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学习关于司马迁的美文
[ 2010/11/1 17:03:00 | By: 瓜哥 ]
 

天地苍茫一根骨

 

骨是人和脊椎动物支持身体的坚硬组织。

人无骨不立。

有关骨的说词是很多的,骨气、骨血、骨节、骨架、骨肉相连;刻骨、露骨、彻骨、切骨、毛骨悚然;软骨、耻骨、脆骨、短骨、奴颜媚骨;风骨、傲骨、钢骨、铁骨、铮铮硬骨……

                         ——题记

在我的求知生涯中,"司马迁"三个字是三十多年前就知道了的。和一般人读《史记》与读司马迁同步的方式有别,司马大人来到我面前时拐了个弯儿,我们先是在读另外一个人的著作时见到了他。那时候我十岁左右,轰轰烈烈的"**"风暴乍起,大家把古往今来古今中外许多人的许多书都烧了、撇了、藏了,一窝蜂地读(不仅仅是读,还背,像背经典一样地背,争着比着赛着跳着唱着背)一个人的书。好在这个人还喜欢引用点文史,于是,在背"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时,年幼的我们就在了解到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之别时,知道了中国古时候还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

引起心灵震动的时刻在读大学以后。那是入校不久的一个晚上,能容纳五六百人的联合教室座无虚席,当时在历史系任教的孙达人先生为同学们做关于司马迁的报告。我去得比较早,选了一个靠前的位置。老师那时候四十岁出头吧,头发不浓密,目光却是睿智的。他不用讲稿,顿挫有致的声音些微沙哑却极富感染力。我听得很专注,专注得两个小时好像只有二十几分钟。末了是鼓掌,掌声雷动。真是打心眼里感佩老师,这是有生以来听到的最好的报告了。是啊,历史长河滔滔奔流,淹没了多少帝王将相!但是,司马迁站了起来,在污泥浊水中站了起来,站成了一座山!一座高耸入云、风光无限的山!中华民族不缺少汉武帝这样的皇帝,但中华民族不能没有这座山啊!

之后,我开始拜谒这座山,阅读这座山。《报任安书》是太史公的剖心沥血之作了,其中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一节,是我读得最多的段落了。每读一遍,胸中都要涡起一种悲怆的旋流,似乎看到那一个个壮烈沧桑的容颜,那一副副伤残而刚毅的身影,正在司马大人的带领下,一步一步地向我走来,也隐隐地听到了他们的召唤:庞进呀,到我们行列中来吧!——当然,体会一个人,秉赋一种精神是需要时间的--不光需要时间,还需要磨难,异乎寻常的磨难。

司马迁是我们陕西乡党,他的墓祠在东府的韩城市。西枕梁山,东望晋土,石桥贯通,松柏掩映,悬崖峭壁上的太史公祠墓真可谓雄奇壮观。眼下芝水环绕而去,是一抹淡淡的银白;阡陌间田畴连片,已是绿意盎然。举目远眺,黄河连天,苍茫无尽。我们踩着一块块白净的大石朝上走,过"高山仰止"牌坊,进史笔昭世门楼,然后是著名的九十九级台阶。上一级台阶,我的崇高感就增加一层,我明白,这是我走近一个令我从骨头里敬仰的人时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特别的,不常有的,因为很可惜呀,在地球东方这块幅员辽阔的土地上,能使我从骨头里敬仰的人,毕竟太稀少了。

匾额和对联很多,还有不少题着诗词的碑石。尤其醒目的是文史祖宗一额和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一联,以及郭氏沫若龙门有奇秀,钟毓人中龙;学识空前古,文章百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的题诗。平心而论,先生的这首诗是题得不错的,字也写得潇洒漂亮,以至于吸引着不少游客摸着这块碑石照相留念。然而,很遗憾,作为一代文豪,郭氏没有继承太史公身上最根本的东西,他的骨头太酥软了——你的骨头为什么那么酥软呢?你不酥软不行么?唉——

太史公的塑像就安坐在这些匾额、对联和题词的后面。老人家束高发,着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受过宫刑的人胡须会随之脱光的,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永远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河岳的男子汉!

