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造文章妙语
2012-03-25-zbs
好的语言犹如榴莲酥,香脆滑软,令人食指大动;但是吃起来叫好,做起来困难。许多有经验的老师会指导学生仿照鲁迅钱钟书余秋雨等大家的语言造句,也有老师会引导学生使用诸如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来创造优美句子。那些方法都是切实可行的,不过笔者还总结出另外三种创造妙语的方法,写出来供大方之家指正。
一、 用具象或形象替代抽象的概念,制造立体的动感的画面。
创造作文妙语与审准作文题意的做法大相径庭。作文审题时强调挖掘具象的引申义比喻义等抽象义,并要由此提炼出具有广泛意义的道理,然后才能够下笔成文。如以“墙”为题的文章,审题时就要由房子的外墙引申到人们心中的隔阂到父子母子间的代沟等等,而以“沙子”为题的文章则要由河边的沙子引申到孩子们的小毛病到人性的弱点等等。妙语训练恰恰相反要尽可能将概念具象化或形象化,让读者从语言中看到画面甚至电影片段。唯如此方可达到语言生动形象的效果。
例如这样一段文字:幼稚的童年时代早已远去,天真的少年时代也快结束了。当我临近中考的时候,我猛然发现我已经开始走向成年。
这段文字叙述了人生的三个阶段,叙述准确但不够生动。如果我们用具象来描述,其效果就不一般。
咬着奶嘴傻笑的幼年早已被妈妈收进摇篮;戴着红领巾欢唱“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日子,也已成了发黄的照片;当我领到高级中学考试的准考证时,我猛然发现,自己已到了领身份证的年龄。
这里“幼稚”、“远去”、“天真”、“少年时代”、“结束”、“成年”等词语都是内涵不确定的抽象的概念,换成“咬着奶嘴傻笑”、“被妈妈收进摇篮”、“戴着红领巾欢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发黄的照片”、“领到高级中学考试的准考证”、“领身份证”等内涵确切的意象后,一幅幅富有情趣的画面就像剪辑过的电影片段一样,真切亲切令人动容,生动形象之感油然而生。
还有用形象说话,同样妙不可言。如:
她像林黛玉一样孱弱,却没有像贾母一样的保护伞,遇到困难的时候只能装出“二木头”贾迎春的表情。
他真是个孔乙己,挣了面子丢了里子。
他比阿Q还麻木,遇到力气大的就认儿子,遇到力气小的又装老子。
他就是王安石笔下的梅花,“凌寒独自开”,从不屈从于别人的颜色。
二、打通各学科各行业各领域的隔阂,优化组合出奇出彩。
在植物学上有一种人工营养繁殖植物的方法叫嫁接,即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在语言学上,也存在这种嫁接式创造新鲜意象的方式。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学会打通各学科各行业各领域的隔阂。每个行业都有专属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往往只限于某个行业的自我界定。如果我们将它们视为语言材料,就可以重新加以审视,合理嫁接就极有可能在语言创新上有较大作为。
我们将学科打通可以出新。如:爱情方程式——爱情的获得合理途径;爱情溶解度——爱情能够包容多少喜怒哀乐;爱情经纬度——爱情长度与宽度;爱情ABC——情窦初开。爱情原本模糊,嫁接到数学方程式化学溶解度地理经纬度英语ABC上之后,它的指向变得明确具体,它的内涵则随着各学科名词的专有特性而发生了奇妙的反应;且由于贴近学生的学习,信手拈来,所以对中学生来说是个很好的创新语言途径。
我们将行业打通可以出新。如:情感超市——指情感丰富多彩;情感一贴灵——指某种情感的特别功效;情感麻醉剂——用情感使对方失去理智;情感高速公路——指在情感方面急速靠近或飞速恶化。“超市”属商业概念,“一贴灵”、“麻醉剂”都属医学概念,“高速公路”是交通概念,情感与之嫁接后就呈现出不同行业的特点,从而拓宽了语言的意境,增强了表现力。
我们还可以打通五官的感受。如:响亮的色彩——视觉与听觉交融,表达出色彩的力度;芬芳的母爱——母爱既是一种听觉,也是一种视觉,用嗅觉修饰则让母爱变得极富层次感;绿色的歌曲——听音乐让人看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苦涩的笑容——用味觉修饰动画感较强的笑容,叫人体味这笑中三昧;冰冷的话语——用触觉修饰听觉,一眼望去可知话语让人心寒。等等。
