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香江,多情的小岛,常常被人们誉为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去过一次,是带着学生去交流。只有两天的时间,更多的是在陪着学生野营以及与来自香港澳门的同学交流,唯一近距离接触的就是香港中环的星光大道和紫荆花。这次一听到学校说要组织去香港考察,心里真是暗自高兴了许久。因为这样可以更加近距离地感受到她独特的魅力。
到了香港,发现这个中西结合的城市拥有多元化的人文景象。一座座高楼大厦密密麻麻的散落在这个袖珍的小岛上,高低不齐。每当夜晚霓虹灯闪烁,这个繁华的都市便会让你感到无限活力与动感,在海风与烟花的陪伴下,就更加缤纷与浪漫。整个城市是立体的,纵向发展的。尽管人多车多,因其独特的设计和人文的影响,这座城市是如此的整洁、如此井然有序。尽管香港的街道很窄,却十分干净,繁华街道客流量很大,人来人往,却从没看到一个人随地乱扔垃圾;无论是学校的食堂,还是深夜的车站,每个人都很有秩序的排队,哪怕队伍很长,哪怕自己会搭不上公车,没有人插队;自动扶梯每个人都靠右边站,留出左边为急用通道;男士定会主动帮女士拿重物,开门等,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素质,更是一个社会的素质。然而狭小的空间注定让这座城市更精致,更紧凑,就算是豪华的三星级酒店,房间只能勉强容纳两张很窄的床,但其有限的空间却具备了一切酒店该具备的设施,而且布置如此的温馨,以致房间很狭小,却让挑剔的我无话可说,甚至赞叹其设计、布置的巧妙。这些都是香港的独特,只要你用心感受,遍地皆是。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访问香港可风中学期间所感所悟。
坦白地说,之前,我对香港的中学并无特别好感。因为之前去参观过一个香港的中学,由于教师学生全部放假,参观时只是由两个学生带着我们走马观花似的看了看,并无实质性的了解。除了觉得它小还是觉得它小;除了觉得它旧还是觉得它旧,与大陆那些“示范”、“重点”中学比起来,它从外观来看真的袖珍了很多。来之前就听严书记介绍了可风中学,因为它是香港非常著名的中学,我对它的期望值无形中又高了学多。哪知它却为我对“袖珍”这个词又一次做了非常形象的诠释。巴士刚开到学校内,我顿时失语。这样闻名的校园居然建在一个山坡上。似乎学校所有的建筑就是那一栋楼,学校没有一个标准的篮球场,他们的体锻之地也就是一个五个半场的篮球场,更不要说有个足球场了。我又一次透过其外观而对一所学校顿失好感。
然而,一跟学校的领导
下车的那一瞬间,因为一直下雨,两位老师已经用两把巨大的伞给我们所有的老师搭起了一个临时通道。之后那两位老师很热情地把我们引领到了会议室,桌上已经准备好了讲义,资料夹,笔和水。几位领导热情地站起来跟我们打招呼,从投影仪早已看到我们的一天的行程安排。一切准备就绪,就等客人的到来。感叹他们的热情,更惊叹他们做事的细致务实的作风。
在生活节奏快捷的香港,时间就是一切。当我得知坐在我对面的是伍瑞球校长,胡志洪副校长,陈剑辉副校长时,我感受到了作为客人所受到的隆重接待。因为我明白他们放下了手中的工作,来欢迎我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当我看到伍校长的讲义提纲,听到他那并不流利的普通话的介绍时,我除了感动就是对他的敬佩。他从介绍可风中学开始,一直用简洁的语言向我们展示着可风中学的组织领导框架、香港的教育制度、香港的教育和课程改革、教与学的情况和范式转移、可风中学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学校面临的挑战等。他讲得最多的则是可风中学的教育和课程改革,这也是我们最想了解也是了解得最透彻的地方。他似乎对于我们此行也做足了功课。最吸引我的就是,伍校长告诉我们,学生考完试之后,学生将会有两周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比如篮球比赛,话剧表演等。每个同学都会参与其中。在学生的眼里,这两周就是他们的天堂,因为他们能够退去沉重的学业压力,投入到更多的兴趣爱好之中,这是内地的教育中所没有的。
