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转帖)高考与中小学教育之思索
[ 2012/5/30 11:23:00 | By: 瓜哥 ]
 

高考与中小学教育之思索

寒微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已来临,千万考生同赴一场考试,绝对是杰尼斯世界记录。据说高考要改革,文理不分科,目的是给中小学生减负,提倡素质教育,但各种不同的观点、争论,似乎也得不到一个答案,我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1 现状

我们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被剥夺了童年的快乐,本该属于他们的玩耍、娱乐的时间,都被背所谓的经典美文、写作文、算口算题、奥数题、背英语所占用,原本有的一点学习兴趣也被无趣的教学方式驱赶的一干二净,更谈不上创造性的培养。

对此,我们的中学校长们会说了:为了提高高考上线率、一本率、中考升学率、重点率,我们只有采取各种措施,包括奖金与升学率挂钩等,让我们的教师提高学生们的考试成绩,因为升学率与学校的利益直接相关。而教师们则想尽各种办法,无论采用题海战术,还是采用猜题或其它手段,就是一个目标,提高自己所教学生的考试成绩,因为这与他们的收入等利益直接相关,至于学生们的兴趣、身体健康问题则不是他们关心的(至少是无法顾及的)。而学生们只能受苦,没有足够的休息、娱乐时间,一天到晚面对着不感兴趣、枯燥无味的练习卷,家长们则在心疼自己孩子的同时心里还不断地劝自己:为了孩子的将来,不能心太软。

年复一年,校长、教师们依旧为升学率忙碌着、学生们依旧受着苦煎熬着、家长们依旧无可奈何心疼着却还得监督着。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关于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中问题在社会上是一直有争论的,许多的媒体上已有许多的专家提出要给中小学生们减负,政府的各级教育部门也通过发行政文件的方式要给学生们减负,但是实际效果几乎没有,所以很多学者很快就认识到主要问题还是出在一年一度的高考这根指挥棒上,但是,许多人都认为,目前的高考是我国最体现公平原则的一项政策,因此不应对高考政策产生怀疑。

分析原因就是,对于大多数平民百姓而言,只有上大学、上好大学,才可能获得一份较为理想的工作,才可能在社会上立住脚,这是唯一的机会(至少大家这么认为)。而要考上好大学,必须能读上好的高中,最好重点高中;而这又要求初中阶段必须读好学校,初中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分重点,但有民办初中,民办学校重高率明显高于公办学校;而要上民办初中虽可摇号,但万一摇不上,只有考试,这个竞争不亚于高考;因此,小学也不能放松,尤其是小学高段。社会上家长们有这样的要求,为了生存,各学校自然就会来适应这种需求。

2 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讨论一个问题要关注根本,抓住关键。教育问题的根本在于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即必须对教育目的意义有正确的认识。

教育的目的,可以有两个方面的理解。一是对家庭和个人而言,父母自然希望子女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能够得到足够的社会生存能力。另一方面是从社会的角度考虑,应该是培养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这里的有用,又体现两层意思,首先是合格的公民,具有公民意识,知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诚信守道,身心健康,要避免成为反人类、反社会的罪犯;然后是,人尽其才,使每个人在社会上找到适合的位置,发挥其最大的潜能。

反思我们的教育,尤其中小学阶段的教育,完全是唯考试分数论,围着高考中考的指挥棒转。而关于公民意识的教育少之又少。

(评:这样理解当然并无不妥,其实可以简单一点:学知识和包含其中的长见识增智慧,学做人和包含其中的私德、公德教育与行为教养。当前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做人虚伪化,说一套做一套,特别是与现代社会需要的公民意识行为在学校很少教过,而生存哲学才是学生感悟最深刻的;考试单一化,唯最后一考分数论。)

