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反复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预习 1.自由诵读,体会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
2.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嘶哑( ) 喉咙 ( ) 吹刮( ) 3.课文哪几句诗使用了排比修辞,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三、探究 1.熟读诗歌,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
2.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爱国激情的?
3.诗中的“鸟”歌唱了哪些内容?有何象征含义?
4.“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课堂小结:《我爱这土地》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是在那个苦难的年代,诗人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四、检测 当堂检测 1、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嘶哑( ) 喉咙 ( ) 吹刮( ) 2、读全诗回答问题: (1).第二行“嘶哑的”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2).第三行中的“这”和第四行、第五行中的“这”所代表哪两种不同的情形?
3.第六行中的“温柔的黎明”指代什么?
4.第六行中的省略号、第七行中的破折号、第十行中的省略号各代表什么意思?
作业设计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代表作】诗集《大堰河》《北方》,长篇小说《绿洲笔记》等。 2、背景简介 本文写于1938年11月17日,发表于同年12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