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教育理念太可怕
近日,云南昆明某中学遭遇家长投诉,称班级里月评成绩倒数后三名的学生要送礼给前三名的学生。学校副校长表示,学生是自愿地买一些东西送给成绩好的同学的。老师们尊重学生的意见。(12月29日《中国广播网》)
人有千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就像身高一样,高矮胖瘦的人都有才是正常的,一个班级里,有的学生在文化课的学习上接受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这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从理论上说,一个班级只要进行考试排名,就会有前三名和后三名的事实结果。而考试作为一种手段,就是要从中发现有哪些学生是需要辅导和督促的,这是设置考试的出发点。而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为了实现对“差生”的惩罚和对“优秀生”的奖励,竟然想出让差生给优生送礼的招数,不得不佩服这所中学的老师们的奇思妙想——本是成人世界里的游戏潜规则,却被硬生生的嫁接到了孩子们的考试成绩的“罪与罚”之中,实在让人无语。
可笑的是,学校辩解称,学生是自愿地买一些东西送给成绩好的同学的。“差生给优生送礼”,尽管被冠之为“自愿”,但稍有常识的人就能猜到,这很有可能是“被自愿”,就是变相惩罚和变相鼓励。如果是教师这么做的,可以说是打了学生还要学生露出笑脸,这种手段便荒唐得近乎恶毒了。再说了,倒数三名给前三名,这么“整齐”的对应关系,要说纯属学生自愿,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不信。而学习成绩最后三名的同学都那么一致的积极自愿的想到了给学习前三名的同学送礼,更是漏洞百出,莫非他们在考试之前就已经预知自己将考最后三名,已经在送礼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让差生给优生买东西送礼的做法,不仅严重的伤害了学习成绩差的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也间接的造成了伤害,试问有多少学生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接受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孩子花钱买来的礼物,这样的礼物对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学习激励,还是在助长孩子的虚荣和歧视心理?照此逻辑,既然学生成绩不尽如人意的所谓差生给优生花钱奖励,那么优生也可能在一些方面技不如人,或者体育、或者动手能力、或者环保、礼仪等方面,这些优生是否也要买礼物给其他学生?
更可笑的是,学校副校长辩称,老师们尊重学生的意见。笔者只能说,这位校领导撒谎的本领也太初级了,老师们尊重的不是学生的意见,老师们尊重的是校领导们的意见,尊重的是高高在上、时刻挥舞升学大棒的体制的意见,怎么会是在校园里没有多少发言权的学生的意见?分数是魔鬼,如果钻进了教师的心灵,最终受害的必定是无辜的学生。在常人眼里显得无比荒唐的事,为什么总是频频在校园出现?“差生给优生送礼”的背后蕴藏着什么?实则是急功近利的思想,是为了分数不择手段的思维。
可怕的是,在成绩至上的应试教育环境下,考试成绩好的学生能获得更多的激励,老师表扬与家长宠爱,这一切顺理成章的背后,不代表就能对成绩不如意的孩子在承受考试失败后还要遭到老师的批评冷落。这种学校里的“马太效应”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的负面作用。今天是台湾女作家三毛的忌日,想起了她读书时候的故事。有一次她考了高分,而老师却不信任她,认为她是抄袭的,而且让她在同学们面前自我羞辱,当时她就要自杀,虽然被劝住了,但自杀的念头却一直没有淡忘。这种教育理念太可怕,对孩子自尊心伤害是最大的伤害,因为这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而作为学生心灵守护者的老师,不可不慎重啊。
更为严重的则是,在一些学校和老师看来,同样的教育环境就应该获得同样的学习效果,在现行的主人制度和标准下,成绩差就是犯了大错,受到相应的惩罚也是理所应当的,以至于在一些学生潜意识中也认同了这一观点。这就是长期“奴性”教育产生的习惯性思维,学生心理性格早已被扭曲摧残而不自知,不能不说这是现代教育的悲哀。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仁爱产生仁爱,野蛮产生野蛮。”如果我们的教育连最起码的平等都不存在了,又怎么能够培养出有仁爱之心的学生呢?不要小看这几块钱,那是自尊人格被出卖的价格!我不禁想起了这样的谆谆告诫:“如果孩子们习惯于胜利者享受被进贡的快乐,失败者承受被剥削的痛苦,那么我们又怎能希望他们将来能成为信仰‘人人平等’的公民,能有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之心和对国家社会的感恩之心?”可以说,这样的教育,伤害的不仅是孩子的童心,更是伤害了我们的未来。
什么时候我们学会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尊重孩子的独立思想,真的将孩子看作是平等的人了,我们的教育也就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