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品读《春酒》 
[ 2016/5/27 16:28:00 | By: 瓜哥 ]
 

品读《春酒》

 

    在附中听好几位老师上过《春酒》这一课了。在附中工作的幸福之一,便是听这些了不起的初中名师上课,细腻亲切,声情并茂,如饮春酒。刘伊兰老师的课也是如此。

    许是马齿渐增的缘故,现在读文章和以前不一样了,不再看重表面的热闹与浮华,更重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和他在文本叙述中传达的对人生世道的理解感受,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味道”,对,就是这个词。今天听课时,我又重读了一遍《春酒》,刘老师有心了,还印发了作者的另外两篇同题材同风格的散文《玉兰酥》《月光饼》,一并读了之后,感受更强烈,才有了如下课本之外的感受。

    从文本中,我读到的是作者热爱生活的态度。她关注生活细节,善于发现自然美风俗美生活美人情美,从作者温婉细腻的叙述中,从一幅幅生活画面中,我们不难读出和平、宁静、友善、温馨这些词,心也会不由自主变得安详宁静。于是,我从刷存在感的听课状态变成了真正的学习,感悟,也许配上一杯酽茶会更有诗意吧,我有点胡思乱想。反复吟读之下,我觉得,这几篇散文,在字里行间都渗透着浓浓的贵族气派。也许“贵族”是个被今人用滥了的词,变成了“土豪”的讽刺用语,但这不是这个名词的错,相反,这更凸显贵族气质贵族精神的难能与可贵。我理解的贵族气质,其实就是从容不迫,典雅雍容,是随时随地发现生活之美的态度,是精致而不流于呆板的生活品质,是无论如何贫贱都不失人之精神与风度的气派。学《赤壁赋》时,我也告诉同学们,流放中的苏轼如何在过一种窘迫而不失诗意的贵族生活。从文本中我们不难发现,乡村的生活其实并不如何富贵荣华,但大家都活得讲究而不将就,洒脱而不随意,从容而不轻慢。一如晚年章伯钧先生,请原谅我又岔开了。老师介绍,作家一生只回家一次,步履匆匆。听课时我忽发奇想,那是当然!如果作者当真回家生活,估计也会和闻一多先生一样怒喝一声,“不,这不是我的中国!”

    也许有人会说,这种生活描述,是作者晚年对童年的回忆,通常情况下都不可能是实录,而是作者加工与美化的“虚幻之境”,是失真的,如果坐实理解,恐怕贻笑大方。那是当然,随便翻一翻有关历史资料,都会蠡测一二,但我理解,真相是一回事,“心相”又是一回事,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当它是“桃花源”,而不是一种理想的可以追求的生活境界呢?难道我们不配拥有这样的生活吗?我甚至会遥想,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耳濡目染,该会有怎样的教养和气质?

    所以,如果我来上这一课,我大概会带学生反复读,让那些语言和作者的风格慢慢浸入学生的心灵,化用他们的血脉,直到体会到那种难以言说的“贵气”。限于表达能力,具体语言分析略过。也许这个教学目标很难,很玄,但我愿意去尝试,并且一定要由学生自己自由自主品读,而不是在老师的任务指令下。我理解,读书对人的气质熏陶,可能在这种文本的阅读中体现最明显。

    基于这种理念,我提出一点想法,和大家商榷:读“童趣”究竟应不应该当作教学的重点环节?老师的处理当然有自己的考虑,结合学情,易引起学生共鸣,易产生亮点,但文本的主题毕竟是念旧,是思乡,是怀人,难道就不担心后面的主题转换显得生硬,“拗”吗?很遗憾,课堂上,老师的归纳就是如此。

    几句多余的话。近年来,大家都喜欢提一个词“核心素养”,即学科独特的品质,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要求。我理解,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在初中阶段,应该就是语言积累和语词建构能力,是对不同风格不同语体的语言的感悟能力。学生也许不一定很懂,但有了这些基础,高中的学科学习才有底气,才有持续力。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我希望初中老师们多带学生读课文,让这些经典课文的优雅语言进入学生的话语系统,彻底改变学生的表达方式,至于文本分析,还是多让给高中老师吧,总不能让我们失业吧。

 

 
 
  • 标签:听课 情感 语文素养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时 间 记 忆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请稍候,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请稍候,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请稍候,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