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时 间 记 忆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请稍候,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请稍候,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请稍候,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作为教师的鲁迅----转帖
[ 2008/11/28 16:40:00 | By: nanguolvye ]
 

    

                      ■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 陈彩林

 

  夜读《鲁迅全集》,不仅读出鲁迅在人们心中作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一贯角色,更读出了鲁迅另外一个不易被人们注意但极为重要的角色:教师。

 

  细看鲁迅人生履历,从1909年离日回国到1936年去世是他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在这27年里,有近20年时间他从事着教师职业或与教育有关的工作,做过中学教师、校长,大学讲师、教授、中文系主任、教务长,教育部官员,其中教师身份是最主要的。他先后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绍兴府中学堂等中等学校、北京大学等大学任教,还在不同时期到北京女子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大学和广州知用中学等中学演讲。因此,可以说教书育人是他一生最正式的工作。

 

  鲁迅到底是怎样的一位教师呢?细读《鲁迅全集》后,我得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鲁迅是一位负责任的教师。

 

  一部《鲁迅全集》就是了解中国社会的教科书。正因为洞彻世道人心,他的文章才会让人彻骨的清醒和兴奋。我一直坚信做一名负责任的教师要件之一是他自己必须能够真正了解所处的社会,否则就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好教师。在洞彻社会的基础上,鲁迅先生以切身的体验、学者的良知和渊博的学识担负起了一名教师对学生的责任。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鲁迅先生从自己的切身体验出发希望学生们能够关注社会现实,不要躲进象牙塔。19321122,他在北平辅仁大学发表题为《今春的两种感想》的演讲,“希望一般人不要只注意在近身的问题,或地球以外的问题,社会上实际问题也要注意些才好”,能够“认真点”、“眼光不可不放大但不可放的太大”地关注社会问题。鲁迅从不搞“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更不会“瞒和骗”,他的文章是“投枪和匕首”,同样他对学生演讲也不会说一些无关疼痒的话,他对学生的每一次演讲都是他思想的结晶,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在向学生言传身教该如何在社会上立身处世,正如钱理群先生所言鲁迅的目的在于“立人”。

 

  在影视中我们可以看到,那时的男生身着中山装,女生身着布裙留着齐耳短发围着围巾,唱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或集会,或演讲,或游行,或请愿,很多学生背叛了自己的家庭,去追求爱情、追求理想、追求人性的解放、追求平等和自由、追求社会的解放。对于学生们的理想,鲁迅先生是支持的,但他不是盲目地怂恿让学生年轻的头脑发热。在小说《伤逝》中,他发人深省地写道:“人必活着,爱才有所附丽。”19231226,他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发表题为《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语重心长地说:“她(娜拉)除了觉醒的心以外,还带走了什么去?倘只有一条像君一样的紫红的绒绳的围巾,那可是无论宽到二尺或三尺,也完全是不中用。她还须富有,提包里有准备,直白地说,就是要有钱。”“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他的演讲与其说在讲娜拉,不如说是在给这些处世未深的学生尤其是女生们指点迷津,不希望他们像娜拉那样醒后无路可走,而要首先去解决生存问题,为“经济权”不懈战斗,以便在他们热情理想的头脑中注入现实的成分,让他们在现实面前冷静下来。面对残酷的现实斗争,年轻的学生往往一挫就败,因此鲁迅不主张学生们去做“震骇一时的牺牲”,而是要进行“深沉的韧性的战斗”。在鲁迅看来,天津的青皮(无赖)身上倒有一种值得学习的精神,即无赖精神,“那要义就是韧性”,因为“青皮固然是不足为法的,而那韧性却大可以佩服”。如果没有老师对学生的一颗责任心,就不会有这样朴实直白而饱含深爱的话。

 

  作为教师,应该教学生如何读书呢?他给学生们的要诀是活读书,“反对青年躲进研究室”,因为“实地经验总比看、听、空想确凿”。这些读书的观点来自于他192776在广州知用中学发表的题为《读书杂谈》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中,他向学生们集中阐述了自己读书的观点,“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抉择而入于自己所爱得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这样的老师教出的学生,我想决不会成为迂腐无用的“孔乙己”,更不会成为一个只会考试的机器。

 

  教师对学生负责,我想最重要的莫过于对学生生命的珍视。鲁迅是一个讲究斗争策略的人,并不赞成无谓的牺牲。在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他为反动当局屠杀无辜学生而愤怒,为失去刘和珍等学生而痛惜,以沉痛的心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在纪念这些学生的同时,他在该文中还冷峻地写到:“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这种珍视生命的思想更直接地体现于19271025他在上海劳动大学发表的题为《关于知识阶级》的演讲。在演讲中,他以负责任的态度表明“我并不想劝青年得到危险,也不劝他人去做牺牲”。他以恳切的态度劝告“君中恐怕有钱人不多罢。那么,我们穷人唯一的资本就是生命。以生命来投资,为社会做一点事,总得多赚一点利才好;以生命来做利息小的牺牲,是不值得的”。

 

  鲁迅先生以他对社会的洞彻、切身的体验、学者的良知、渊博的学识,教学生关注社会,直面现实,学会生存,富有韧性,把书读活,珍爱生命。这些教育理念至今仍然闪耀着科学的光芒、人性的辉光,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负责任的教师。

 

 

                                     《中国教育报》200811214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