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功利化教育之路只会越走越窄
[ 2011/12/20 9:38:00 | By: 瓜哥 ]
 

功利化教育之路只会越走越窄

 

       前天下午,清华大学时代论坛上,物理学家杨振宁就国内“训导式”教育模式提出了尖锐的批评,直言其束缚了年轻人吸收新知识、新方法的手脚,让他们在做学问的路上不能走得更远。

    杨振宁说这番话是有背景的。他说,无论是在美国任教,还是回到中国授课,他发现国内学生对待学问都很专注和专一,不仅接受的程度比美国学生好很多,而且知识储备比起美国同龄人明显扎实。他最初很是为这样的“成功教育”而高兴,可随着时间推移,他发现,这样的“专与精”并没有使中国学生的学术道路“长与深”。

    由专业学业教育上“专而精”,而将孩子与火热的生活隔离,甚至与孩子灵动的性情、活泼的思想产生隔膜,这是中国教育常见的现象。无论中小学还是大学,包括家庭教育,一向对所谓学业抓得很紧,至于学业之外的,则不提倡,也不鼓励。后来,有了素质教育,本意是激发孩子自身对知识的兴趣,鼓励孩子多元化发展,结果却被功利化收编了去。

    在学校,所谓素质教育不过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和上级考核,甚或以参加国外各类兴趣比赛为目标,硬生生将素质教育内容包裹进应试教育的外衣;在家长,所谓素质教育也不是随着孩子兴趣的发展,而是根据大学、尤其是国外大学入学的需要——国外大学要有社团活动经历,就给孩子报名参加个社团,至于真正社团活动,多半是不让参加的;国外大学还要求有社工经历,就千方百计让孩子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至于孩子是否真正了解志愿者、是否培育起志愿者精神,这并不在家长们的关切中。他们最迫切想了解的,是这些经历究竟能为孩子加多少分。

    甚至,还有一种培养偏才的不良倾向,从小将孩子的未来押宝在一门技艺培养上,比如钢琴、奥数、写作等等,让孩子一心一意练就“独门武功”,遗憾的是,练就“独门武功”的少,因此心理缺陷者却居多。

    教育是为什么?教育是“超越知识的教养”,是立足对人的终身发展。功利性教育恰恰忽视了对人的关注,它从教育者需求的角度,而不是孩子们需要的角度出发,自然无法激发孩子们内在的学习兴趣与激情,也因此无法得到培养持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结果。

    杨振宁所说的“注重专业、不爱管闲事的中国学生”,在做学问的路上不能走得更远,实际上是批评中国功利化教育之路的越走越窄。也许在未来10年、20年后,社会上最迫切需求的职业,在今天根本不存在,社会应用最普遍的新科技,今日尚未发端,在这样日新月异的社会里,我们的教育如果不注重教孩子各种学习能力,不丰富他的思想,不给他主动学习的机会,不培养他与众不同的兴趣和创新能力,不要说在专业上走得更远,能否在未来社会立足都将是个问号。

 
 
  • 标签:功利 教育 批判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时 间 记 忆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请稍候,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请稍候,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请稍候,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