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毒树”考场作文审题示例
[ 2016/1/9 9:05:00 | By: 瓜哥 ]
 

考场作文审题示例

 

先来看这道作文题:

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第一种人大老远看见了,赶紧绕路而行,他们一点也不愿意接近,深怕不小心会中毒。第二种人来到路边,看见了这棵树,马上就想到了它的毒素,急着要砍除它,以免有人受害。第三种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带着慈悲心去思索:这树也有生命,不要轻易地毁掉,于是在树旁围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至于第四种人在看到这棵树的时候会说:“喔!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正是我要的!”他们开始研究树的毒性,提炼了毒素,与其他万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药材。

一般说来,考场上拿到作文题,首先要通读两遍,画下关键词,寻找观点句,发现与自己做过的其他作文题的相似相关或相异点,明确材料的立意倾向。个人觉得,最好把可能的观点都罗列出来,比较,然后再作选择,时时提醒自己,这样写作时离题的可能性就小了。

这道作文题,与我们曾做过的全国高考卷甲卷的作文题有些类似,都是给出几种选择,任选其一作文。但不同的是,全国卷的材料是社会时事,而作文里的“毒树”则不一定,如果一定要理解成是一棵有毒的树,那么就太狭隘,题材太过单一,思路很难拓展。像这种作文材料通常应作象征隐喻理解,即由“毒树”而联想至其他,因为作文必须联系社会与人生,不会这么“重口味”。在我看来,凡是不从生活实际取材,而从自然现象入手的,都应这样思考,如果“坐实”了去理解,那样必然导致思路闭塞,无法深入挖掘,作文就变成了简单的文字游戏。

具体再来看这几种态度吧。

第一种人似乎过于胆小,很多同学会觉得命题者意在批评讽刺,因而没有选择这种态度。其实,作为并列而不是对立的观点,支持并选择也不算错。比如可以联想到“孟母三迁”,“近墨者黑”,谈环境对人的影响;“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谈择友观,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远离毒品,远离别人的阿谀奉承,远离贿赂与腐败,君子慎独,独善其身,我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拒绝同化,拒绝污染,谈自律自省意识,谈个人成长的体验……怎么就不可以写呢?

第二种人似乎过于鲁莽,很多同学也不太喜欢。其实,疾恶如仇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德!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何等痛快淋漓!正邪不两立,扬善的同时一定抑恶,歌颂光明必定憎恶黑暗,是非黑白,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一定是界线分明的,立场鲜明,态度坚定,是一个心智健全的人一定会做出的选择。另外,热心快肠,除恶务尽,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更是一种大德!尤其是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更让人钦佩,总好过那些明哲保身、谨小慎微者吧。比如复旦投毒案,对下毒者当然应该坚决说不,这是一种起码的是非判断标准,不用怀疑。

第三种人则相对复杂,尤其要注意揣摩他们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背后的逻辑。大多数同学肯定会受到材料的影响,从慈悲角度立意,其实不完全对,按我的理解,这里讲的是宽容与理性的问题:毒树也是一条生命,再说,它没有主动害人,你只要不触碰它,它对你就是无害的,那么它的存在就不是罪孽。再说了,有毒不一定就是它的全部,说不定这个“毒”都有可能不对,历史上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可不算少,比如麻雀就曾被列入“四害”,差点被我们消灭干净,但事实上它更能消灭害虫,还有毒蛇吃老鼠等,所以宽容就等于减少了犯错的概率。再往深处说,宽容不同的意见或声音,也是价值观多元的现代文明的重要特征,不要忘了布鲁诺是怎么死的,美国社会学家房龙有一本名著《论宽容》,就是讲这个问题的。至于这种人后来的举动,其实也充分证明了这种人的另外一个特征,善良,仁慈,这种推己及人的爱心善举的确让我们动容。

