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真做好每件小事开始”
——对话江苏省溧阳市后六中学校长胡建军
4年前,江苏省溧阳市后六中学还是一所濒临撤并的农村学校。胡建军担任校长后,坚持“办好一方教育,服务一方百姓,成就一代孩子”的办学理念,实施了“常规+细节+过程=奇迹”的管理模式,不到两年时间,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现在,后六中学声名鹊起,慕名参观者络绎不绝。
人们无不好奇,就是这样一所即将“破产”的学校,为什么能够起死回生并奇迹般地获得发展?它最值得借鉴的地方是什么?为此,记者与胡建军校长进行了一番交谈。
“常规管理落到实处,才能成为学校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记者:后六中学这几年发生的巨大变化,让很多人感到惊讶。您是用什么“法宝”使这所曾濒临撤并的农村学校崛起的呢?
胡建军:实际上谈不上什么“法宝”,只要按规律办事,就能办好学校。我们所做的就是认认真真地把制度管理、课程管理、课堂教学等落到实处,把先进的理念变成明明白白的工作要求,把一流目标变成扎扎实实的行动步骤。只要把这些常规工作落到了实处,学校自然而然地就获得了发展。
记者:现在,大家一提到改革、发展,似乎就离不开管理体制机制的求新求异,而您为什么却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在很多人看来很平常的常规管理上呢?
胡建军: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回归到常规,就是要返璞归真。在很多时候,一心渴望奇迹、追求奇迹,奇迹却无影无踪;甘于平淡,认认真真做好每件小事,一丝不苟地抓好每个细节,奇迹却不期而至。在学校常规管理中,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十六字”的管理宗旨:规范科学,求真务实,低耗高效,追求卓越。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努力在常规方面抓“好”,在细节方面从“严”,在过程方面求“实”,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亮点。抓好常规就是指常规管理要讲究规范性和科学性。只有管理行为科学而规范,管理工作才能扎实而有效。抓严细节,就是指采取具体的措施和方法,不仅要有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更要讲究精细化的操作。抓实过程,就是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之中,持之以恒地抓严、抓好各项管理措施,始终如一地落到实处,以达到管理工作实效性和长效性的有机统一。常规管理只有真正落到实处,才能成为学校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记者:在后六中学发展过程中,作为校长,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教育实践也证明,办好学校要靠制度而不能仅仅靠校长。后六中学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您认为主要是您的个人魅力使然,还是主要靠学校的制度规范?
胡建军:要办好一所学校,校长重要,但制度建设更重要。一所学校的规章制度,必须切合学校实际,要因地制宜、追求真实。虽然目前我们学校的制度不多,也不够健全,但教代会通过一条,我们就严格执行一条。目前,很多学校都编出厚厚的一本制度集,这种现象实在令人费解,因为一个国家也只不过有几百部法律、法规。实际上,如果一所学校能够有几项切合学校实际的规章制度,能认真督查到位,从管理实效的角度看也就足够了。学校制度绝不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因为有制度却执行不力,甚至不执行,使之形同虚设,比没有制度还要糟糕。
记者:的确,只有追求真实、切合学校实际的管理制度,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方面,后六中学做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可否举例说明?
胡建军:就拿我校的人事聘任改革来说,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实行校内岗位两级聘任,努力做到因事设岗、因岗择人。每学年开始,先由校长室聘任教导处和总务处两处室人员,再由校长室会同两处室人员聘任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然后由教导处会同年级组长聘任班主任,最后由班主任聘任本班任课教师。在班主任聘任课教师的时候,同年级的班主任坐在一起,轮流选聘教师,每轮次只能聘一人,如此循环,可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各班级的师资平衡。这种逐级聘任、逐级负责、层层落实的聘任制,既提高了工作实效,又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内驱力。正因为在聘任程序设计上尽可能体现出公平、公正,所以每学年岗位聘任后,教职工基本上没有怨言,即使个别教职工觉得不如意,也只能埋怨自己平时工作的态度、责任心和能力、水平尚未得到领导、同事的认可,也只有在新学期中不断努力工作,做出业绩,争取在下学年的竞聘中提高竞争实力。实际上,只要制度设计合理,是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趋利避害的。
“学校课程如何开设,决定了办学方向,一定要落到实处”
记者:在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为了追求考试成绩和升学率,随意减少甚至停开音乐、体育、美术等非升学考试科目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作为当时一所面临生存危机的乡村薄弱学校,您却主张将所有国家规定的课程开齐、开足,您就不怕影响升学率吗?
胡建军:目前,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一些学校由于受到许多主客观条件诸如师资结构不合理、办学条件简陋、观念滞后等的限制,在课程的设置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受各级各类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过分强调分数,导致了学科教学的畸形发展。对此,我认为,抓学校课程的管理,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做到所有的课程开齐开足,并力求上好。现在实行的新课程,学科知识渗透性强,如果音、体、美等非升学考试学科的教学不到位,也会影响到语、数、外等升学考试学科的教学质量,制约着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学校课程如何开设,是决定一所学校办学和发展方向的问题,来不得半点偏差和马虎,一定要坚决落实,否则就是剥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权利,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犯罪。我们学校的实践证明,严格执行好课程计划,按规律办事,牢牢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不仅不会影响升学考试学科的教学,反而更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空间更大,可挖掘的潜力更深,升入高一级学校后的可持续发展后劲更足。
记者:后六中学不仅将所有的课程都开齐、开足,而且从不上晚自习,也不补课,这在需要莫大勇气的同时,是否也面临着家长、兄弟学校以及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您又是如何应对的?