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建在三十里外北原上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滞留北方,正是司马迁罹祸的缘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报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咪咪的,公卿王侯们也都纷纷奉觞上寿,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无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受降。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刘彻更是惨怆怛悼,脸吊得像经了霜的秋茄子。
“
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唯唯;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刘彻的妻弟(小舅子),没有战绩却想捞取功名的贰师将军李广利就持这样的看法。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示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刘彻将玉案一拍:下狱治罪!

是啊,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已。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刘彻的心目中,作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狗,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尾巴可以摇,屁股可以舔,让你咬谁就咬谁,想杀你了就杀你,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谁给你的权利?哼哼,你司马迁不是钟灵毓秀才识过人抱负不凡吗?不是要秉笔直书立德立言吗?没料到吧,我刘彻早就想收拾你了,只是没有机会,现在好了,你自己撞上来了。收拾了你这个文坛领袖也就敲打了整个文人,什么社会良心,狗屁!我定你个诬上的死罪,料你无重金赎身,若想苟延活命,我就宫刑伺候!我要让天下人看看,看我大汉皇帝刘彻,怎样收拾你这么个顶尖级的文人!看到底是我厉害,还是你厉害!?

欲悲闹鬼叫,我哭豺狼笑。司马迁遭难,天下寒心,众生落泪。然而,弹冠相庆者也大有人在,如大大小小的李广利以及张广利王广利刘广利赵广利之流。你司马迁不是很有才华吗?不是自视清高,将我们看作奸佞小人吗?现在好了,叫皇帝把你给阉了,看你还张不张?看你还傲不傲?时间过了两千多年,我还能清晰地听到这些人从庙堂一角发出的哼哼嘿嘿的笑声。这笑声使我重重地打了一个寒噤,一丝悲凉由下而上穿透我的脊椎。是啊,两千多年了,我们大国泱泱,我们族众浩浩,我们前赴后继,我们继往开来,我们却一直没有好办法制约刘彻那样的和比刘彻更差劲的皇帝。他们一己的心性好恶,便是普天下的法绳准则,想收拾谁就收拾谁,想打击谁就打击谁,想残害谁就残害谁。是真的没有好法子,还是我们不愿意借鉴不愿意丢弃?于是,在司马迁之后,我们看到了杨修、韩愈、柳宗元、苏东坡、袁崇焕、储安平、王实味……

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是抱有幻想的。接续父职,做了太史令后,司马迁是异常勤奋的,他起早睡晚,全力做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下狱后,家中贫困,所有的财产加起来不足以赎身,平时交的朋友也不予救助,左右亲近,不为一言,指望皇帝宽宥吗?看样子是连门都没有的。皇上是借机会致我于死地啊!司马迁终于明白了,明白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他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对正直的文人而言,这个转变太宝贵了,尽管付出了血泪穿石的代价。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和帝王乃至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这是社会良心和专制皇权的对立,是柔弱却有无限生机,和强横却注定要消亡的对立。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报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

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

站在被众多的脚印磨光了的大方砖上,隔着一道栏杆,我们向太史公深深地鞠躬,鞠躬,再鞠躬。塑像在玻璃框内,站在格子门外朝里瞻望,我的并不英俊的形象映在了司马大人的身上。这是一个颇有趣味的叠印。塑像的左下方斜立着一块木牌,是一篇介绍文字。起首处有一幅图案:小毛驴在远行的间歇低首觅草,司马大人背手挺胸,头颅高昂,面对苍天。我想,世界上的文人有许多种了,司马迁是特别难做的一种。唯其特别难做,才特别值得去做。时序变迁,才力有限,我们大概很难有做一个完整的司马迁的机会了,那么,我们的身上,就不能长一根司马迁的骨头吗?但愿。

 
 
  • 标签:司马迁 人格 骨头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时 间 记 忆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请稍候,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请稍候,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请稍候,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