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修之死说开去
听课时,我一直纠结于这个问题:杨修是否真的该死?因为课堂上师生对他的价评几乎全都是负面的:杨修之死,全因他多次犯了曹操的忌!
请看老师设计的课堂活动:揣摩曹操的肺腑,对杨修的每一次犯忌,曹操会有怎样的内心独白,请合理想象,并仿照句式写在学案上。
结论自然只能是:“我的门该是你改的吗?我的酥该是你分的吗?我的梦该是你解的吗?难道我儿子也是你能陷害的吗?难道我考察继承人的计划,也该是你参与的吗?难道我的兵,也该是你带的吗……”
对此,我不禁要傻傻地问:评价杨修时,我们究竟站在了谁的立场上?我们是不是自觉地站在了权势者的官本位立场上,用曹操的方式在思维,用他的口吻在说话,体会一种高高在上、生杀予夺的快感?换言之,我们是不是被异化被奴化而不自觉,甚至心甘情愿,甘之如饴?
我无意于探究历史上杨修与曹操的真实面目,也无心思考带有三分虚构的被我们作为文学作品的《三国演义》中的杨修与曹操的形象,我只念念不忘这个问题,杨修真的该死吗?
最后,老师归纳他的死因:
其死因之一是性格悲剧:恃才放旷,张扬外露;徒有敏捷才智,却不懂隐藏锋芒;无政治远见,一个在政治上站错队的人。老师深沉地告诫涉世未深的孩子们,真正的大智是深藏的,是不那么外露的,这也包含了警示人们不要耍小聪明的意思……
这样就该死吗?听课时,我甚至胡乱想起了金庸先生的小说《倚天屠龙记》的高潮部分“少林屠狮大会”,山东拳师夏胄质问滥杀无辜的峨嵋派的一段话:“这位司徒兄弟虽然口头上尖酸刻薄些,只不过生性滑稽,心地却甚是仁厚,一生之中,从未做过任何伤天害理之事。”言下之意,他罪不至死。是的,杨修也罪不至死吧。
我们要教给——准确地说,是无意中传递给——孩子们什么样的生活经验?社会险恶,人心难测;谨小慎微,谨言慎行;祸出口出,逢人只说三分话?
其死因之二是政治悲剧: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却无政治远见,杨修深深卷入到了曹丕和曹植的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权力之争的牺牲品。结论是,他只是一个文人,一个站错队的文人。
对此,课后孟华民老师发出了沉重的叹息:“在一个权力本位的价值体系中,文人偏想在政治上一试身手。但是政治才能与文学才能是两回事,文人的文化系统与官场厚黑文化更是不存在交集,文人的梦想只是学好文武艺,售予帝王家,但历史上之所以落魄文人诸多,根本上就是这两种文化系统不能交集的结果,文化、文人永远是牺牲品。所以杨修其实虽然聪明,但是在政治上这种聪明显得不合时宜,他的悲剧性结局是注定的。文人带着个性带着理想色彩从政,得志了,是政治的悲剧;不得志,肯定是个人的悲剧。从这个意义上说,文人的孤傲留在文学中可能更是一笔财富。”孟老师站在了历史和文化的高度,感喟深沉,我自是十分佩服。我不认为杨修清白无辜,也不必看戏流眼泪般自作多情,我只是觉得,作为老师,我们必须思考,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影响他们什么样的价值观。
老师的课堂结尾启示语也很有意思:以史为鉴,悟处世之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请大家把今天的感悟和启示写在随笔上。
我倒想问一句,上过这样的语文课,学生究竟会感悟到什么?更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想让学生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什么,具体地说,是从杨修之死中领悟到什么做人处世的生活哲学?是唯长官意志看人脸色的逢迎技巧,还是明哲保身、全身远祸的犬儒哲学?
课文毕竟是例子,无关宏旨,但小孩子从中领悟到的生活哲学,这种体验性情绪性的知识却会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一辈子,可不慎乎!
一部中国历史,既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荣耀史,又何尝不是中国人委曲求全、匍匐在权力冰冷的屠刀下痛苦呻吟的苦难史,一部充满无奈和屈辱的、美其名曰生存智慧的辛酸史,一部中国人如何一步步由正常的人退化为温顺怯懦的羊的黑暗史。而如果全盘接受地读,恐怕我们自己都会变成羊而不自知。所以,我时常叹息,如果不带着批判的眼光,也许真该如鲁迅先生所言,少读甚至不读中国书。
当然,我不是鼓励孩子们都像我一样做个楞头青,该讲该学的生活常识,还是得学得领悟。生活就是白开水,平凡平淡平庸才是真,生活不张牙舞爪,不阶级斗争,但生活总有需要我们勇敢、坚定、血性、奉献的时候,怒目圆睁的时候,否则这个社会如何进步?
记得两年前,我在听《变色龙》一课后写了一篇短文,坦言了对同学们缺乏勇气与正直坦荡人格的失望之情,小小年纪,就活得这么精明,这么世故,一点都不愿也不敢承担责任。我也很纳闷,孩子们都是从哪学来的这些东西?现在想来,我们有意无意的课堂教学也是其途径之一吧。
回到办公室,我还沉浸在这一课中,当然我只是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我们该如何处理这个细节?是我太认真太执着吗?其实我自己也不太确定。
我一贯主张,塑造学生刚健开朗、阳光活泼的人格,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当然,对文化对传统还是应有些敬畏,或起码的尊重,但少些禁忌,少些畏惧,活出自我本色,活出生命美丽,才是语文课堂甚至所有课堂应有的主旋律。
我想起了龙应台先生在北大演讲中的著名结尾:“我的梦想是,希望中国人的下一代可以在任何一个晚上站在任何一个地方说出心里想说的话,而心中没有任何恐惧。我们这一代人所做的种种努力也不过是希望我们的下一代将来会有免于恐惧的自由!”
所以,回到课文中来,我觉得老师不光要展现权力者的冷酷无情,残暴凶狠,展示主人公的性格缺陷,还得告诉孩子们:这是一个压抑人性的时代,一个把人不当人的时代,一个所有人都异化为政治斗争工具或牺牲品的时代,杨修才会有这样的结局,今天,我们不能说这个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官本位的阴魂不散,时常幽灵附体,等级意识仍然在我们的社会里根深蒂固,领导的看法大于宪法等等,而我们的使命就是尽我们的一份绵薄之力,让它早日滚进历史垃圾堆中去,迎接一个充满自由呼吸的、自然自在而又自由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