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期中考试作文评卷总结
一.关于审题
在我们一般人看来,“说真话”应该是生活常识,时时处处都在和它打交道,应该不存在审题难度,但从阅卷情况来看,并非如此。好多同学因为审题不严或审题不清,导致作文降等评分,甚至出现比较严重的离题现象。看来,今后加强审题训练,明确题目的内在含义,仍然是教学的重难点,请老师们注意。
从历年高考题来看,现在的题目看上去一般不觉得“难”,但是要写好“不容易”,究其原因,就是同学们审题意识不强,或者说审题后对题目出现的关键词不会进行处理,对关键词把握不到位。比如这道作文题,所谓“说真话”,肯定重在一个“真”字,那就意味着你本来有至少两种选择,说真话与说假话。审题时如果没能意识到这种两可选择,作文就极有可能出现偏差。这其实就是我们平时作文训练时反复强调的背景意识或者情境意识,没有这样的敏感,没有这样的事前工作,作文就容易落空,或者干脆离题。这一道题目可以理解成鼓励、提倡说真话,那就是说,你本来可以说假话以避免损失或者获得某种利益,但你放弃了,你宁愿说真话,哪怕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说真话的效果好或者不好,你对这个问题进行冷静理性的反思,或作价值判断,比如你可以讲说真话的困难与尴尬。
相应的,我们可以发现比较频繁出现在同学们作文中的这些材料就比较恰当: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里那个说出真相的小男孩;季羡林人生经验总结“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白岩松、陈扬因坚持说真话而离开了工作岗位;方舟子因说真话被打;尾山宏因坦承战争罪行而让中国人肃然起敬;大跃进时因无人讲真话而导致巨大灾难;某司机因揭露的士行业潜规则而被炒鱿鱼……
相反,以下这些材料恐怕就要请大家斟酌了:屠呦呦领导的团队发现青蒿素,来治疗疟疾,最终获得国际医学界承认;(很明显,这里讲的是科学研究,根本不存在什么说真话说假话的问题。)袁隆平坚持科学实验,培育出超级水稻;(与上例相同。)刘翔在北京奥运会上选择退赛;(值得注意的是,他讲真话没有任何风险,而如果他说了假话,那风险可就大了,很明显,此例不太准确,过于牵强。)魏征直谏唐太宗。(直谏当然需要说真话,但更重要的是说话的方式能否让人接受,效果如何,而不在话的真假,所以这个例子也欠斟酌。)还有其他,这里不一一列举。这些例子共同的问题,还是审题不清,或者缺少起码的思辨能力,作文肯定就上不去了。
还有一个相关的问题要请老师们在作文指导中反复强调,那就是概念意识。现在的中学课本不讲逻辑,但学生必须得知道一点粗浅的知识,概念不清,必然导致材料似是而非,思路走样或者混乱,甚至南辕北辙,与文题相去甚远。大学老师会特别看重这一点,因为这才是大学需要的能力,概念不清,逻辑混乱的作文,在高考场上肯定要吃大亏。评卷中发现,好多同学易犯混淆概念的错误,比如将追求探索真理、诚信做人一诺千金、坚持己见不被他人左右等等,与“说真话”混为一团。有些概念会有关联,但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样写会让评卷老师对你的印象分大降。
谈了这么多的审题,无非希望老师们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写作的起点,毕竟起点决定方向,甚至高度。也许这一要求比较高,但只要我们耐心引导,经常强调,学生还是会有变化的,至少会引起警觉,少犯或者不犯类似的错误。
二.写作
基于这一点认识,本次作文评卷对学生的思想性要求比较高,凡有较深刻的认识,得分都比较高。当然,如历次作文一样,也发现了相当数量的扁平化幼稚化的作文,比如通篇就讲“说真话好,说假话不好”等,这种简单幼稚的议论,暴露的是学生思想贫瘠、苍白的根本问题,应该引起老师们的高度关注。
堆砌事例,一篇作文就是几个例子叠加而成的情况也不少见。只会列举现象,缺少分析能力,不会充分利用现成的素材,对事例进行分析与推理,仅止于事例表面。这样即使事例恰当,也不会有一个满意的分数。而更多的则是三个例子凑成一篇,例子各有侧重,之间完全没有必然关联。
另外,偷换概念、牵强附会、生拉硬拽的情况也极为普遍。举一个使用最多的时新例子,小悦悦事件,那18路人主要是自私冷漠的问题,跟他们说不说真话几乎没有关系,拾荒阿姨陈贤妹的说真话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她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都市人这么复杂,自然流露而已,无需拔高;即使一定要举这个例子,也应该与社会比较盛行的假大空进行对比,强调这种说真话好,近乎周洋在获得奥运冠军后说的那句“让父母生活得更好”。出现这种问题,一方面可能是缺乏更好的材料,另一方面还是逻辑思辨能力不足,不明白事件之间的性质差异。
另外,本次作文没有特别强调结构,但这绝不表示篇章结构与段内层次不重要,恰恰相反,没有清晰的结构,严谨的思路就无法体现,更不用说全文的思想性了。我们只是反对那种为结构而结构,以为只要有了规范的结构,作文就会有一个基本分的心理。因为这就是陈妙云教授特别指出的“依赖性作文”或者套作,在下一年的评卷中有可能评价相当低。本次评卷中,也发现了相当多的这种情况。比如开头或者结尾来一段排比比喻,任意换一个标题都可以套用的格式;比如三个并列式分论点,外加三个时新的例子和简短的分析,也不管例子的内涵与实质是什么,例如说真话“是历史进程的需要”,“是认清前路的需要”,“是受人尊敬的需要”,这样的所谓分论点岂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万能通用的公式?本次作文评卷发现了相当多的这种“硬贴”式的作文,观点与材料完全不对应,甚至有同学背下整篇范文,只在关键词上作了改动,将作文变成了纯粹的工匠技术活,有老师戏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碾压得老师审美疲劳,说明我们平时的教学确有改进的必要。减少一些匠气,减少一些所谓的实用套路,真正回归作文教学的原点,才是正道。
真正优秀的作文,除了思想深刻之外,也一定会是注重结构与论述方式的,自会有内在的脉络,只是没有大家一眼就熟悉的什么并列式N段式。
三.对策
高三阶段既要保证“完文”训练(完整的文章),又要保证“审准题”。我个人认为“审题”训练的密度可以大一点,完文训练的密度可以小一点,这样能保证学生先拿了基本分。审题能力强的学生则可以加大“完文”训练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