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春》文本细读
[ 2023/9/8 15:06:00 | By: 瓜哥 ]
 

《春》文本细读

 

这是经典名篇,早已有名家评点,我也凑个热闹,说几句,算是到此一游吧。

首先说春风,第5段。风是最难写的,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感觉,心有春风吹满山。

春天的风是温暖的,已没有了寒意;春天的风是轻盈的,就像翩翩绿柳对你招摇;春天的风是温柔的,像是宽慰蛰伏了一冬的你。所以,才有了志南和尚的经典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通过触觉在写风。

春天的风是有生气的,传递着土地解冻的讯号,还有陌上柔桑破嫩芽的消息;春天的风是浪漫的,饱含着草的新鲜,花的芬芳……这一切都在春风中酝酿,酝酿着生活的美酒。这是通过嗅觉在写风。

前人早已发现,写风的最佳技法是借“声”。声借风而至远,倚风而清脆,故而写声,其实也是间接在写风。当然,风不能变成了主角,夺了声的味,所以与声音最佳的搭配就是春风。随便举几个例子吧。唐代诗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宋代诗人雷震《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还有我们初三会学到的宋代诗人秦观《行香子》: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鹧鸪天》: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不写风而春风扑面,这些都是经典的例子。尤其是“牧童短笛”的意象,与和平宁静、悠闲安适的生活理想自成一脉,成为诗歌中的永恒。

诗人王志国在《最美的生活》中写道:要有微风,徐徐吹拂/要有青草,在风中起伏荡漾/要有花儿竞相开放,最好是桂花、腊梅、栀子/要有鸟儿,两只或者更多,在花枝间鸣叫。

所以,朱自清先生才借鸟鸣和短笛来写春风,确实得中国传统诗歌三味。因此,这一幅春风图,建议大家以动画形式呈现。

再说春雨,第6段。春雨,就要突出其纤细、柔密、缠绵的特征,所以有了“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比喻,和“笼着一层薄烟”的细腻表达,无端地让人想起秦观的名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感觉朱自清先生就是从这一句里找到灵感的。还有后面一句,“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宁静而和平的夜”,更是借昏灯来写雨的清冷与绵长。需要强调的是,古人对雨的鉴赏,似乎比较偏爱与黄昏与夜晚并提。比较典型的有唐代司空曙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唐代诗人张祜“惟有别时今不忘,暮烟春雨过枫桥”,宋代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宋代朱淑真的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宋代赵令畤的“庭院黄昏春雨霁”等。这里给大家推荐一首不太知名的诗,宋代张耒的《春雨偶成》:“天低芳草接浮云,万柳含烟翠不分。燕子归时花遍落,暮云和雨入黄昏。”大概古人认为,黄昏暮色中更显雨的精神,雨的情韵,当真是“莫道不销魂”。尤其是后面,“他们的茅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人少屋也少,大片的空白,则更像疏朗淡雅的水墨画了。朱自清先生大概也是绘画的高手,至少是欣赏绘画艺术的行家,疏疏几笔,画面跃然纸上,意境悠远。可以说,是作者丰厚的人文底蕴,成就了这一幅图。所以,这一幅春雨图,建议大家用水墨画的形式完成。

可惜的是,由于朱先生太执着于这幅画,追求高远的情调,但少了人间烟火气,所以这一段里没有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惊喜与微笑,没有志南和尚“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潇洒与自在,没有杜甫“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驻足与凝眸,更没有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神韵,虽然也以侧面描写的手法写了“树叶儿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但欣喜雀跃的感觉总差了点,与全文的迎春颂春整体格调不太协调。我细读再三,朗读的时候感觉低沉舒缓的节奏似乎更好,在上下全都欢快明艳的情况下,总感觉这一段有点突兀。对不起,我有点冒犯了。请大家批评,不必客气。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我觉得,春风春雨图这两段正印证了这一点。这就是我上课时总结的:正面不足,侧面辅之;眼前不足,想象补之;静态不足,动态辅之;典型不足,概括补之;层次不足,诗歌辅之;意境不足,画面补之。

 
 
  • 标签:文本 细读 
  •  
    Re:《春》文本细读
    [ 2023/9/10 12:11:00 | By: 战彦骁(游客) ]
     
    战彦骁(游客)《春》这篇文章,当我看完的那一刻起就觉得这篇课文枯燥乏味了,我真的不觉得这篇文章哪里写的特别好,不过这也有可能只是我没有深入去读,我今天就来好好的读一下《春》,体会一下这篇课文到底想写什么。
    那我们从雨开始,这篇写的雨可能是它为数不多的亮点了。也是我主要点评的部分。他先描写了雨有多么细,多么美,接下来他又写到了房子上的薄雾,侧面写出了雨宛如仙境般的美,凸显出一幅美丽又宁静的乡村画卷。当然雨也不仅只在房子上形成薄雾,也让小草变的更美丽,更绿了。这让我想起了大诗人韩愈的一首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我本来不喜欢写景的文章,但朱自清先生写的《春》还是有点特别之处的,起码读起来不是特别的无聊,也是为数不多的能让我提起兴趣的写景的文章。
    以下为瓜哥的回复:
    谢谢你的分享。美,从来不缺,关键是我们有没有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美的心境,创造美的能力,这,才是读书的重要意义。愿我们一起努力,为生活,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份美好而努力。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时 间 记 忆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请稍候,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请稍候,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请稍候,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