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作文题,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
一直不愿教高三,主要是因为我发觉现在高考作文题越来越政治化,文革化,越来越不让说人话,我不愿服从这种话语方式,写不来这种表面文章,更不愿误人子弟,拿我的思维与逻辑误导学生,导致学生无法适应环境,应付不了高考,那我就罪莫大焉。
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有一篇极火的文章《误尽苍生是语文》,引发轩然大波,众声哓哓。语不惊人死不休,偏激才能深刻,此文可算是标题党的鼻祖了。其实,此文表意极为清晰,逻辑极其顺畅,显见语文学得是极好的,语文至少没误你,倒是成全了你。不过,今天拿这个作话题,竟发觉意外妥帖,作文,本就是我手写我口的玩意儿,自出机杼,书写性灵,现在全变成了代圣人立言,越来越像科举。请看下面几道作文题:
例一:蒋文明同学一家三世同堂,其乐融融,但也经常会出现观念分歧。一天,大家围坐一起吃火锅,文明建议妈妈:“我们不应该使用大锅,应该使用小火锅和公筷,避免传染病毒细菌。”爸爸听到后对文明说:“一家人围着一个大锅吃才热闹。”妈妈也应和爸爸:“是呀,分开吃显得多生分。还是大锅吧。”奶奶笑着对文明说:“明明,你嫌弃我们老了?你爸小时候我还嚼碎东西喂给你爸呢,你爸这不也没生病吗!”这时,边吃饭边看电视的爷爷招呼大家,“你们快来看,中央台正在播放这方面的节目,建议大家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循序渐进地推行公筷制或分餐制。还有专家建议将公筷制、分餐制纳入公共卫生管理视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场餐桌革命呢。”
假如你是蒋文明,你准备怎样劝说亲人响应国家呼吁实行公筷和分餐呢?请你以“蒋文明”的身份,在奶奶、爸爸和妈妈中选择个角色给他(她)写一封信,说明你的观点。
先不说题目完全不合生活常识,老一辈人恪守老规矩,食不言寝不语,更不会专心致志看那个什么破电视,倒胃口,哪里会有这样的生活情境;也不说这样的作文题立意单一,内容浅显,没有什么思维纵深,给学生提供不了发挥个性和特长的空间;就说这一生活场景有无写作的必要吧。家里老权威——那腔调就是一个活在新闻联播里的老干部——发话了,响应党中央号召,直把五口之家当人民大会堂了。估计威望太高,一锤定音,那其他人服从权威就得了,哪有那么多的废话!再说了,同一屋檐下,还要写这封信,不是多此一举吗!更重要的是,我不反对公筷公勺,但应该是站在科学的立场,从理性出发,而不是听主席话跟党走,完全正统传统的话语和思维逻辑,这里面的思维方式是完全不相同的。这样的老师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这样的命题会训练出什么样的听话的奴才,我不敢想象,我为这样的命题默哀。
例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黄文秀,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倾力扶贫,全村103户贫困户现已大部分脱贫。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年仅30岁。
(2)2019年清明前夕,四川省凉山火灾27名消防战士殉职,其中1名80后,24名90后,2名00后。
(3)2000年出生的刘家怡是名护士,2020年2月9日随广东省医疗队增援湖北,投身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的战疫现场,“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个孩子了”一句话脱口而出。很多网友因为这句话,感到无比心疼,也无限钦佩。
假如你所在的学校组织主题为“点亮青春,不负韶华”的“学子论坛”,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首先表态,我钦佩赞美逆行者,尤其是那些年轻、没有见识过生活磨难的护士们,但第三则材料让人很不舒服:20岁了,就是不穿防护服,你也不是个孩子呀,难道不穿工作服,你平时就是个宝宝?另外,“心疼”什么的,真让人肉麻!我相信那个小姑娘那一时刻涌上心头的一定是崇高、神圣,是责任与使命,而不是希望博得大家的关切与怜爱,你也未免太自作多情了。更让我反感的,是第二则材料,27个鲜活的生命啊!要知道,前一年几乎同一时间,同一个地方,也有同样的火灾,也有近30个消防队员失去了生命!(我没有查资料,数据可能不确切。)如果同样的悲剧一再上演,那让人如何感想?即便没有前例,鲜活的生活凋零,却不吸取血的教训,不重蹈覆辙,只会盲目歌颂,只会赞美他们恪尽职守的牺牲精神,你不觉得过于冷血,人味缺失吗?这就是典型的吃人血馒头!我不反对献身,但这种拿人命去填灾难的窟窿近乎愚昧的行为,这其实就是典型的反智!难道这是点亮青春?不,这是扼杀青春,扼杀生命!难道我们的生命价值不如那些树木?难道活着的目的就是为国捐躯?我这样的老人家经历过那个反智的年代,为了一个所谓的高尚目的,漠视人命,为有牺牲多壮志,所以,我才会对这样的命题特别敏感。历史,又要重演了吗?至于第一则材料,我不太了解,不敢多说,一心扑在工作上,殉职在工作岗位上,的确让人肃然起敬,不过,“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听来总不会让人心里舒服;另外,她的工作成效有点高了,我从农村出来,深知对生活条件与知识视野相对不足的农民来说,脱贫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除非她有点石成金的本事。当然,也可能我心态阴暗,但怀疑一切,不也是很可贵的精神吗?
