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亲爱的同仁,亲爱的同学,早上好!
我是高三年级的语文老师詹保胜。今天我的讲话主题是——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本月初,一场普通的交通事故引发了一场打架斗殴,因事件主角是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而迅速引起了广泛围观,一时舆论汹汹,口水飞扬,直至最后李天一被公安机关收容教养,方才告一段落。15岁的孩子还是未成年人,按常理可以免于法律责任,但李天一还是被判劳教一年。虽然舆论的压力很大,但我想公安机关还是会依法办事。今天我不想从法律规范公民言行的角度来看问题。我只从教师职业角度谈谈我的一点看法:这孩子缺乏教养! 什么叫教养,词典上说“教养是‘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或者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准。当然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更愿意将这个词理解为“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比如说吃饭要端碗,不在盘子里挑挑拣拣,不拿筷子敲碗,比如说递水递饭一定是双手,最后一个进门要记得随手关门,还比如洗了手不随意甩手,用完厕所后冲洗干净以方便他人等等。“教养”在良好人际关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核心包括有爱心,尊重他人,做事有分寸,善解人意,温文尔雅,注重细节,关心他人,心胸宽阔并发自内心,正派真诚、光明磊落等等。教养的本质是对人的关怀,不仅对自己,同时也对他人。因为关怀,我们才能注意并准确地把握交往尺度,给别人留下了必要的私人空间;我们才会克服种种不便,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公德的要求;注意处处使用礼貌用语,努力营造文明平和的氛围。人际交往有一条基本规则:你怎样待人,别人也怎样待你。你关怀别人,对别人体贴、周到、真诚、公正、尊重、得体,别人通常也会反过来如此待你。久而久之,你就具有人际吸引力,你的社会交往、社会赞许需要就能得到充分满足,于是,你便为自己创造了一种有助于持续发展的良好的人际环境。
回到这一事件中,对于教育孩子,歌唱家李双江应该是用了心的,李天一在钢琴、书法、唱歌等方面,都很了得,可以这样说,他获得的荣誉比他的岁数都要长。光看到这些,一个优秀少年、成功少年的形象跃然纸上,谁会把他跟不拿驾照却开着豪车、还挥拳打人的暴力少年联系在一起?也许李双江培养了自己孩子多方面的艺术造诣,但是却没有告诉儿子必需的一些生活礼仪与知识。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但“乘凉”并不意味着对父辈的依仗,就可以挑战社会规则,挑战道德准绳,就可以仗势欺人,一言不合拳脚相向。一句话,这孩子太缺乏言行举止方面的教养了。有人就这样报料,说他“平时性格就比较狂妄,总觉得自己的爸爸是李双江就了不起,经常在人们面前炫耀”,也有邻居说他回到大院,把个车喇叭摁得非常响,一点都不管是什么时段,会打搅到谁。这样的孩子,不出事才怪呢! 权力不等于教养,财富不等于教养,技能也不等于教养。有些“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之所以被人特别诟病甚至愤恨,都是因为他们既不注重教养,更不把法律当回事。
今天是9·19,昨天是9·18,国耻日。不管我们带着怎样的民族感情看待我们的近邻——日本人,但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教养有素绝对让全世界震惊,因为他们的行为准则是不要给他人添麻烦,决不妨碍他人的正常生活,所以他们才能在细节上尽可能地为他人着想。一个用滥了的例子——日本东京奥运会后,容纳了10万观众的体育场上竟然没有一点垃圾!比起他们,我们的确还差比较远。改革开放多年,国人也纷纷走出去,一改中国积贫积弱的形象,这本是一件好事,但老外们专门用中文写的“不要喧哗”“不要拍照”等标牌,也着实让我们好多同胞颜面丢尽,还连带影响了国家的形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见大吵大闹,推推搡搡甚至更可怕的行为。所以有人说,安静是一种美德。这些其实都是生活小节,但关乎教养。
有教养的人,懂得教养就藏在细节里面。遇到熟人随时问好,梳理头发不留异样发型,按要求扣上上衣纽扣,多走一步将垃圾轻轻放下,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可以这样说,德育读本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写的全都是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虽繁琐但必需。当然教养并非一蹴而就,教养是细水长流的。教养可以遗失也可以捡拾起来。教养不仅活在我们的皮肤上,也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教养不是遗传的产物,而是潜移默化和自我完善的结果。
一个人从幼儿时候就该慢慢养成好的教养,不要等到大了、老了还被人说成是个没有教养的人,这是让人羞耻的事情。如果因为缺乏教养而触犯法律,那么事情的性质又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了。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