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石壕吏 课型:新授课 单元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诗歌赏读中,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理解课文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一节课,大家刚学习了《春望》,今天我们共同来背诵这首诗,好吗? (检查背诵) 师:我们知道《春望》这首诗抒发是作者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对“国破”的担忧和伤感,安史之乱共8年,其中第四、五是战争最为激烈,人民生活最为艰难时刻,这时杜甫恰好目睹了这一切,于是他怀着一颗忧民之心创造了大量的现实主义组诗,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其中的一首。 (师板书《石壕吏》) 二、师生共同解题 师:请大家大声读出标题 生齐读 师:大家想一想吏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 师:那石壕又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 师:同学怎样知道石壕是地名的? 生课文注释1有介绍。 师:同学阅读非常仔细,认后我们在阅读中要充分利用注释,其实注释1还有别的作用啊! 师:那这个标题的意思应该怎么说? 生齐答 三、整体感知: 师:很显然,杜甫是在写关于石壕吏的事情,那石壕的官吏们做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大声诵读第一段,并从中找出答案来? 生齐声朗读! 师:发现答案了吗? 生有吏夜捉人 师:板书 吏 夜捉 师:吏为何要捉人啊! 生要“急应河阳役”。 师:不错,河阳发生战役了,可是有战役未必一定要捉人,更不必夜里捉人啊? 生因为当时战事紧张,回找抽丁补充兵力。 师:你怎样知道这个背景! 生课文注释1有介绍! 师:那就请聪明的你,读给同学听一听吧! 师:的确如此,我们要善于利用注释,因为读诗要“知人论世”,我们读诗一定要在“知世”的基础把握主题! 师:那第一段中,吏找到人吗? 师:那官吏会善罢甘休吗? 师:哦,原来“吏呼一何怒”,那老妇人有何反应? 师:第三段是老妇人哭诉痛苦的内容,我先范读一回,然后同学自由朗读。 师:我们读后初步感受了老妇人的“苦”,那同学们可以从文中找一个字词或一个句子,来仔细体味其中苦的滋味。 生自由讨论,或同桌,或邻近座位讨论。 师:巡视,与学生亲切交流,点拔,启发、展示。讨论成果 师:大家讨论十分积极,哪位同学先来谈一谈,好吗? 可能会出现:1、“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非常凄苦,老妇人刚刚连丧二子,十分悲惨。 2、“三男邺城戍”也写出老妇人的苦,因为她的三个儿子都上了战场,走上了前线,老妇人肯定为他们生命担忧,而且这个家庭生活也没有了着落。 3、“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这一句话,老妇人不仅命运悲惨,生存也十分艰难。 4、“老妪力衰……炊”这句,读起来也让人心酸,老妇人虽然力气衰弱,但自己还请求上前线,赶快去给士兵煮早饭,真是十分可怜。
5、“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值得人可怜,老妇人家里再也没有别的人了,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战争让这个家庭已经支离破碎了。 6、“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也让人心酸,也让人同情,活者的人只能苟且偷生,死的人就算了啊! 师:学生发言积极,把握非常准确,那让我们带着这份深深的同情来朗读这一段吧! 生齐读(语调十分沉郁) 师:同学们读得十分到位,而且有些同学已经能够背诵了,其他同学想不想也会背诵啊! 四、背诵指导 师:那老师今天教你们一招,你们可以采用问答的方法。大家知道吏和妇是对话的过程,但文章没有写吏的问话,我们可以想像出来啊。同学现在想象一下,吏有可能会问了什么? 1、你们家人都到哪里去了? 2、你们家还有别的人吗? 3、那你打算怎么交差呢? 师:那现在大家可以同桌之间一人扮演官吏问,一人扮演老妇回答啊!然后再交换角色! 生开始互助问答,扮演角色背诵。 师生背诵。 师:这个不幸的家庭是令人怜悯的,饱受苦难的老妇人是令人同情的,然而老妇人的诉说打动了官吏吗? 师:是啊!如此不幸,最终还是难逃此劫啊!可见石壕吏是……(故作停顿) 五、写作手法分析 师:同学们回答很准确,你们感受体会十分到位,作者虽然没有正面批判官吏,但读者却深刻领会到这一点,作者是采用一种什么样的写法才取得这样的艺术效果。 侧面烘托。 作者通过对老妇人苦难的深刻刻画来侧面烘托出官吏的冷酷无情,体现作者对官吏的批判。 六、教师总结 忧国忧民是杜甫诗歌永恒的主题,在《春望》中体现是他的“向来忧国泪,寂莫洒衣巾”,在《石壕吏》中表现是他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那请我们带着杜甫这份“爱民之心,知民之苦”来试着背诵这首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