我们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来重装一段文字,会发现语言的神奇。
示例文段:
①中年是一个繁杂丰富的人生阶段,它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平庸的一面。② 我现在是身兼多职,既要照顾年迈的老人,又要照顾自己的孩子。③学校里的事要忙,家务事也不能不管,自己还得进修。④生活就是这样有苦有乐的进行着。⑤有时候颇为感慨:生命就这么不知不觉地流逝了。
重装文段:
①中年是一块冷暖难调的画布,色调的温热和线条的明暗在这里交织。②中年的行囊中装着一生最多的面具:既要扮演孝顺的儿子,又要扮演慈祥的父亲。③中年的目光不能遗漏生活的任何一个角落:既要关心柴米油盐是有是无,儿子的分数是两位数还是三位数,又要关心文坛上最近有什么新名字,教育界近来有什么新“动作”。④生活就是在人民币和粉笔灰之间,在教师节的贺卡和厨房的抹布之间,杂然交织着。⑤有时候难免有感慨:生命就随着这日子,在一根根多起来的白发和一张张少下去的日历中,悄然流逝了。
重装后的文段,既有立体的动感画面,又有打通各域的扩大,兼顾了形象化与陌生感,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
三、分步骤分层次地描写,语言精细纤毫毕现。
“艺术起于至微”,“细微之处见精神”。细节描写就是要运用精雕细刻的手法把描写对象的特征细致入微的刻画下来。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话不厌其详的细致描绘,都会使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细节描写既是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功,也是记叙文乃至小说出彩之所在。不过只有掌握了细节描写的技巧,方能真正做到“语言精细纤毫毕现”。
我们先看何其芳先生的经典之作《秋海棠》一文的某个片段:
如想得到扶持似的,她素白的手抚上了石阑干。一缕寒冷如纤细的褐色的小蛇从她指尖直爬入心的深处,徐徐的纡旋的蜷伏成一环,尖瘦的尾如因得到温暖的休憩所而翘颤。
作者描写女子以手轻抚秋天的石阑干,一股凉意爬上心头。在这里作者首先将抽象的凉意比喻为“褐色的小蛇”,使之具体化,然后分三个步骤——爬入心的深处,蜷缩成一环,翘颤——生动而细致入微地描写出凉意变化,画面感清晰,令人拍案叫绝。
再看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的某个片段:
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作者写孔乙己对孩子们既爱护又因为自己豆子不够分配的尴尬,采取就是分多个步骤描摹出动画片段的方法:先写眼神——着了慌;接着写手势——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再写姿势——弯腰,直起身;最后又回写眼神与头势;此外还有两处语言描写。如此分步描写,制造出画面感清晰、动作连贯、传形传神的效果,从而生动刻画出孔乙己善良而迂腐的形象。
此两处例子告诉我们动作描写尽可能分出步骤,写出过程,不宜直截了当。至于化抽象为具体,采用合适的修辞手法,也是必须的。在我们学生学习描写落叶、流泪等动作行为时,就可以采用分步描写的方法。如,写落叶。先写黄叶在枝头挣扎,接着写微风轻抚黄叶跌落,再写叶子在空中飞舞的姿态与对枝头的眷恋,最后写落叶归根安详平静。又如写流泪。先写受到触动鼻子发酸,接着写一股暖流涌上眼眶,再写泪水在眼眶中聚积,最后写泪水如断线珍珠般滚落。
另外静态物体或环境描写可以采取分层次的描写方法,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及触觉等感官,写出描摩对象的立体形态。如描写花朵,可以从花的色彩、形状及气味等多个层面着手,也可以从花朵的瓣、花蕊及绿叶等多个层次描写。
以上数种语言训练的方法,其美化效果至少有三:一则制造合理的陌生感,推陈出新;二则制造画面感,化抽象为具体;三则细致入微,如临其境。只要指导得当,训练适量,改造学生平庸语言的目标就不难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