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会孩子放下手机
各位家长
和大家远距离聊一聊同学们使用手机的问题,也许远了反而可以更从容。
不可否认,手机成为了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谈禁止手机使用完全是个倒行逆施的自黑行为。一般而论,成年人有理智,有较强的自控能力,知道什么时候该干活,什么时候可以轻松一下,玩玩手机什么的,当然没有影响,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嘛。但孩子毕竟还小,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还是有些想大家共同对孩子们说的话。
从孩子们的作文里,我发现他们的确是“智能化”的一代,手机在他们的生活中占了极大的比重。比如他们动不动就要看手机,因为他们不想错过任何新闻尤其是吸引他们眼球的新闻,哪怕它们与学习没有半毛钱的关系,甚至都有点轻微的强迫症了。因为活着就是现在,点击证明存在,他们一定要紧跟时尚紧跟潮流,要知道最新的名词与事件,不想成为落伍者。他们不想错过任何信息,哪怕自己也知道,朋友圈中大多是口水话,没有什么价值,更不用说还有些有毒有害的信息。他们吞下了太多东西却无法消化,只能成为文化学习的厌食者。我曾多次询问孩子们,近期有无值得关注引人深思的新闻事件,基本上一片茫然或答非所问。
对手机如此深度地介入了孩子们的生活与学习,我的确有一丝忧虑。
早就有文章指出(大家也可以上网搜到相当多的类似文章),手机对孩子们有诸多难以察觉而又实实在在的负面影响。
过度依赖手机,使人的生活圈子变窄,手机使得传统的家庭聚会、同学聚会等传统社交模式变得“不那么重要”,情感出现疏离;长期的人机交流模式使得人变得内向,孤僻,交友能力与表达下降,从而导致现实中孤独感增加。我上课时经常发现这种状况,表情麻木,反应迟钝,语词简短,写作常常没有兴奋点,男生表现尤为明显。更不用说晚上使用手机对生物钟的影响了。
从一个老师的职业角度,更让我担忧的是,浅阅读现象严重,完全适应不了高中对阅读与思维的能力要求。近日发表在《计算机与人类行为》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就指出,过度关注手机会让人脑处于应激状态,依赖智能手机可能会让人变得更加不愿意思考。该研究显示,那些在智能手机上花的时间最长的人们,他们更依赖直觉,而更少进行分析性的思考。我理解,手机使孩子们满足于知道了解,满足于“点”的信息,不辨真伪,更不会思考优劣。而碎片化的学习习惯更不可能使孩子们沉下心来思考其前因后果,这种潜移默化的习惯对孩子们的伤害更深远,因为没有长时间的不间断的思考推理过程,人的思维能力无法形成。
多年的教学中,我也发现,手机成瘾与惰性思维有着某种联系:聪明的孩子很少使用手机中,更多依靠自己的冥想与探索,因而具有较强的分析思考能力;直觉型思维者倾向于会更多的用手机来搜索信息,搜寻一些他们其实本就知道或者很容易获取的信息,并不真正下功夫去了解这些信息,因而基本没有唤醒大脑潜能的开发,而其表象就是思维浅表化弱智化。
从成长周期来看,高中阶段是人的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形成的最关键时期,是世界观价值观沉淀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孩子们用怎样的方式直面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因此,我提倡他们放下手机,以健康、质朴、纯粹的方式,充分相信自己,开发自己的潜能,在各种活动中发现自己,定位自己。
高中语文的学习要求中有这样一条,要让孩子们有完整读完名著的体验。据我调查了解,很多孩子根本没有读课外书的经历与体验,更谈不上“一片空明”似的纯粹而宁静的心理状态,完全无法适应高中语文学习。所以,我才真诚地向您建议,多和孩子沟通,让他们放下手机,多和文字和书本打交道,做一个纯粹而幸福的读书人,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思维与智慧的乐趣,领略思想与灵魂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