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关注材料的背景
[ 2015/1/30 8:40:00 | By: 瓜哥 ]
 

关注材料的背景

中大附中  何云华

 

先从一道作文训练题说起——

上海2011年高考作文题: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按照班上同学的一致要求,我不再作写作辅导,结果,很多同学就直接写成了下面这种辩证思维:一切都会过去,同时,一切也都不会过去;你以为一切都不会过去,但其实一切都会过去,可是说到底,它们终究还是不会过去……绕来绕去,看得我头晕。可当我向她们叫苦时,她们竟然振振有词,老师,这一切逻辑都很清晰啊!

我只好放下作文,对同学们说

无论平时的生活交流还是写作时的表达,我们的任何观点,总因它有具体的语言背景而有意义,就是说那些话表达的肯定是特定场合的意思,而那些所谓放之四海而皆准、脱离了具体语言背景的观点其实没有多少意义。比如,当我们说“一切都会过去”时,通常是用来安慰,鼓励处于困境、悲伤、痛苦、灾难中的人(包括自己),要学会勇敢坚强地面对现实,不要被眼前的难题击倒或吓倒,要乐观积极地面对未来,不要过度沉浸于消极情感中无力自拔。当然这个话题也适合这样的情形:经历了成功的辉煌灿烂,暗示自己复归于宁静,昨天的荣耀不等于今天也会顺利,一切都要从头再来……而当我们说“一切都不会过去”时,话语背景肯定完全变了,我们在强调历史的重要性,强调过去发生的某些特定的事件对今天对将来会有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对内则强调人性千古不变,文化传统绵延不绝,强调习惯性格才是决定人的行为选择与生活态度的关键因素,别以为明天会有一个全新的你……这两个观点适用的场合几乎完全不同,根本没有什么交集,何来辩证思维?也许有人会说,老师,这里也包含了辩证思想的呀:因为容易过去,所以需要重视;因为总不会过去,所以不妨看淡。但如果我们认真思考的话,自会发现其实你强调的仍然只是其中之一,你的话语背景没有偷换,你否定的只是它的反面而非另外一个。

同学们不说话了。我告诫大家,作文不成功,其实多数时候源于我们对语言缺乏这样的敏感,不知道作文中的观点总因其独特语境而有意义,抛开了这一语境而抽象空洞地谈观点之争,必然陷入关公战秦琼这样的闹剧中。

而一道好的考试作文题,总会让不同的考生都能结合自己独特的生活与感悟,写出自己的独到理解,这样考场作文才会“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相信这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原则。因此,关注命题或材料的相关背景,对于我们准确审题有效写作至关重要。

从逻辑的角度来说,背景的第一层含义当然是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对概念的理解通常是逻辑思维的起点,因此衡量、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一般会从概念出发。下面举广东高考作文题为例吧。09年考“常识”话题,命题人还推荐了好几个主题,什么知易行难,什么与时俱进等,无论选什么主题,你心中和笔下的“常识”一定是非常清晰的,绝不会和其他观点串台。你理解的概念内涵和别人不同,外延也一定有差异。类似的题还有“回到原点”,命题中明确了,“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甚至还可以是其他,但无论你写什么,你对“原点”的理解肯定是独特的“那一个”,你大概不会“博爱”到兼顾其他观点

这里,我想特别谈一下2012年浙江高考作文题,那位当作家的母亲因为女儿成绩平平,本不寄予什么希望,没想到女儿竟然因为人缘特好,成了班里“最受欢迎的人”,不禁喜从中来,给女儿点了一个赞:“你快成了英雄了。”她口中的“英雄”其实是“名人”的意思,看到自己的女儿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丑小鸭成了众人眼中的天鹅,自然喜不自禁。可她的女儿的回答却让我啼笑皆非:我不想当什么英雄,这个多累呀,我只想当一个在路边鼓掌的人!很显然,她口中的“英雄”的确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英雄,即有勇气有担当,有追求有坚持,不怕流汗甚至流血,不计代价,只为成功而努力,对平凡人的普通生活与庸常快乐不屑一顾。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她们对“英雄”的理解完全不一样,这个孩子完全没有听懂她妈妈的话,她把自己和奋斗的英雄对立起来,而当作家的母亲竟然也没有听懂孩子的话,还把这一段母女交流的文字记载了下来,当作一段趣闻与人分享,丝毫没有想到自己也会成为笑料。大家自说自话,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对话。更奇怪的是,这样一则“鸡同鸭讲”的故事竟然被出卷老师当作有深意的作文题!哪怕后面出卷老师加了一段话,试图把“英雄”和“鼓掌者”联系起来,让考生作出自己的选择,但既然在开始出了问题,后面怎么可能不勉强呢?

