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时 间 记 忆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请稍候,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请稍候,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请稍候,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新世纪中学物理教学改革之我见
[ 2007/9/24 17:01:00 | By: zdfzwkc ]
 

新世纪中学物理教学改革之我见

 

 

摘要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同时应改革教学模式,渗透“STS”教育;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开展活动课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物理教学、教育质量.  

 关键词 实施;更新;改革;渗透

 

由于曲折而艰难的中美、中欧“入世”谈判先后结束,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接轨越来越近,而教育与世界的接轨也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关注和重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由广东率先开始实施的“3X”新高考模式的出台,……这一切无疑为教育改革注人了生机和活力,也对全国中学物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跨入新世纪之际,笔者认为,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适应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工具,具有较全面素质的物理教师队伍   

由于物理学具有概念性强、实际性强的特点,不少物理教师的内功修炼主要放在对物理概念的严密阐释、对习题的精辟分析和对验证性实验的操作技能指导上。这种“一支粉笔、几个实验”管一辈子的思想,在不少中老年物理教师头脑中根深蒂固,甚而自我陶醉。因地理环境、学校规模、办学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相当数量教师的继续教育,教研活动形同虚设。信息不通、孤陋寡闻、知识老化陈旧、样式死板的课堂教学与日益普及、琳琅满目的电视画面形成强烈的反差,自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对相当数量的学校仍很遥远。但在有条件的学校,也并未受到每个人的重视,笔者曾在一所全国著名重点中学观摩过一位老师的实验设计课,其实验设计思想,教学方法都可圈可点,但对新媒体教学手段的掌握则很不得心应手,由此可见有一定的代表性。  

 1998年开始,广州市教委对全体教师全面推行继续教育制度。除固定的市教研活动外,与多所高校配合,为在职中学教师开设了公共、综合、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班上百个,为教师学习新的教育理论,适应现代教育观念、及时了解最新科技成果,提高电脑操作水平和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能力,丰富教学手段,加强信息交流,加速知识更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认为:在各级政府加大教育投人的今天,广大中老年物理教师更应乘掌握现代教育工具、教学手段的“末班车”,为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生涯增添腾飞的“翅膀”.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对新世纪物理教师素质提出明确的要求,并为其发展提供必需的条件。

2 渗遗“STS”教育,加强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2l  “升学教育”的历史原因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因考生多、招生人数少、录取率低,出现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奇特景象,被誉之为“黑色七月”.究其成因:既有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传统思潮影响的,也有农村学生为跳出“农门”发扬“穷棒子精神”苦学的,还有因文化大革命不能园大学梦的“老三届”毕业生,把希望转移到子女身上来实现的——凡此种种,给中学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相当长时间内,高考录取率成了学校的生命线,几乎成了各类中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唯一依据。在高考命题及社会思潮的影响下,中学物理教学尤其是高中物理教学,为贴近高考,不得不高起点地带领学生追随牛顿、法拉第的足迹,去领略物理学的辉煌成果,在题海中艰难地跋涉,尤其是相当数量的农村中学,连演示实验都难以开全,许多学生实验也只能纸上谈兵。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很多学校不得不过早地实行文理分科,这种畸形的“升学教育”导致许多高中毕业生知识面的残缺,为人才的高层次培养、发展留下了“先天不足”的后遗症。

22 渗透“STS”教育,加强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为纠正“升学教育”的偏向,保证高中毕业生掌握系统、全面的知识,国家教委于1991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高中毕业会考制度。近年来,国家加大教育投人,高校招生人数每年均有大幅度的增加。1999年沿海各省市的高考录取率均在50%以上,上海市高达88%。这为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多年来,我们常听到对学生“高分低能”的众多责难,这实质上是“升学教育”所导致的不良后果。作为中学物理教师,应如何反思并尽快改变这一状况呢?   

