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课后服务”全免费,深圳财政加码求解家校难题
[ 2021/2/24 10:32:00 | By: 瓜哥 ]
 

“课后服务”全免费,深圳财政加码求解家校难题

南都评论

日前,深圳市教育局正式印发《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施意见》,意见明确学校在下午放学后开展1-2课时的课后服务,结束时间不超过1800,该项课后服务向学生免费提供,相关费用按生均1000元每年的标准纳入政府经费保障。

“课后服务”不是个新鲜词,无论是对于深圳,还是全国范围的其他地方。早在20172月,教育部就曾为中小学的课后延时服务工作下发文件,此后各地陆续出台相关方案落实部署。而具体到深圳,更是早在2015年就开始试点四点半活动,试图破解双职工家庭的子女接送、照顾难题。此番深圳出台的课后服务方案升级版,最直接的变化在于将财政经费保障标准从此前的生均350/年增加到了生均1000/年,并明确学校以及购买服务的校外机构和个人均不得向学生和家长收取任何费用

相较于深圳此番有明显加码的财政保障经费,各地在课后服务上的财政支持力度以及相关资费标准多有差异。尽管陆续有地方在探索免费提供课后服务,也有地方以“可收取适当费用”的方式,或者通过控制收费上限的方式来给出了课后服务的收费标准。但值得注意的是,坚持课后服务“公益普惠”原则出现在不少地方出台的规定中,即便条件不具备、财政投入有困难的地方,政府以及家校分担成本的方案也多明确“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毫无疑问,中小学的课后延时服务可以解决相当大一部分家庭的接送难题,被“孩子已经放学家长还没下班”的现实所困扰的人群一直都不在少数。就在昨天召开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也表示,各地要推动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每个学校都要做起来”,经过各地几年的相关实践,提供课后延时服务的必要性显然已有相当的社会共识。当然,课后服务必然要产生一部分费用,如何解决这部分费用的问题,就成为课后服务在各地政策具体落实时的差异所在。

当然在具体执行层面,课后服务生均每年财政投入的增加,在落实到教师报酬、校外购买服务的费用等具体的费用分配比例上,依然需要各学校给出详细的方案,以保证课后服务的内容质量以及针对提供服务人员的劳务购买、奖励机制。

毋庸讳言,为学生提供课后延时服务作为教职工的额外工作,能否获得相应的报酬,可能会成为直接影响到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积极性的关键因素。按照深圳新规的要求,学校“鼓励本校教职工积极参与并取得合理报酬”,既要保障课后服务的内容、质量,又不增加在职教职工的工作负担,就需要制定清晰、明确的报酬支付方案。在此之前,不乏地方以相对笼统的绩效奖励方式来厘定课后服务的工作报酬,使得课后服务的报酬不够明确,不排除将教师提供课后服务模糊化为加班的可能性,甚至有的地方直接以“志愿服务”的方式来弥补人力的不足。长此以往难保不会影响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客观上降低课后服务的质量,或者因为个人原因无法参加课后服务,成为学校降低教职工绩效的一个理由。

“每个学校都要做起来”的课后服务,诚望各地财政支持的力度都能不断加大,让免费的课后服务既逐步成为全民义务教育的标配,同时也不致增加教师负担。深圳明确不强制而是鼓励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在态度宣示之外更迫切的是一系列具体、细致的执行方案,以切实保障提供课后服务教师的合法权益,呵护其积极性。如果说让财政为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埋单是个别经济发达地区的示范,那么探索保障教师合法权益、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具体化实践思路,则是每个地方、每个学校都必须务实推进的工作。

2021-02-23《南方都市报》

 

 

教育不能承受之重

 

日前,深圳市教育局正式印发《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施意见》,将从2021年春季开学起,分批、稳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

我感觉似曾相识。查了一下,2017年国家教育部,2018年广州市教育局都出台过类似文件,连建议内容几乎都完全一样,更不用说措辞了,没有深圳特色,完全可以不把它当新闻看。让我更感兴趣的是,他们的反应为什么如此滞后?对得起“深圳速度”这个词吗?原谅我有点腹黑。

记得广州市倡导中小学减负之初,放学时间改到下午430,学生当然一片欢呼,家长们可是叫苦不迭,我们还在上班呢,孩子谁接;如果无人监管,孩子安全如何保障;放学时间提前,孩子能自觉完成课后作业吗……抱怨、乱过一阵后,形成了新的社会秩序和生态,达到了新的动态平衡,其实就是满大街的“辅导”“托管”的招牌。让人不得不佩服自己坚韧的耐受力,话说咱们几千年来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

现实的确有些那啥。那为何会出现这种龙种变跳蚤的尴尬呢?

先说学校课后辅导吧。略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初中生可能稍微好点,小学生的习惯养成、作业质量等问题,没有专人盯着,手把手教着,恐怕够呛。这真不是一个轻松的活,你需要付出的得很多很多,这也是放学托管产业做大的最重要理由。凡存在必合理嘛。现在要求老师额外增加工作时间,凭什么!教师职业道德自有特殊要求,不等于可以再拔高。其他工作可以朝九晚五,凭什么让老师们非得干到六点,难道老师在社会上不是普通人,没有其他社会义务和私人空间?至于这个什么适当补贴,以我目力所及,没有几个老师承担工作是看在这个份上的,一定是学校工作需要,是强制性的。所以,事实上很多学校都没有严格执行,最后不了了之,还是交给社会了。

再说校内外活动。一放就乱,一管(统)就死,这大概也是中国特色吧。我们还在“历史的三峡”中,没有完成社会转型,社会还没有给每个孩子充分提供自由成长自主发展的条件。除有条件的家庭外,所有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都得是有组织的,否则场所不开放,家长不放心;而一旦以集体名义出现,对个体特殊要求肯定无法兼顾。尤其是安全与责任问题,谁敢主动承担?孩子毕竟是心智思维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做出什么意料之外的事,谁也没办法控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以我之孤陋寡闻,学校组织开展活动,且能持续并有特色的几乎没有。兴趣发展和特长培养的事,基本上还是家长买单。新东方,学而思能上市,那是有充分的民间意基础的。

几句题外话。平心而论,我们的教育确实有点问题。作为教书三十多年的教书匠,我也觉得教育该减负,孩子们活得太累太辛苦了,这个年龄应有的体验与情感似乎有点苍白,他们关于成长的记忆基本上是单色的,这样的人生其实是有缺憾的。问题在于,今天我们对教育强加了太多东西,社会内卷,全民鸡娃,我们把很多本来应该属于社会和未来的责任都强加给当前的教育,把提升生活质量甚至改变命运的希望全都寄托给教育,它的翅膀怎么可能不越来越沉重?什么“学习使我妈快乐”的黑色幽默,什么“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感叹,其实是现实问题的折射。指望通过一两项政策指令改变教育焦虑的现状,实在有点强人所难,虽然他们也是用心良苦。教育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教育是漫长的马拉松,教育必须有诗和远方,必须有灵魂的飞扬,教育必须让每个孩子自由快乐地生活,充实而优雅地成长,教育必须为孩子的成长涂上鲜亮的色彩,打下精神的底子。这个功利的时代,我的向往是不是太奢侈,太迂阔?我也很茫然。

 

 
 
  • 标签:课后服务 评论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时 间 记 忆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请稍候,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请稍候,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请稍候,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