最后,结合三则材料,我不难发现,命题意图就是鼓励学生胸怀祖国,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个人理想必须服从祖国需要,爱国至上,可谓正能量满满。我这样的老人格外亲切,读小学时就在写这样的作文了。但,这样的作文题,真的符合时代精神吗?个人价值,个人追求,真的就不需要尊重,不值一提吗?请问,你们鼓吹的“自由”到哪里去了?啰嗦一句话,国家国家,如果先有国再有家,只有国没有家,为了国舍弃家,这完全是违背人类文明理念和历史进程的混账话!没有个人的尊严和价值、没有家庭的温暖和幸福作前提,这样的国,没有任何价值,哪里有什么脸让我们无条件地爱!
例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说: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汲取孔子的智慧。截至2015年12月1日,已有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开设了100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余万人。
近期,某地开展关于中学生传统文化认同的调查。在接受调查的青少年中,有20%喜爱与支持民族文化产品,28%喜爱外来文化产品,52%表示无所谓。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完成写作,不少于8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具有逻辑性,语言得体。
对着这样的作文题,我只想爆粗,靠!海外孔子学院近来纷纷关闭,这是事实吧,至于原因如何,我不想被和谐,不再深究。至于那个什么博士论调,早就被证明是子虚乌有,如同西点军校里的雷锋塑像。对此,李慎之先生早就郑重其事多方探寻过此事。拿这种凭空捏造的事例找自信,跟往自己胸膛贴假胸毛冒充男子汉一样,“止增笑耳”。没想到,这种虚假的材料这么有市场,看来,我们太需要所谓的“正能量”了,甚至到了不要脸的地步。还要求我们写“论据充实,论证有逻辑”的作文,你说得出口么!至于第一则材料,呵呵,我不敢评价,只能呵呵一声,跟我小时候穿着破裤衩举起营养不良的胳膊欢呼共产主义到来相比,如今这撮人太不自信了!唯一意味深长的,可能就是第三则材料了,存在即合理,如果可能,作深入严谨的探究,说不定可以写一篇有深度有高度的作文,但在这里,很不幸它只能作为被粗暴批判的对象,因为价值观模糊甚至错误。
这大概就是近来作文模拟题的代表吧。紧跟时代,紧跟舆论,歌颂伟大的什么什么,把个人的一切都与宏大主题结合起来,或者直接成为时代祖国传统文化的代言人,唯独不需要自己,唯独找不到属于个人的心灵精神隐秘空间。这个时代好不好,好或操蛋到什么程度,我并不关心,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师,我只关心学生用真心表达,用理性和逻辑思维表达,表达他们对生活对社会更对心灵的独到的观察理解和思考。对着这样硬梆梆的作文题,我真的失望透了。
想说的是,如果作文题全都只能这样,代表同龄人甚至代表中国说话,大义凛然,正气浩然,腔调决然,声音铿然,如新闻联播体人民日报体,而私下里却还是各有各的小九九,还是各种丧,官样文章和民间话语对立,说给别人听的和朋友私下交流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如此精神分裂人格分裂,这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要知道,大明就是这么土崩瓦解的,殷鉴不远。
朋友推荐,我在知乎上看到一篇署名为“飞奔的马达”的短文,文字不长,抄录如下吧:
在B站上关注了观视频工作室挺久了,然后也看了里面不少的节目。然后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凡是关于宏观层面的视频,比如国内的产业升级和国际关系等,弹幕普遍都是极其乐观向上的。基本上就是我们一天天好起来,敌人一天天烂下去。然后只要持有这种观点的主讲人也能获得很高的赞。而到了中微观层面的视频,比如房价或者年轻人生育等等,弹幕普遍又悲观得不行。基本上不是彻底放弃躺平就是宣泄不满。然后任何还试图劝大家乐观一点,现实没那么可怕的主讲人都会被喷。
如果假设观视频一家的受众是固定的,即青年群体,那么我们会看出这么一个奇特的现象:他们在对于国家前途无限乐观的同时,对于自己的前途却极其悲观。然而很明显,这两者是根本矛盾的。我们既不能在青年群体普遍非常悲观得情况下认定产业升级一定能成功,技术封锁一定能突破,也不能在认定国家一定能进一步发展的时候却不觉得这种发展能改善青年的成长与生活环境。
网络时代的青年为什么变得这么“精分”呢?我不知道,可能这就是属于我们的狄更斯时代吧。“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我没看过类似的视频,不知道情况到底如何,但我相信作者不会无中生有,以我的经验,这样的事大量存在,嘴上一套,心里一套,说的冠冕堂皇,心里却另有主张。我们非常自如地在两套话语模式中灵活转换,毫不费力,更无丝毫道德愧疚感。难怪西方人看我们,总觉得中国人不诚实,心口不一,很难揣摩我们的真实想法;口是心非,人品靠不住……这样的论调,十九世纪来中国的传教士们就说过。所以,我非常沮丧,我们怎么还没长进,还在传统的泥淖里打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