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狄马《一头自由主义的鹿》杂感
近来,越来越体会到阅读的乐趣。阅读让我能沉下心思专注地做一件事,能让我感到充实。最重要的,它让我思考许多我以前未曾思考过的问题。还有曾经有许多不理解的现象,通过阅读,我忽然就明白了。
这半年来,给我印象最深以及对我影响最大的书是狄马的杂文集《一头自由主义的鹿》。一个偶然的机会阅读到了其中的一篇文章《荒谬的苦难哲学》,读完后脑子里仿佛有一个地方被打开了。我曾经的确认为“苦难可以成就一个人的伟大”,我甚至曾经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过很多伟大的作家都有着苦难的人生,正是这些苦难造就了他。而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深感羞愧,为我的不假思索、不加辨别地给学生灌输的简单粗暴的观念。
狄马说:“苦难并不总是导致伟大。相反,在很多情况下,它毁坏了人的尊严,伤害了人的心灵,扼杀了天才的创造力。”“要让所有人都顶住贫困、疾病以及各种世俗专断的压迫从事他所心仪的事业,未免是奢望。”我拍案而起,觉得此话说得颇有道理。他在后文中还举了诸多的例子来论证,还谈到有些苦难完全是人为的,由此而导致许多人没有选择地承受了这些认为制造的苦难,而这便不能成为“苦难成就一个人的伟大”的证明,因为“一切没有选择的行为,在道德上都是没有价值的”。比如,古代许多宏大的建筑工程,我们用一句话“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可有思考过那些劳动人民是否是愿意参与建设的?还是被动的?
所以,作者把苦难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天灾,无可避免;一类是人为,可以避免,但施害者往往编织一个虚假而华丽的说辞,大概率来说是套上“爱国”“大义”等道德枷锁,让被害者受尽苦难还心甘情愿甚至感恩戴德。结合社会现状,我深有同感。一下就解释了我许多的疑惑。
我就去网上搜寻这本书,想看看其他的文章。可惜网上一本书价格已经将近200块了,还没货。我就图书馆找,很幸运,还有最后一本,还是作者亲笔签名版本。我相信了狄马的一句话:“在书和生命之间总有一种奇异的联系,就像宝剑之于剑客,骏马之于骑手,弯弓之于猎人一样,一本给灵魂带来丰饶庆典的书籍总是在某个命定的时刻自天而降。”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我如获至宝,捧至手心。封面图片是森林的一角,主角是一头鹿,还有一只小兔子,正如封面的话语“说说底层,说说尊严,说说我们这个时代”一样,这两种温顺的动物大概象征的就是“底层”吧,底层生物想要获得绝对的自由是不可能的,毕竟丛林里有诸多老虎、豹子、狮子这样的食肉猛兽,能生存已不易。
书本内容广博,涉及对民主、自由的思考,对汉语、文学的讨论,一些读后感,还有一些生活杂感。整体而言,是一本批判社会的书籍。整本书给我的感受是作者对我们的文化进行了深入地思考,他十分欣赏西方的文化、思想,经常会将国内与西方做一个对比。二者的确有诸多不同,但我也并不觉得西方月亮更圆。国情不同,民族特性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无法用同一套制度、理论来评价。当然,必须承认的是,我们都是人,是人,就都应该具有尊严,被人尊重。
关于制度、文化,他在书的举的例子让我颇为震撼:1991年就读于美国爱荷花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卢刚,开枪打死了包括自己导师在内的五人后饮弹自尽。然后,令中国人想不到的是,在案发后第三天,受害人之一、副校长安妮·克黎利女士的家人,就通过媒体发表了一封致卢刚家人的公开信。信中称:卢刚家人也是受害者,他们彼此应以宽容的态度分担悲伤。还有2007年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韩国留学生赵承熙用两把手枪射杀了32位同校师生和理解举枪自尽。案发后社区为遇难者举办的守夜祈祷仪式上,他们点燃了33根蜡烛,。牧师看着33根蜡烛说:这里的每一根蜡烛都象征着一个生命,它们现在都很平静,我相信他们都在上帝那里得到了安息。当那位凶手在开枪的时候,我相信他的灵魂在地狱里,而此刻,我相信上帝也和他的灵魂在一起,他也是一个受伤的灵魂。不仅如此,在校方举行的悼念仪式上,放飞的气球是33个,敲响的丧钟是33声,次日安放在校园草坪上的石灰岩纪念牌是33块,其中一块碑上写着“2007年4月16日赵承熙”。他最后得出结论说:这种化敌为友、以德报怨的宽容背后,实际上是一种整体的制度文明和法治秩序在起作用。在那样一种高度完善的法治秩序和文明背景中,美国人根本用不着担心,法院会“吃了原告吃被告”,凶手会装病保外就医或者干脆以行政处分代替惩处,舆论会遵从一个统一的口径假装什么也不知道。
我认为这其中不仅是法制在起作用,还有他们的宗教信仰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以往读到的很多西方文学作品里,有时候也不太能理解作品里的一些人物的做法,比如《复活》中聂赫留朵夫为什么一定要向监狱中的玛丝洛娃忏悔并弥补自己的罪过。还有上文提到的例子中,其实还有关于基督教义中的“宽容与救赎”。这是与我们的文化不同的地方。
由此,我又想到了当前一些不符合主流的声音对青少年的影响。引起青年人思辨思考是没问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优秀的文化与制度,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这恰巧是老师的职责所在,即如何恰当地教学生理性爱国、理性对待网络上的声音。任重而道远。
多读书,是我给自己一直以来给自己的警示语。正如狄马所说说:“时间是迄今为止人类面对的最残酷、最公正的法官。我相信,经过时间检验的那些由卓越心灵培育出的伟大作品永远是指引人类精神前行的明灯。”钱钟书先生当年站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高楼上感慨:“我站到这里悲喜交集,悲的是世界上竟有这么多好书我没有读,喜的是世界上竟有这么多坏书不需要我读。”我也希望我能像他一样时常为还有好多好书没读到而感到悲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