“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人才观”由“知识型”——“能力型”——“素质型”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要本着对社会、对国家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培养具有六大科学素养的新世纪人才。而要推行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搞清素质结构及其与物理学科教育的关系。    

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是“自然、心理、社会”统一体的观点,人的素质可分为自然生理素质(主要依赖于先天遗传性因素和人的成熟)、个体心理素质(与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均密切相关)、社会文化素质(依赖于生理索质与心理素质,主要靠后天社会环境尤其是教育的影响)。社会文化素质又分为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   

物理学是近代与现代自然学科的开创者,在现代知识体系中,它“对于决定科学思维结构的观念仍然带来决定性的贡献”。正是由于物理学在自然科学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它对人类社会科学的影响,物理教育对理科学生和文科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培养都是必须的。但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重视知识本身的传授,注意解题能力的培养成了许多物理教师工作的焦点,从而淡化了对知识的切身应用,人为割断了学科教育与学生自然生理素质、个体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发展的有机联系。  

在转轨过程中,我们应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渗透“STS”(即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重视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而学生的科学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对科学知识,科学形成过程及科学对社会作用的理解;对事物的好奇心与对科学的亲近感;逐步形成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和处世立身的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除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开展科技活动,组织小论文评选外,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课堂教学。我国的中学物理教学,总体水平较高,许多物理教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从近十几年来我国参加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取得的优异成绩可以反映出来。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即使我国的金牌选手,对竞赛期间组委会安排的讲座往往不感兴趣,独立交往能力不强,对老师有极大的依附性,这些现象能说与我们的教育无关吗?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太多、太细的状况该痛下决心、彻底改变了。让学生多练、多议、开发思维、活跃思想,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正如肖伯纳所说的,“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然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朋友间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这一至理名言,许多人都有深切的体会,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这方面堪称人类的典范。我们在高校学习生活中,无论是思想上、还是学术上的问题,同学们经过讨论、争辩,往往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启迪灵感从而受益匪浅。这种方法为何不能在我们的中学物理教学中大力推广,使学生早日受益呢?    

为探寻素质教育的规律,从1999年开始,我校为每位学生建立了综合素质档案和学科素质档案,全方位、多侧面地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目标、动手能力等20个方面进行跟踪记载,描画学生成长、发展的轨迹,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寻找提高学生素质的最佳切入点,尽管工作量极大,很艰苦。但我深信,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获得丰硕的成果。

3 积极开展活动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随着“3X”高考制度的改革,物理教学将会出现降低深度和难度,增加广度,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新格局。原先高中理科班物理教学超课时的不正常现象必将得到纠正,这就为我们开设第二课堂,开展活动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997年起,我们根据各个年级不同的特点,结合实际先后开设了“小实验、小制作”、“趣味物理”、“小设计、小发明、小创造”、“多媒体在物理学习中的辅助作用”、“物理学法指导”、“头脑奥林匹克(OM)”等活动课程,为学生们表现动手欲、创造欲提供了自由的天地。由于活动课程多、老师少,在时间安排和精力上都不允许,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自然想到了求助于中山大学物理系,很快得到附中和物理系领导的大力支持。19989月,中大物理系为我们选派了四名优秀的大二学生作为学生活动课指导老师。开始,大学生因缺乏经验,不知如何开展活动,我组老师和他们一起讲目的、谈要求、订计划、拿方案,并注意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由于大学生与中学生的年龄差异小、影响力强、便于交流,既使中学生在活动课中有了很大的收获,又使大学生在指导实践中锻炼了自己,培养了才干,真可谓一举两得。附属中学若与母体实行强强联合,发挥高校优势,紧跟科学前沿,定能开设出高水平的活动课,缔结出科技含量高的实验成果,为活动课程的蓬勃开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近三年来的实践证明,当初对开设活动课程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活动课程的开展,对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兴趣甚为有益,进而促进了学生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的开发。近年来,我校学生的作品获得了广州市中学物理活动设计竞赛一等奖。在校科技节上,也屡有优秀作品问世,像“光控自动计数器”、“光强显示仪”等设计,要接触许多课堂和教科书上没有的知识,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解决设计、制作中的问题,不少学生主动购买、借阅有关书籍,逐步养成了热爱阅读科普、科技书籍的好习惯,从而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学会了思索、讨论,培养和锻炼了动手能力,促进了刻苦钻研良好学风的形成,课堂教学和教育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为促进活动课程科技含量的提高,目前我校又聘请了中大一批教授、科学家组成的导师团,实施“大手拉小手”共创科技辉煌活动。在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共同努力下,我们相信中国学生在国际上“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创新、动手能力差”的评语将会改写,素质全面的创造型人才将会大量涌现,完全由中国教育制度培育出的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将在他们中诞生。

参考文就  

吴国威.科学的历程.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王文清,李代志.素质结构与物理学科教育.物理教学探讨,199911).                                  (收稿日期:20000324

 

本文发表于《物理教师》20009P1-3

 

 
 
  • 标签:物理教学改革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