第二种情况便是我们开说的这个例子,看似对立的观点交锋,其实大家的指向不同,各唱各的调,说的完全不是一回事,根本不存在矛盾。这种类型的作文题现在开始多起来了,大概是在鼓励同学们逆向思维,鼓励创新吧。但我个人以为,这里面隐含了一个更大的陷阱,就是概念界定的模糊。而目前学生基本逻辑都无法理清的情况下,盲目求异,实则胡搅蛮缠。

试举一例:2012年广州市二模作文题“改变自己”或是“改变世界”。原题是摇滚先驱约翰·列侬的一句话,其实约翰·列侬丝毫无意于做什么人生导师,他的原意是改变世界就是我活着的使命,这种牛B的话当然只有牛B的人才会说,他不媚俗,不向当时的正统投降,只想做好自己的音乐,并且当真做到了,他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披头士成了摇滚乐的王者,成了一个时代最响亮的名字,换言之,他真的改变了世界。仔细揣摩他的话,不难发现他的另外一层含意就是,我们大多数人放弃了对理想的坚持,对自我的追求,而服从了家长社会的要求,变成了好孩子乖孩子,没有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与风格,我们改变了自己!西人崇尚自由独立,追求个人主义,这样说这样做理所当然。我想命题的原意恐怕也在于此,“改变自己”或是“改变世界”,区别只在是否坚持理想坚持自我。换言之,“改变自己”是为了适应世界适应社会适应生活,是立足于“世界无法改变”这一前提条件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我不认为立意有高下之分,无论作什么样的人生选择都可以,只是表述有优劣之别。可很多同学写作文时却成了“先改变自我,再改变世界;改变世界请先从改变自己开始……”,而老师还要大加赞赏:哇,好!辩证思维,聪明!这算哪门子的事啊!改变世界过程中,自己当然也会不断提升,但这不是“改变”自己,是“改造”自己——我的梦想从来就没有变过!

所以关注背景,就是关注材料中人物的身份,以及他说话的真实意图。从这个角度来说,作文其实也考查学生的心理与思想是否成熟,认知是否摆脱了低幼化的状态。如2014年辽宁作文题祖孙二人关于“星空”与“虹霓”谁更美的对话,祖孙二人之所以会对夜空有完全不同的观点,其实只因他们的生活背景完全不一样一个在贴近自然的状态下,农业文明中,一个在物质充裕的现代工业文明中;一个已近垂暮之年,阅尽沧桑之后复归于宁静,一个则欣欣向荣,对未来对世界充满渴望与好奇。各花入各眼,我们眼中的世界说到底还是我们自己,大家的想法当然大相径庭。可好多同学把它写成了环保主题,主张亲近自然,纯属自作多情。今年广州市调研考试题“过年方式的改变”,其实也属此类,祖孙三代对过年方式的不同看法,与他们的生活背景有关,而其中暗含的则是光阴流转,社会变迁。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材料本身暗含时代背景。虽然说高考会自觉与时事热点隔离,远离政治,但提倡关心生活、联系现实的写作导向从来没变过,全国各地都一样。比如2011年广州市调研考试作文题“扫把姐”,她的走红当然借助了网络媒介,但根本原因不是她的舞技有多高,而是那种简单的快乐,说到底,是今天这个时代,我们都要求太多,想得到太多,给幸福添加了太多的前提条件,于是对比之下,她的快乐才这样打动我们,才这样震撼人心。所以,作文写作发挥的重点当然只能在针对现实问题上。在此意义上,我觉得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慈善”有点欠妥,因为它太贴近现实了,拿到这个题,相信很多人会和我一样,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郭美美和中国红十字会,想到慈善遭遇的种种尴尬和质疑,想到材料中的人会对慈善事业抱各种不理解,其实是因为慈善这种文明观念在当今太模糊了,中国红十字会太不给力了!

