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2014/10/31 16:10:00
>>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 ——评孟老师的课 
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doc

本次课题是教授冰心“散文两篇”之一《霞》。这是一篇短小精悍型的托物言志的散文。

 

一、课堂最大的成功之处——结构严谨,课程资源丰富。

孟老师的备课相当充分,因而堂上呈现的课程资源相当丰富,有冰心小诗《春水》,有苏轼词《定风波》;而且这些课程资源是以“生命只有经历痛苦和磨难之后才会变得有光辉价值”这一主题一线串珠的:整堂课可谓结构严谨,材料丰富。这离不开教者深厚的语文教学功底。长期这样,学生耳濡目染,语文素养自然日见丰厚。

 

二、课堂最大的不足——错失解决难点的突破口。

在新课导入部分,教者引进冰心小诗《春水》并让学生体会诗意,建议学生交流。当学生起来回答时,观点各异:有的认为本诗写朋友间相知的快乐,有的认为本诗写人在孤独中要有坚定的意志。孟老师在这儿做了简单处理,否定了关于“朋友”的解读,肯定了后者,然后让学生开始进行仿写。

学生存在异见,这应是课堂教学极好的契机,我以为如果抓住这个契机探究分析,便不难找到学生理解产生不同的根本原因,也就势必要走进诗中解读原诗,于是对于诗中两个“物象”或叫“意象”(即“浪花”“磐石”)的理解分析也就成为解决本课难点——“托物言志”这一写作手法的突破口。“浪花”“磐石”本身有很多意思,可是在这个特定的语境中,比如“凝立”“沉默的持守”等修饰语后面,它们的含义的丰富性该如何解读,怎样做可以使学生不再一片模糊?

其一,“浪花”拍打“磐石”。“浪花”的外在特征是:大、一浪接着一浪,因而给人的感觉是不平静中藏有凶险,可能吞噬一切;“磐石”的外在特征是:厚重端方(必修一《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有“磐石方且厚”之句,可辅助解读),因而给人的感觉是沉着稳重无所畏惧,更何况前面有俩修饰词“凝立”“沉默的持守”,可见:无论“浪花”怎么兴风作浪,“磐石”都岿然不动,只是凝眸静立,只是默默地坚持坚守,甚至浪花越大快乐越多,那份坦然、淡定与豁达不正是对磨难与挑战的藐视么?

其二,“浪花”拍打“磐石”。“浪花”的外在特征也可以是:洁白、跳跃,因而给人的感觉是顽皮好动,耐不住寂寞,恰如青春少年;“磐石”的外在特征是:厚重端方,因而给人的感觉似一位老成持重的长者,以自己的宽容静默地守候着顽皮少年,甚至因此愈发享受生命的快乐。

抓住“物”的外在特征,解读所谓的“托物言志”。在我看来,这一环节直接影响到后面仿写的质量及对散文《霞》及《霞》中“云彩”“霞光”“云翳”的真正理解。当然,课堂时间永是宝贵,孟老师没有放开,我想应该是出于落实与完成整堂课教学内容的考虑。

 

三、对本堂课的改进的建议——是否可以删去开头的“时文阅读与写作”读后感的点评,把教学重点放在托物言志的“物”与“志”的理解上?

 

曾看过关于中美教师在上海听课后的不同观点:中国教师认为课堂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美国教师认为课堂是帮助学生生成问题的。亦是亦非?我也深陷纠结之中,孟老师的这堂课似乎带给我更多的遐想。所谓“鲁班门前耍大斧”,不才不够谦虚,还请孟老师不吝赐教!

victoriazsl | 阅读全文 | 回复(1)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标签:问题 突破口 生成 
  • 2014/11/4 19:53:00
    >>Re: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 ——评孟老师的课
    mhmin66谢谢张老师直言卓见,真是如此。简单否定一是没有教学智慧,二是伤害学生探究精神,与探究学习宗旨背道而驰,课后陈立德老师也指出同样问题。诗歌解读意义
    的丰富性,文学的东西本身就没有规整的理解,怕的就是蛮横的武断。
    所谓公开课最怕的就是教学任务。也正是因为诗歌理解非本节课主要内容,避免喧宾夺主,故未作深入,而这恰是败笔,所以一堂课的功利之心,常存在所谓“公开”二字之内,非本心,非常态,可见,为公开课而公开课,是最要不得的。
    关于时文阅读的点评,我是觉得语文最重要的是开掘学生的思想,展现不同的思考方式,也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一种渠道。

    一斑窥豹,请大家不吝言辞,教研就是为了提高,谢谢!
    mhmin66 |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用户公告
    请稍候,载入中。。。
    时间记忆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相册
    最新日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回复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好友
    站点信息
    请稍候,载入中。。。
       http://blog.sysuschool.com/u/victoriazsl/index.html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