懦弱的选择
《张中丞传后叙》读后
叶可塑
我时常会胡思乱想,暗中思忖着一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我虽是江南人,但终归未曾在那里成长,骨子里倒反而有些热血,也格外崇拜英雄。若我生于乱世,我又恰是一位沙场将领,那该有多好!
这个幼稚而又宏大的奇想一直是我神圣无瑕的梦,直至今天语文课结尾,老师向我们发来了一个问题——大军临于城下,横竖都是失败的局面下,你还会死守孤城吗?上课时,老师补充介绍,睢阳城在安史之乱后几乎夷为平地,一万多人死伤殆尽……
若在以往,我必然会斩钉截铁地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当我读课文中这样的句子“食其所爱之肉”“人相食且尽”时,那样的话我竟有些无法说出口。我眼中心中的将军,是纵横沙场,斩劲敌于马下的英姿飒爽,纵马革裹尸,也不负热血满腔,但我突然间发现,他们不是无所不能的战神,他们也有苦,有难,有不得不做的决定,他们手中握着的,不只是自己的命,也有将士们的命,城中百姓的命……此时,一切,皆不能任由己意,不能理直气壮。
如果我孤身一人,手握的不是沉重的兵符而是冰冷的兵刃,我自会毫不犹豫,“虽千万人吾往矣”,但当我的身后是城中数万数十万百姓的性命时,我犹豫了。我知道守城的结局是必死无疑,但料不中投降的结局,安禄山的大军是屠城还是放过城中无辜的百姓?若是前者,谁都会选择拼死一战,有尊严地死去,但若是后者呢?换句话说,假如我的投降,没有招致屠城的命运,相反,百姓得以保全呢?拥有现代思维的我,自知无法替别人的生死做决定,城中的百姓难道全都愿与我赴死?不想死的他们难道就应该成为我保持尊严的牺牲品?
在这样的情况下,向前是必死的万丈深渊,向后却有一线希望令百姓活下来……我,我的选择是赌一把,我……我选择投降!
我是一个懦弱的人,我不是担心自己的生死,更不惧后人的讥辱,可我怕,我怕那些不愿枉死的百姓,我怕他们死时不甘心而睁大的眼睛,我怕孩子们在亲人的血泊中绝望的哭泣,我怕弹尽粮绝时我竟会把屠刀对准我的爱人……我怕我因自己的尊严,背上一城的亡魂。
在生灵涂炭、尸横遍野的可见未来前,我选择放下我的尊严,我的骄傲,去赌让他们活下来的一线希望。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果敢绝决的人,却在这样一场人性和人生的考题中把自己否定得一塌糊涂,我的妇人之仁注定了我永远不可能在鲜活的生命面前选择“大我”,选择尊严,选择生前身后名。
幸好,我不是沙场将领。
幸好,我没有生在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