第四种人可能大家更偏爱,材料似乎也暗示了这种偏好,的确,这种态度看起来更好写一点。但,很遗憾地告诉大家,写这个观点同样艰难。它要以胸怀为前提,要有兼济天下的抱负,心怀苍生的慈悲,他们想到的不仅仅是自己,更是同呼吸共命运的人类共同体;它更要有能力实力作桥梁,没有这样的知识储备,兴趣爱好,探索精神,献身勇气,同样无法成为这种人。比如神农尝百草,比如人类对动物的驯化史,比如大家熟知的公园先杀狼后又引进狼的故事……可以说,人类文明的进程,总是伴随着对恐惧的克服,对困难的征服,对固有常识的超越,这是人类神性与光辉的体现。

表面上看,似乎写第四种最高大上,最易吸引老师的眼球,但不要忘记了,美女养眼,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消受得起的。评卷中发现,很多同学选了第四种,但没有一篇真正写到点上的。依据自己的能力,审时度势,选择一个恰当的观点动笔,也许才是真正的聪明人。要知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跟风,爱面子,结果找不出该写什么,该举什么例,思想拓展到什么深度,憋得脸红脖子粗,又无法让老师满意,何苦呢?观点本身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写好了能得高分才是真英雄。

第一点想说的,就是理解材料的出发点。命题人给出的观点,不是供你来吐嘈来挑刺儿的,是供你来选择来肯定的。孤立地看,每一种观点似乎都有缺陷,有漏洞,但它又何尝没有成立的理由呢,什么都来否定,自己却拿不出一个十全十美的方案,让阅卷老师如何看你呢!

第二点想说的,如何快速立意。材料既然给我们提供了现成的主题,我们只需要认真阅读思考比较,选取其中之一即可,这是最便捷的途径,除非作文给你的材料让你难以取舍,都有可取之处,你不忍专注其一,只好都拿来说一说,并概括其共同点,得出一个更高一级的观点。但切忌得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性观点,比较“各花入各眼”,比如“崇尚理性,区别对待”……这种构思法看似面面俱到,其实一面都不透,四平八稳,只会围绕材料打转,视野与思想深度有限,只能有30多分。

第三,就是评卷中发现了相当多的脱节离题作文。不少同学从材料中抽取一个观点,然后抛开材料,专就这一观点尽情发挥。看见第三种人,就大讲慈悲,给老师普及佛教知识,讲尊重生命,看见第四种人,就大讲探索精神,或者乐观进取的心态,心态决定了幸福指数……不顾材料整体,不注意通过比较四种观点来发现确立观点的意义,作文当然就离题万里。

第四,如何展开这种作文,总体原则是既扣材料又不拘泥于材料。所谓扣材料,就是围绕着这种人的具体言行与心理活动,由浅入深地层层分析。观点的意义,总是在比较中存在的,脱离了具体材料,很容易迷失方向;所谓不拘泥材料,就是说不能只谈材料,还应该抓住材料的核心,即材料体现出来的精神内涵实质等,再进一步拓展至社会与人生,现实生活的层面,谈它的现实意义,生活指导作用,或自己的人生感悟。

第五,说说大家最关注的问题,举例。写议论文很难回避举例,特别是中学生作文,说理不够,举例拼凑,这是常事。但举例也是一把双刃剑,举得不好,自己也伤不起。这就要求我们务必观点的核心,不要顾头不顾腚。拿一句很多同学爱用的句子来说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当然是名言了,但用在这则材料上,恐怕就不一定恰当,材料讲的是面对同一棵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不同的选择,但绝不是有不同的认知,相反,对它的毒性大家认识倒是完全一致的!评卷时发现了相当多的例子其实都忽略了一个前提,它们必须是有毒的!比如“老人倒地扶不起”这种例子在某些观点中就相当尴尬。当然,我们说对于材料,我们只需要抓住核心实质,不必非得一一对应,比如写第四种态度,举艾滋病、埃博拉的例子其实也恰当,不是非得要说我们利用这些病毒来干什么,只写战胜它们也可以。

 
 
  • 标签:作文 审题 训练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时 间 记 忆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请稍候,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请稍候,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请稍候,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