会议结束后,我们一行人随着陈副校长参观了可风中学的教学设施。我才发现,这一栋楼的设施竟然是如此的齐全。除了常规的教学设施外,他们竟然还开有缝纫室,金工车间,家政室以及园艺室,在屋顶还有一个天文观测台,这是我们所欠缺的。经过了解,才发现,他们的这些课程是选修的,完全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并非像内地的某些学校所设置的仅仅当作所谓“素质教育”的“摆设”。他们的教室比较小,但课桌摆放得很整齐,教室收拾得很干净。令大家不解的是他们并没有设置教师的讲台,只是在教室的一个角落摆放着一张桌子,教师可以放置教学课本和教学用具。原来,他们认为在教室中间放置一个高大的讲台会无形中在师生之间竖起一道屏障,不利于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虽然只是讲台的大小,摆设的位置的区别,却体现出两地教育理念的不同。
同为教师,最让人期待的莫过于两地同科教师的面对面的交流了。跟我们交流的是两位漂亮的女教师。在路上,小邓说香港的教师打扮非常职业,非常得体,我对此半信半疑。但与这两位老师接触后,我认为她们的打扮不一定职业,但非常适合教师这个身份。同时,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她们教学、为人处事的职业化,却又不失真诚。她们首先做了个简单的自我介绍,然后问了我们一些常规的问题。她们很清楚我们去香港的目的,因此也投我们所好,把香港的英文教育做了详细的解说。并且把他们初中和高中的教材以及教辅资料展示给我们看。可风中学是一所全政府资助的英文学校,他们除了中文、历史等科目之外,其他科目都是用英语教学。有了这样一个大的语言环境,学生的英文水平是比较高的。而香港教育局只是给出一个教学大纲,各个书局可以根据此大纲编写各类教材,而学校也有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加以挑选。由于可风中学的学生生源非常好,学生素质也很高,他们的英文教材因此也有一定的难度。通过了解,发现他们的课堂活动是比较多,一堂课的内容不会太多,当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扎实。当我们谈到教授语法这一话题时,两位教师竟然非常无奈地告诉我们,说语法教学非常枯燥,很多学生对此反感,甚至上课睡觉。我们都相视一笑,原来这个问题两地都是存在的啊。看来需要我们教师更加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了。通过和他们一线教师近距离的交流,发现两地的英文教育有一定的差异但也有一定的共性。这需要我们两地教师相互学习,共同发展。从她们的言谈中我也隐隐感受到香港教师沉重的压力,同时也为他们积极进取、努力发展自我的精神感到由衷的佩服。随后她们把展示给我们看的教材送给了我们,由于我觉得这两位老师非常的优秀和真诚,因此我也上前跟她们交换了联系方式,一遍日后有更多的交流和学习。
短暂的一天就这样结束了。虽然开始一直惦记着剩余的唯一一点购物时间,但此刻我更希望用那购物时间来换取与他们更多的交流。伍校长以他特有的绅士风度,把我们送上车,并跟着我们的车再次送到了学校门口。他挥动着自己那不是很强壮的手,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真诚和不舍。谢谢你了,可风中学!谢谢你,伍校长!
一天的交流活动,令我受益匪浅。不同的社会环境营造了不同的教育理念。为了适应香港这座国际都市的发展,学校教育必须定位于培养多元文化素质、具备国际视野的人才。因此他们的老师学生都得优秀。而我们中大附中,有优于可风中学的校园环境和办公条件,有不逊于可风中学的师资力量,有适应学生创新发展的独具特色的教育理念,我相信,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大附中的明天也会更好。
- 上一篇:2008年上半年广播站工作总结
- 下一篇:毕业班英语教学之所感