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二模作文评卷说明
中大附中 何云华
高考复习进行到现在这个阶段,能力可以说基本定型,再说什么写作能力似乎已经没有多少必要了,但结合我的教学体会,我以为,还有很多文章可以做。
一.审题工作非常重要
考试时留足一个小时写作文,这应该是一个常识,但还有不少同学没有足够注意,甚至写作时间只剩下半个小时的也不乏其人。这种做法其实很不值得,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作文题的内涵与弹性空间,思考切合自己实际的观点与写作素材,匆匆下笔,作文肯定既浅且乱,最后能够拿多少分就不言自明了。阅卷中,我就发现有学生竟然把“改变自己”理解为“饿了就吃,困了就睡”,还有不少的学生撇开两者关系,泛泛地谈“改变”,因而作文档次上不去,明显就是没有时间思考导致的。早知如此,不如干脆跳过少许题目,直奔作文,肯定得分更实际。
比如这次考试的作文话题:改变自己与改变世界。前一句“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你就改变世界”,从阅读能力的角度来说,列侬说的“不能”,不是不能够,而是不愿意,是忠于自己的内心,不违心不曲意阿世,不改变自己的理想,这是勇敢、有魄力的体现。另外,“世界”也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全球,或者一个很大的范围,这其实是在人为地给自己设下限制;其实思维不妨开阔一点,只要是自己之外,就是世界了,比如周围的环境,社区,身处的城市等。这一点对语文能力要求较高,恐怕很多同学想不到,不过没有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能想到的“例子”来意会这层意思。如果思考时间足够,我们可以将想到的这些例子分一下类。比如“伟人”即政治家,他们理想坚定,行动执着,并且从事的活动直观地改变了历史进程:马丁·路德·金不改自己的信念,一生从事于反种族歧视运动;王安石不改自己执拗的个性,“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坚持变法革新,提振了宋朝国力;相似的例子还有孙中山,圣雄甘地,曼德拉等。第二类为“牛”人即科学家科技创新者,他们执着于自己的追求,在大范围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乔布斯不改自己的个性,坚持“活着就是改变世界”的信念,开发苹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爱因斯坦沉迷于自己的科学探索,提出了相对论,带领我们走向了更为辽阔的空间;相似的例子还有比尔·盖茨,爱迪生,袁隆平等。第三类为“才”人即艺术家,材料中的约翰·列侬即是一例,他和披头士坚持自己的音乐追求,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提升了我们的音乐想象力,奠定了摇滚乐在音乐史上的地位;鲁迅忍受难言的寂寞与无情的非议,艰难地进行“国民性批判”,唤醒了沉睡的中国人,成为我们的民族魂;相似的例子还有贝多芬,周杰伦等。第四类人是凡人,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反对地铁改造工程的“举牌哥”陈逸华,质问公车私用的区伯,当代活雷锋郭明义,卖羊肉串捐助失学儿童读书的阿里木等,他们坚持了内心的善念,坚守了现代公民的职责,以自己微小的力量也改变了身边人的生活状况和社会的面貌,他们同样是伟大的。如果在考场上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我们很多同学是可以想到这些的,只是好多人没有这种分类意识,作文就显得条理性不强,也失于肤浅,档次无法提升,实在是太可惜了。
至于下一句“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你就改变自己”,意思当然很明白,但千万要注意别理解成被动顺应环境的犬儒哲学,必须理解成主动改变自己的智慧之举。同样,这种情况也可以细分。一类是政治迫害的失意者:苏轼饱受新旧两党的政治打击,不断遭贬流放,但他乐观旷达,“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心安处是吾乡”;类似的还有林则徐,韩愈,柳宗元等。一类是身体残疾者:刘伟身遭不幸,梦想破灭,但勇于尝试,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成为时尚达人;尼克·胡哲勇于面对身体残缺,变沮丧为开朗,热爱生活,终成励志演说家;史铁生突遭不幸,不断探索,终于走出了一条证明自己价值的路等。还有一类是生活在社会底层者,风景不变,但我可以改变看风景的心情:旭日阳刚面对生活的艰难,铁棚屋中歌颂光明的未来,改变自己的心情;与此类似的还有扫把姐,西单女孩等。生活中真正让我们动容的其实就是这些平凡的感动,我们卑微但不沮丧,面对生活的重压,积极调整自己,改变心态,用自己的坚忍执着拥抱生活,活得同样自尊而自信。
