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再说“告密”
[ 2014/3/18 19:56:00 | By: 瓜哥 ]
 

再说告密

 

今天在办公室,同事和我谈到了一件不开心的事,领导忽然找他谈话,让他以后在办公室不要乱说话,破坏安定团结,“谁这么缺德呀,没事到领导那里告密!”我说,嘿嘿,江湖自是风波恶,你现在知道地球危险了吧。

说笑归说笑,其实我也很无奈,是啊,为什么我们这儿会有这么多的告密者?从一个教育者的角度思考,是否也因为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其实我知道,我们的教育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老师在有意无意中培养了学生喜欢告密的习惯,而很多学生干部的主要工作就是告密。

我想起了科学家曾经做过的一个著名的实验:在被关在笼里的一群猴子的头上挂一串香蕉,只要有一只猴子碰触那香蕉,就让全体猴子挨打,到后来,任何一只猴子去摸香蕉,所有的猴子都会集体去殴打它,直到所有猴子都望着那串香蕉,一动不动……这个实验当然可以作很多种解读。我们不妨这样看,挂在空中的那个香蕉不叫香蕉,而是叫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这个虚假的香蕉愚弄了所有的人,猴子们因此同仇敌忾,天真而坚定地以为个人的利益真的就捆绑在那些香蕉上,碰了那香蕉,就是在侵犯我。任何胆敢企图谋取属于自己的香蕉的猴子,就会因为触犯了群体利益遭受惩罚,受到猴子群体的孤立和群殴。

我们的教育方式一直受到多方责难,但是却一直没有去改变。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样的教育方式是控制猴子的最好方法。班级中设班长和值日生,学校中设大队长和学生会主席,且美其名曰让孩子们学会自我管理,其实不然。确立老师的绝对权威,老师让最喜欢的学生做班干部,并且明显给宠儿们不同的关注和优待,从而刺激他们去表现、倾轧和争宠献媚,为了获得自己所不知道的消息,用列黑名单、教唆孩子写小纸条的方式告密,一切的一切,是为着管理的方便。更深层次看这个问题,就是让孩子们不知不觉中认同现有的体制,认同老师和学校的权威,其实质就是让小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对权力敬畏和倾慕。从一个人世界观形成之始,永不间断的鼓励和伤害就在促使他形成对权威的敬畏、驯从,一旦他畏惧权威已经成了习惯,敬奉权力也成了本能,而在是非面前就没有独立坚持的能力。小学里,谁表现最积极,谁就可以当班长;中学里,谁学习最努力,最配合老师工作,谁就可以早早入团早早当班干部;大学里谁最会老师来事,套交情,谁就最有机会入党、参加学生会工作,然后得到比较好的毕业推荐……因为事实很清楚地告诉他们,唯一逃脱香蕉匮乏的机会就是成为管理者较为喜欢的猴子,或者晋级成为管理者,这,将成为整个教育最后强加给他们的终极真理……

我们几十年来,不,也许时间更久,一直在给学生灌输着这样的东西:在权威面前,个人应当无偿地奉献出一切,从精神到肉体。这种无原则的服从在我们的体制中凌驾于一切之上,官本位文化就是如此渗透于社会的每个毛孔,教育如何能幸免!

但是,从来如此,便对么?

很少有人去思考这样的一些问题:在我们的整个教育过程中,我们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样的道德观念?教他从小学会告密,并且从告密中获得利益?教他从小就趋附于强权,而放弃自己的原则?

那些应该属于人性的基本、属于道德的基本、属于一个民族立足的基本的美好品质呢?当一个民族集体成为告密者,互相监视并等待着出卖,信仰、诚实、正直,这些一个民族进步和文明的必需基石成为必须首先毁坏的事物的时候,前途将如何?也许我们已经忘记,在从前闭关锁国的年代里,一个残疾多病的民族或可苟安于一方,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在天空下人类闪闪发光的眼睛无声的注视里,一个道德沦丧的民族,信仰崩塌的民族,一个黑暗中无所不为的民族,会是什么样的命运呢?

记得好莱坞的一部关于中学生成长的经典之片叫《闻香识人》。故事的大概情节是这样的:一个贫寒的高中生,他忽然面对着一场人生最大的考验:要么出卖同学,揭发他们曾经对校长恶作剧的事实,这样就可以上哈佛念大学并获得奖学金的机会;要么就是被开除。这样巨大的考验让这孩子几乎承受不住,可是他坚持着一点:我决不出卖任何人。在即将被开除的时候,一个越战中失去眼睛的将军,来到他的学校,以一番关于忠诚和信义的精彩演说,拯救了他的命运。瞎子将军说:如果我们的学校从小就教育孩子出卖自己的朋友,并且让他们以为,出卖和告密可以获得利益,让他们得到毁坏人格、信义而成为精英的教育,那么我们这个国家的根本就将开始朽坏。

顺便说一下,如果我没有记错,欧美中小学里似乎没有班干部一说。

 

 

今天又听刘伊兰老师讲了那个令人痛心的故事,她讲的故事涉及人性的阴暗邪恶,似与权力本位无关,但我以为还是大有关联,道德沦丧底线失守总有一个真正的源头,于是贴出这篇旧文。想法不成熟,甚至失于偏激片面,欢迎大家吐槽批判。

 
 
  • 标签:告密 教育 文化 批判 
  •  
    Re:再说“告密”
    [ 2014/3/18 20:58:00 | By: 游客(游客) ]
     
    游客(游客)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这“活着”就能成为“经典”的社会中,人几乎都成了人质啊,并竞争着做稳人质,做稳之后就斯德哥尔摩了;“告密”不过是维护这可怜的生存权而使用的较为便捷的手段而已。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时 间 记 忆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请稍候,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请稍候,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请稍候,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