威、陶行知等。在这个意义上,校长应该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并且也是理想的忠诚实践者。
讲故事 校长在办学实践中,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建立共同愿景、倡导共同价值观,应该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对此,有学者做过这样的阐述:“故事可以是本部门的,也可以是外部的,甚至可以是外国的、古代的;故事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关键是讲故事要有情节,要生动感人,使员工喜欢听你的故事,而且还乐意到处讲你‘编’的故事和你讲的故事。”
抓机遇 校长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形势中抓住有助于学校发展的机遇。校长抓机遇重在把握“火候”,那些促进学校发展的机遇必须符合特定的时空条件,错过了那个特定的时空点,再好的机遇也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农村学校更是如此,校长能够很好地抓住一次机遇,或许对学校而言将意味着起死回生,对师生而言将是成长与发展的希望。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