另外,一个好的作文题通常会留足一定的弹性空间,既有限制又有发挥,比如这次作文,约翰·列侬的话表达的是他对改变自己和改变世界的看法,本次作文应该围绕着这两者的关系来展开,而提示语“以上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暗示了还可以谈你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比如“改变自己就是改变世界”等。当然,评卷细则作了一点变通,只要谈“改变自己”或者“改变世界”都可以,但如果仅仅“二者简单相加”,一半谈天一半说地,缺乏辩证思考,似乎就太肤浅,这样的文章也可以的话,简直要颠覆我对作文的看法了,我觉得这种想法有点误导学生之嫌。审题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考查,考查他的思维品质和思想积淀,也是学生作文能力的体现,不能这样粗略而轻率。纯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罗嗦一句,之所以要在动笔之前想得这样透彻,是为了在具体写作过程中显出清晰的结构,尤其是行文中举例时准确无误,不搞拉郎配;分析时严谨到位,不蜻蜓点水。考场作文毕竟是急就章,一次性成文,没法细细琢磨,因此把这个工作做在前面,做细做好,不留下太多遗憾,把时间留足实在是很有必要。
二.评卷中发现的问题
前面讲了这么多,其实都是因为本次写作中暴露了相关的问题。鉴于高考在即,指导时间有限,下面简略说一说。
(一)语言硬伤。一个是事例硬伤。比如说袁隆平获得诺贝尔奖,比如说王昭君生活在大唐后宫,鲁迅写《红楼梦》等,张冠李戴,错漏百出,并且这样的问题非常多,暴露出积累不够的问题。二是语言表达硬伤。比如:“不会改变自己的人一定会随波逐流”,这叫什么逻辑!“中国跳水队,不能改变自己的国籍,却改变了世界对于东亚病夫的看法,东亚不再病夫”,这都哪跟哪呀!说陶渊明归隐,“他仍是个搏击长空的胜利者”,就让人莫名惊诧。“面对毒胶囊,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不出卖良心,帮助身边人……”敢情不改变自己就是出卖良心?这样的语言,简直就是炸弹,对阅卷老师的刺激可想而知,套用一句流行语,确实伤不起啊。高考作文毕竟是完全陌生的老师评卷,第一印象非常重要,一定要避免这种错误。
(二)举例不正确或者不准确。议论文写作少不了举例,但写到食品安全问题就过于拉扯了,比如“不能改变食品中毒害物的成分,我选择了适应”,真让人啼笑皆非,而这样的同学不在少数。还有卡梅隆拍摄电影《泰坦尼克号》,花了十年时间准备剧本,走访当事人……但这个例子能叫改变自己或者改变世界吗?还有唐僧玄奘印度取经,历经磨难,英国达人苏珊大妈唱红世界,你说他或她改变了自己还是改变了世界呢?真让人内心无比纠结啊。你可以写“华英雄”林书豪如何改变自己,苦练基本功,达到职业球员的要求,但你不能说他连身高也改变了呀。另外,要求谈改变自己与世界,而把国家当“自己”,似乎也有点牵强。改卷中还发现了不少同学举例颠倒,刘伟明明是改变自己,偏被说成是改变了世界,乔帮主明明改变了世界,也被演绎成了改变自己。再比如鲁迅先生弃医从文,这个叫改变自己吗?细细琢磨,策略方式有变,但他救国救民的思想从来没有变过呀。俄罗斯的良心索尔仁尼琴的成功是改变了自己?明明是他忠于自己的内心,绝不屈从权势,绝不作违心之论,《古拉格群岛》就是明证!不少同学举例中正反混杂,大耍迷踪拳,乱贴标签,让老师无所适从。举例的错误,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理解概念或材料不准确,暴露的是我们思维的缺陷,准备工作做得不细呀。
(三)说理浅陋而空泛。一种情况是胡乱拼凑,分论点式作文现在见到的不多了,但也有这样的例子“改变世界,需要的是勇气;……需要的是信念;……也许什么都不需要,可能只是要求我们放弃自己破坏世界的行为”,说陶渊明“他改变自己,不要再因乱世而苦闷;……不要再因黑暗的社会而愤恨;……不要再为难寻知己而惆怅”等,我们一直在说,写作要顺其自然,没有或想不到分论点时,不要过于勉强,这种拼凑一定会让你很受伤。二是几个例子凑成一篇的情况也不少见。现在似乎不提倡写分论点了,干脆连这个都省了,直接几个例子相加,随便从“感动中国”或自己积累的素材里拉出几个事例就是一篇,聪明的还知道在叙述过程中勾连标题,不聪明的将颁奖词原文照搬。本次作文中这种情况比较多,往好里说,是“醒目”,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保一个基本分,不失为一种写作策略,但对那些希望得高分的同学,这种写法不可取,因为几个事例往往是平面化的,没有层次递进,前后互换都没有问题,主题也就不可能深入了。三是论述空泛,举例本就是为具体说理,说理时必须明确而清晰,模糊的语言和分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但很多同学分析事例时不能紧扣观点或标题展开具体分析。比如说到比尔·盖茨如何改变世界:“对于他,那份坚持,那个梦想便是不可改变的,坚持梦想,早就成为了他身体的一部分。”你倒是说具体一点呀,究竟是什么梦想,他如何改变了世界。这一类问题最多也最普遍,这是一个写作技巧的问题,应该能够解决,希望引起老师们足够的重视,并作有针对性的指导,务必让学生明确举例的目的所在。
(四)本次作文也发现了有同学在模仿“一模”例文一,全文只选一个事例进行分析,这也是一个新的动向,但一定要掌握大量的素材,引例必须准确无误,特别是要注意切入角度,如何紧扣标题展开,否则会弄巧成拙。可能评卷老师的思维不一定转得过来,对这种作文可能评价不高。
三.最后一段时间复习策略
首先还是注重审题。在前面我提供了一种审题的思路,也不一定对,仅供大家参考,但审题的重要不言自明,尤其是细化分析,事例分类,对具体写作的构想和指导,可以在这一点上多指导学生。
其次是积累素材必须准确无误,避免硬伤。
对学生的作文最好作微观的指导,具体到某一段在议论如何扣题点题上多下功夫。
提醒学生打造适合自己的亮点,无论是标题还是某一段。
最后,可以准备一点例文,但千万避免宿构。本次评卷就发现了不少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