胡建军:压力肯定是有的。在我们学校,没有晚自习,没有补课,包括初三学生也是如此。每天下午第四节课,全校各班都是自习课或课外活动课,初三年级的体育课照常进行。我们这样做,也只是遵守国家规定,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实际上,课时数增多,一方面增加教师的工作负荷,另一方面会导致课堂效益降低。在我们学校,语、数、外学科的教师想额外增加点课时,是不可能的。所有课程都严格遵照学科教学课时安排,一节不多,也一节不少,课程不仅要开齐开足,还要保证质量。音、体、美等学科教学的考绩条例与语、数、外学科教学考绩条例一样严格规范。因为如果音、体、美等非升学考试科目不认真上,课堂教学松懈,其本身就是一种破坏,破坏了学生好习惯的养成,也制约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靠加班加点是不行的,教学效率的提高就在课堂上”
记者:没有多余的课时可供挤占,没有多余的时间可供补课,这就逼得教师不得不在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功夫。但要提高课堂效率,仅仅有决心是不够的,在这方面,学校做了哪些具体的引领工作?
胡建军:由于没有额外的时间,教师只能在45分钟一集的电视剧里展示自己的才华,如果没有演完,意犹未尽,还想拖堂,那是绝对不允许的。现在,向45分钟要效益,已经成为我校所有教师的共识。说实话,要提高课堂效率,的确很难,但不讲科学、靠加班加点去提高学生成绩是不行的,教学效率的提高就在课堂上。我们千万不要做“周扒皮校长”,学着半夜鸡叫,害了别人,也苦了自己。所以,我们不得不逼迫教师在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功夫。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通过教学研究、听课评课、案例研讨等各种形式,引领教师要学会科学地放弃,因为不切合学生实际的,再好也没有用。这就好比农村妇女去挖一种叫“马兰头”的野菜,一个妇女看见马兰头,连泥带杂草一起铲,不一会儿就装满了一篮;另一个妇女则专拣马兰头,半天才装满一篮。第一个妇女看似“高效”,但是她的收获中有很多无用的东西,回家后还得花很多时间重新把马兰头挑选出来。显然,后者比前者更有效率。
有人说老师苦、负担重,可苦在哪儿?重在哪儿?苦就苦在课时太多,特别是低效、无效的课太多了。多加课时,实质上是培养了教师的惰性。有些人还会有这样一种错误想法,认为某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不过关,就多安排几课时,以示“关心”,还美其名曰“笨鸟先飞”,殊不知愈飞愈笨,其实是坑害了教师,妨碍了他的可持续发展。因为这些教师可能认为,反正课时有的是,马虎或浪费一节两节无所谓,这就导致每节课都不能认真备、认真上。在课堂教学上,我们强调教学内容重在双基,教学对象则要瞄准所有学生,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堂45分钟效益的衡量标准,绝不是教师在45分钟里教给了学生多少,而应该是教会了学生多少,学生已掌握了多少。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吸收程度和掌握情况,就会收效甚微。
记者:除了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以外,在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方面,学校还做了哪些工作?
胡建军:经过调查,我们发现,练习册的泛滥,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大祸害。作业看似小问题,实质是大课题。当前,大家都说,学生学习苦、负担重,主要是作业太多,尤其是低效无效的作业太多。只有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才能真正做到增效减负。我们平时练习题的数量由教导处把关,课外练习册、教辅用书等资料,每生限订1套,其余全部封杀。我们提倡教师多买几本参考书,每天做些筛选、剪贴、翻印的工作,这样布置的作业才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只有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选的练习,才最切合自己所教的学生,才最科学合理、最有实效。在对教师的常规考核中,我们对学生平时的课业负担要求非常严格,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及时批阅,自己来不及批阅的作业坚决不允许布置。
又如,在早读课的管理问题上,我们没有要求文科教师一定要坐班,但又要讲究早读课效益,怎么办?我们的做法是,强调文科教师前一天放学前,必须到班把第二天早读课的学习内容、任务、要求布置好,并写在黑板上,到第二天早读下课前的5分钟或是上课的前5分钟,进行严格检查。这样有布置、有落实的做法,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因此,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由细微处着眼,从严处入手,在常规管理中讲究规范性和科学性,抓好细节。当然,抓细节不等于就是搞复杂化。在管理实践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只有持之以恒地抓严抓好各项管理措施,始终如一地落到实处,才能实现管理工作实效性和长效性的有机统一,才能促进学校的办学效益不断提升。 (本报记者 苏令)
《中国教育报》2008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