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批判性思维训练课
前两天,批阅学生的暑期德育作业“旧楼加装电梯”调查报告,在感叹学生作业差异的同时,忽然冒出这样的念头,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思维作业吗?于是就有这样一堂课。
我问大家:如果你要完成这样的作业,你觉得你的调查或兴趣点大概会涉及到哪些方面?请大家自由讨论发言。
以下是讨论结论:加装电梯的申请程序;摊派费用;做好一楼二楼的思想工作;选择好的施工队伍,即施工安全与质量;施工期间尽量做到不扰民;解决通风采光和保护隐私的问题;电梯品牌的选择;加装电梯可行性论证;旧楼无电梯的历史原因与现状;加装后升值空间有多大,利益如何分配;加装成的电梯间样式;问卷调查的设计与统计;采访哪些人才有代表性和意义;如何解决与居民的冲突;调查报告如何撰写;拍照纪录;分工协作;调查的收获与启发;如何上门调查,了解情况;如何解决水管、煤气管道与下水道问题;加装成败对比原因分析;加装后对行人车辆有无影响……
之所以对第一步非常重视,是因为我们很多人容易想当然,容易先入为主,难道这个问题不简单吗等等直觉反应对思维训练非常有害,如果生活中遇到了未曾思考过的问题,很容易陷入慌乱。头脑简单化的结果是思维走向狭隘,思路很难打开。还有一种情况是,脑洞开得太大,或流于琐碎,完全是无效联想,走向迷茫。
第二步是请同学们就刚才发言涉及的方面分类,你觉得可以分成几大类。不要小看了这项工作,分类既考察我们对概念的理解,又检验我们思维的严谨与缜密。
比如流程类,绝非简单上个网就能解决,比如费用类,尤其涉及到加装后房屋价值的变化,更让人头疼,比如施工类,比如民事调解类,有无专业人员对活动成败影响至深,比如调查考察分析等。
第三步是进一步思考主次轻重。事前考虑周全是必需的,但个人的选择却必然是有侧重点的,不可能面面俱到。你觉得哪些信息是有效的,在我的调查报告中是有原创性的价值的,能够给我的调查活动和报告增色的;而哪些又属于大众化的,没有什么价值,只要略作引述;还有哪些我完全没有考虑,也无必要出现在报告中……
对信息的价值判断与处理,通常基于个人的生活实际,兴趣方向,我们甚至通过类似活动,可以进行初步的职业规划。比如对工作流程感兴趣,考虑公务员或工业设计;对民事调解有感触,可考虑社工、公务员、法律工作者等;对施工感兴趣,可选择的面更宽泛,建筑,材料,监理,工业自动化等。
最后是调查报告写作。如何完整地完成作业,包括整个活动过程记录,具体工作内容,个人或小组兴趣方向侧重,活动感受与收获,资料收集,选题与写作,分工与合作等。
把这些问题全都考虑清楚,或者在活动过程中逐渐修改并完善,认真做好每一步每个环节,我们的思维才会越来越严谨周密,清晰理性,才会真正体现“感受与成长”这份德育作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