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材料作文
阅读材料,选择最佳角度,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益王赵元杰是宋太宗的第五个儿子。曾经修建了一座假山,召集僚属饮酒,众人都夸赞假山,而王坦却独自低着头。益王强迫他看,他说:“我只看到血山,根本没看到什么假山。”益王很惊讶,问他原因,王坦说:“我在田间时,看见州县的官吏督促交税,上下一起逼迫,父子兄弟被鞭打痛苦不堪,血流满身。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税筑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么呢?”当时太宗皇帝也在修建假山,还没完成,听到王坦的话之后马上命人砸毁假山。
|
1、材料解读
这则材料主要是说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王坦不避权贵,直言不讳,太宗父子醒悟。
2、审题角度
1)王坦直言不讳,不畏权势;2)益王与太宗虚心接受,知错能改;3)老百姓忍受苛捐杂税,生活艰难;4)封建帝王骄奢淫逸,鱼肉百姓。
四个角度核心都是指向百姓问题,也就是材料中触目惊心的“血山”一词。
而探讨民生问题,既关注时代扣住时代脉搏,也最能够反映民本思想,也恰恰是最有深度最有代表性的话题。
3、扣住最佳角度,从正反面立意
所谓立意,即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有教益的道理。良性行为,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于是对楷模行为的学习,对成功经验的总结就是提炼有教益的道理。恶性行为,是我们防范的对象,于是对恶性行为的批判之语,对恶性行为的预防之词即是提炼有教益的道理。中性行为,那就需要我们根据自身的认识来判断,若赞同就比照良性行为审题,若反对就比照恶性行为审题。不过最好是不一边倒,因为中性行为必定是既有合理性也有可批判的地方。
4、本文写作的思路:
审题时我看重统治者的道德修养,强调节俭的现实意义,关注民生,关注当下。
拟标题延续了我一贯的做法,成语或词组,对偶或对称。
文章开头要概括材料,有目的地提炼材料的信息,尽可能地简洁;开头还有一个任务,鲜明地推出文章的主旨,为下文展开论述服务。
正文部分我沿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路径走。
“是什么”重点解说“戒奢以俭”的内涵,用“不是…不是…不是…而是…而是…”,然后举例阐释,最后分析。
“为什么”强调的是作用。“戒奢以俭”对暴发户式的中国,意义非同寻常。如果我们的政府不懂得如何过富裕后的生活,那我们还将跌回贫困。放眼世界,只看看我们的邻居就知道,“戒奢以俭”何其重要。
“怎么做”走的是老路,不能靠道德,只能靠制度,当然制度的执行要严肃认真。
结尾部分用了两段,一段回扣材料,首尾呼应;一段重申观点,发出号召。
5、作文写作
戒奢以俭,民富国强
2012-12-22-zbs
①赵氏父子修建假山,王坦直言此假山是“血山”,因而不忍看。王坦之言击中统治者的要害。奢侈是建立在残害百姓基础上的犯罪。(概括材料,点评)
②古时孟夫子劝导梁惠王时说: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即是说统治者能够爱护百姓,百姓自然拥戴统治,于是天下无敌。我很赞成孟夫子的见解。无论哪朝哪代上位者都应该戒奢以俭,然后百姓安居乐业,然后国家繁荣昌盛。(引申,推出中心观点)
③或许有人对戒奢以俭存在误解,以为做官的都得过苦行僧式的生活。戒奢以俭不是不吃不喝,也不是不居不行,更不是不消费。戒奢以俭是强调合理消费,强调量入为出,强调低碳生活。前不久上海少女援交丑闻曝光,让上海人蒙羞。而让国人最惊讶的是这些少女并非贫困所迫,而是为追求奢华而自甘堕落。之前还听说过安徽小伙子为了买苹果手机卖肾脏。追求奢华到这种地步,真是时代悲哀,真是文明之殇!(回答什么是“戒奢以俭”)
④这个时代需要戒奢以俭,尤其是在中国。在我们这个人口大国,最可贵的就是和谐发展。可我们的周围并不和谐,或者说和谐都要带上双引号。真正和谐与否,很大程度上要看政府是否节俭。日本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时,小心翼翼,于是政府官员犯错率低;而我们某些地方政府奢华成风,少有体恤百姓者;甚至连最偏远的贫困小县城也要建造富丽堪比美国白宫的政府办公大楼。我们有目共睹日本国家的和谐从何而来?而我国群体性事件以几何级数增长又是为什么?闭上奢华的眼睛吧,收起贪婪之心吧!以俭养德,以俭养民,以俭养官,以俭养国,那么中国会比任何国家更和谐,毕竟中国老百姓很容易满足。(回答为什么要“戒奢以俭”)
⑤当然戒奢以俭无法通过自律达到,必须有相关制度保证,并且要有人严格执行。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全家出游,但他的妻子不与他同乘一辆车,原因是他妻子坐公车要缴高额费用。如果不是德国有严厉的制度和严谨的精神,谁愿意那么费麻烦呢?中国的“三公消费”数额之巨,让人瞠目结舌。民众也只能谴责,却无法追究他们的罪行。因此当我们能够制定出与时俱进的节俭法,并严格执行。那么我们民众的税负必将减轻,民众也会更加富裕。民富则和谐,民富则国强!(回答怎样才能做到“戒奢以俭”)
⑥有人说我们今天的社会与宋朝很相似,社会繁荣,政府富裕,但百姓贫困。宋王朝农民起义事件多,农民革命虽未推翻宋王朝,但削弱了国家的力量,最终北宋王朝的二帝都被金人所俘。真是奇耻大辱!(回扣材料,首尾呼应)
⑦以历史为镜,可照兴衰。我们要大力提倡节俭,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结论,号召)
本文存在一个较大的缺陷:“为什么”环节分析不够充分。请读者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