3教育应该考虑人的差异

谈教育问题,必须承认一个事实,就是每个人的智力结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等等是各不相同的,并很大部分是先天形成(遗传)的,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各种方面的潜能也不同,适合其发展的社会分工也是不同的。如数学天才高斯,天才科学家牛顿、爱因斯坦等等,他们确实先天比其他人聪敏,当然天才的擅长也各不相同,有音乐天才、美术天才等等。社会上的人,有些人擅长动手、喜欢机械类拆卸;有些人心思缜密、仔细,适合会计;最典型的就是,有些人擅长运动,适合体育,做运动员。因此,发现每个人的特点、擅长之处,加以培养,发挥其最大潜能,服务于社会,这是成功的教育必须具备的功能。

(评:看来作者也是听说过多元智力理论的,但在现实的唯一标准面前,这些都太苍白。说到底,考试才是唯一的指挥棒,能力不是。应该说,我们的教育理论研究走在了前面,但,考试制度远远没有跟上。)

4教育的内容

直观的理解,教育就是给学生教授知识。我以为,知识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类原理、规律、方法等,需要通过理解才能掌握,如数学的定理、科学中的原理等等;第二类是经验性知识,必须通过自己的体验才能获得,如中医诊脉等等;第三类是事实性知识,实际仅仅是一种信息,甚至可以说不算知识,通过查询可以得到,当然也可以记住,如某某名人的生日、某历史事件的日期、某某国家的首都等等。

教育首先应该传授第一类知识,这相当于授人以渔。当然第二类知识也相当重要,尤其是技术类的,没有太多的理论,但需要丰富的经验,往往通过实践得到。至于第三类,我以为,只要知道查询的方法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去背记,需要时查一下就能知道。前面两种知识,根本不需要死记硬背,因此,依靠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完全是摧残人、浪费时间!

(评:记忆能力需要培养,但记忆内容则可以商榷。我以为最应该记的是可以提高、丰富自己表达能力的语言,不管是母语还是外语。另外,知识的分类还是传统了一点,我们现在将它分成作为结论的呈现性知识,关注思维的程序性知识和学习做人的体验性知识,这三个维度在学习中都很重要。)

5 考试的作用

选拔性考试的目的,自然是分类和选拔,将满足要求的人员选拔出来,因此,应根据选拔的要求来针对性的出考题,才能达到目的。目前的高考,期望通过一场考试、一张卷子,要达到选拔各类人才的目的,简直是开玩笑!同样,公务员考试,不分岗位的统一考试,显然也是很不合理的。

我以为,对于培养科研型人才的高等学校,应该选拔智力高的学生,因此,考试题完全可以出成类似智商测验的类型;而对一些培养专门技术人才的学校,这可以偏重考学生的动手能力;……。总而言之,应该采用不同的考试科目、方式、内容来选拔和分类人才。

(评:这话是很靠谱,但能否实施则要打上大大的问号。当今中国,权钱肆虐,深入社会肌体的每一个毛孔,萝卜招聘层出不穷,“天才神童”不断涌现,暗箱操作一次次冲击社会底线,考试方式不同,岂不又给了他们施展想象力和“才华”的空间?所以,在法制不彰、公平正义无法保证时,不要轻言这种尝试。)

6观念

中国教育的结症根本源头其实在于传统的学而优则仕、惟有读书高的陈腐观念,这种观念一日不除,家长们对子女的要求不会变,高考、中考的指挥棒仍旧起作用。因此一定要屏弃陈腐观念,使大家都认识到:社会中的每个人,不管是教授、工人、公务员、国家领导人、还是农民,都是平等的公民,仅仅是社会分工不同而已。只有树立起这样的观念,家长们对子女考大学要求的唯一性才会改变,中国教育问题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评:这个观念当然陈腐,但把板子打到它身上肯定是错的。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才会有什么样的生活观念,政治体制与社会形态才是决定我们行为的指针,我们把这种思想放到平等意识深入人心的西方,自然就捍格不入,但在我们这里呢,是这个社会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职业分出了高低贵贱,我们才会想到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处境甚至命运。作者这种结论显然太过天真,让人怀疑他生活在真空里。)

 
 
  • 标签:高考 教育 思索 点评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时 间 记 忆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请稍候,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请稍候,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请稍候,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