再如2013年辽宁高考卷“沙子”如何珍贵。由沙子变成金子当然珍贵,当然会得到别人的承认与尊重,由此把它写成一个励志短文自然没有任何问题,但现实情况是,由于种种原因,绝大多数人都成不了“金子”,那是不是就没有了价值呢?“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和尊重吗?”材料中年轻人的质疑真的一问千钧,很显然,这一命题最有价值的思考出现了。联系材料中年轻人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和尊重的苦恼,联系当今各种小人物无法左右自己的生活生命、尊严与价值被任意剥夺的现实,思考这样的问题,作文才会有亮点:个体的尊严,所有人的梦想都同样珍贵。所以,我们说,这道命题实际与当前社会的“浮夸风”“精英论”,父母期望孩子成龙成凤的社会风气和社会心态有关

此外,还要注意材料本身的生活背景。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材料既有生活气息,当然暗含生活背景,而理解这些背景知识,对于我们准确把握题意自是大有好处。比如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题“黑白照片和数码相片”,黑白照片之所以珍贵,完全因为它穿越了历史的风尘,承载了太多的历史记忆,而历史不可复制,所以在“有图有真相”的今天,它的珍贵与数量多少无关,而不是因为它有什么艺术价值之类。数码相片是科技发展时代进步的见证,它的便捷与多彩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数乐趣,论表情的丰富生动,内容的充实丰满,它比黑白照片无疑要优越很多;而我们之所以觉得它价值不高,其实也是从历史见证的角度来说的,你没有特别有纪念意义的瞬间,没有凝聚成历史定格的瞬间,再多的相片的确也没有太多太大的意义。想明白了这些生活背景,怎么会纠结孰优孰劣这样的伪问题呢?

再如2014年广州市一模作文题,“某报社记者发现中学生在校服上的涂画现象较为突出”,不管是涂上机器猫,还是留下歌星签名,或者拿校服当白纸,总之这个现象比较普遍,而且大家都不拿这当回事。很多同学没有注意到“校服”这个生活背景,没有想到校服所蕴含的特殊意义,没有想到这个世上其实有很多东西是神圣不能亵渎的,自然也就不会留意那些所谓的理由都是借口,都是伪问题,当然会“个性”飞扬,为自己代言,作文就偏离了正确的认知。可叹的是,很多老师都没有注意到这一危险信号,还在鼓励学生自由大胆,我不知道这是在引导学生走一条什么样的路。

总之,有了背景意识,就有了审题敏感,就能发现作文所暗示的真问题。比如这样一道作文题:发出自己的声音。“自己的”,声音竟然还有不是自己的?面对这样看似奇怪的命题,我们就必须思考,作者既然这样说,一定是暗含这样的一层意思:我们平时说的话不一定是自己的真实想法,不管是基于应和或害怕,总之是违心的,自己不乐意的;或者我们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想法,我们简单放弃了思考的权利,大脑空空,只是人云亦云……这样思考后,无论如何展开,都可以成就一篇好作文。

高中生之所以害怕作文,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大脑一片空白;作文教学之所以少慢差费,其实就在于我们老师没有意识到,在听说读写背后潜伏着的“思”,我们没有鼓励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思考,更没有引导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思考,有序的思考。以我的体会,任何作文命题都不可能切近你个人的心思和生活热点成长中的纠结,让你有所谓的“感觉”,但你完全可以通过独立思考,说出“自己的”话。

 
 
  • 标签:教学 反思 作文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时 间 记 忆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请稍候,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请稍候,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请稍候,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